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生命教育不可缺失

09月13日 编辑 39baobao.com

[教育孩子劣性刺激是不可缺少的]什么是劣性刺激? 它是指一些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外界刺激,这些刺激对孩子来说是有益和必需的。 大部分父母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更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舍不得对孩子这样。但是,若从...+阅读

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

如果您是孩子家长,您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条消息: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但是,您是否注意到了统计数据背后的事实:我国青少年自杀的诱因往往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不过是一次考试,一句批评甚至一块橡皮、几块钱而已。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会选择放弃美好的生命?如果您是家长,您为此反思过您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缺失了什么吗?让我来告诉您:那就是生命教育。

听了我的回答,您可能会不以为然,您还可能会辩解:“我家孩子又没有自杀。”是的,您说的也许对。但是,您却不能否认您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见过“死神”。比如,心爱的小动物死了;再比如,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地震、车祸、战争造成的死亡。这种时侯,孩子往往会问您“他们到哪去了?”“我会死吗?”“人为什么会死?”等问题。此时,作为家长,您又是如何回答孩子的呢?您敷衍他了,甚至欺骗他了吗?您让孩子从中认识到死亡的意义和生命的可贵了吗?

如果您没有,您也不必感到羞愧,因为据调查,在中国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也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里,生命教育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甘肃武威双城镇发生了一起小学生自杀连锁事件,六天时间里同一所小学的六名学生相继服毒自杀,悲剧发生后,有的家长竟将此归咎于当地的风水不好。

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青春热线负责人一针见血的指出,是生命教育的缺失让中国的许多孩子稍受打击就轻易选择终结生命。因为孩子如果对死亡缺乏最常识的了解和思考,不知道死亡对自己和亲人意味着什么,就会对生命价值缺乏基本的认识,不懂得珍爱生命。

在青少年生命教育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王极盛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一般来说,孩子对生命的最初认识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因此,家长有义务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使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看待死亡,珍爱生命。

家长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想先谈一下生命教育的内容。简而言之,生命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第二个方面是教育孩子如何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坦然面对死亡。第三个内容是帮助孩子正确面对亲友的死亡,合适的表达哀思。

谈“生”必然会涉及到“死”。很多家长会觉得和孩子谈死确实是一件很难启齿的事。下面是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谈到家长如何更巧妙更科学的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专家说,4岁以前的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这个问题,除非家中或他的生活环境出现具体的死亡事件。因此,家长与孩子第一次谈论这个问题一般是4—5岁之间,起因往往也是出现了具体的死亡事件,而提问的本身也表示他的一种发育上的成熟。这时,家长应观察孩子是否真的有想了解这个问题的需要,然后将孩子带入一个舒适、温暖、熟悉的环境,先请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这些想法中了解他们的真实疑惑,再给予回答,回答时应给予孩子正确的答案。例如,了解人死了就不会动,不会呼吸,不会再来陪你玩,当然也不会变僵尸回来害人。死了的人不会再回来,但活着的人可以用很多方法纪念他或怀念他。然而,当孩子没有正面问到的时候,尽量不要讨论这个话题,因为孩子的成熟度有异,家长如果在孩子身心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到这个问题,反而会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惊吓。

还有一个问题是孩子经常提到的,就是问:“妈妈(爸爸或其他亲人),你会死吗?”因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还不成形,如果家长直接答说“会”,将使孩子误以为近期就会发生。所以在回答该问题时务必加上“要很老很老很老才会死”。通过多次强调“很老”这个字眼,使孩子觉得时间还很长,不会因为他的亲人受到死亡威胁而不安。

“如果家长自己处于悲痛之际,没有办法谈论这个问题时,就要跟孩子如实讲:我现在还不能谈,等我可以谈的时候再谈,好吗?切记不要做空口的承诺,一旦孩子不了了之了,就让他不了了之。”有关专家表示这种特殊情景需要家长特别注意。

7—9岁的孩子会对生命有一个较客观的认识,但多多少少还是具有一些幻想的成分。比如他在电视上得到消息说,广东刮台风,伤亡若干人,他虽然在北京,但因为对自然知识的掌握有限,也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惧。但这不是缺点,家长不应该取笑他。专家建议,家长可按情况给孩子提供一些有关书籍。孩子需要冒险的时候,家长就应教给孩子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他应该怎么应付,教给他如何战胜困难。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问题比较值得注意:不少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把孩子都托给祖父母照看。因为许多老人自身对死亡就有种恐惧感,自然不会对孩子进行什么生命教育,而且他还有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把死亡的恐惧带给孩子,甚至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对老人的去世负有很大责任。专家特别强调说,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祖父母身边,祖父母是他生活的第一养育人,那么老人的死对孩子的打击就比较大,孩子日常的生活和行为都可能发生极大变化,有几种典型的现象会出现:如身体常常不适,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情绪无常,百无聊赖等等。这时,家长要给孩子处理和表达悲哀的空间,不要粗暴地打断孩子的哀悼过程。家长除了要有极大的耐心对待孩子情绪的变化,更要适时的告诉孩子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可贵,这样孩子就会在今后的日子里面对挫折,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以下为关联文档:

如此导课不可如此导课不可取 一位网友介绍《七颗钻石》这一课的教学: 在一次听课中,一位老师上了《七颗钻石》这一课。她先利用图片深情地讲述了地球发生大旱灾的情形。接着他问:“如果这时...

戴手套预防小手抓脸不可进入两个月的宝宝,常常会用手抓脸,如果宝宝指甲长,就会把自己的脸抓破,即使不抓破,也会抓出一道道红印。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妈妈往往给宝宝缝制一双小手套,用松紧带束上手套口或...

语文教学中的“抄读”不可忽视所谓“抄读”,就是口读与手抄结合。小时候,常听父母说他们小时候都是向人家借书回来抄读。这当然是买不起书之故,但实际上抄书也的确是古人读书、背书的一种方法。相传宋代大文...

语文课缺失了什么缺失了什么呢?缺失的是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这不得不令人有些担忧。 为什么会有这种缺失呢? 首先,这是否与没有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关呢?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

思考的缺失而抑制了教学生长点——反思的失落新课程需要反思,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重构,更要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效建构,才能精益求精,不断超越。 一、关注典型案例,感悟教材内涵。 案例题材: 1、教学故事。用第一人称或第...

不可忽视孩子们的冷漠观2004年9月23日中央一台《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的《童言有忌》让人震惊。 2003年9月5日下午湖南省湘潭市曙光小学的学生张智勇放学以后,同张东(化名)等七位同学来到了学校附近的湘...

规则教育不可一次区角活动中,娱乐区的小朋友由 管理员 负责排队玩套圈游戏,可文文不顾同伴的意见,硬是插在第一,且玩了一次又一次,结果被 管理员 和同伴们一起推出了娱乐区。 看到这一幕,我想:...

今天,孩子成长的四大缺失一、童年快乐的缺失 我认为今天的孩子的成长有四大缺失,首先是童年快乐的缺失,今天很多孩子不快乐,去年我去非洲的时候,和非洲孩子照相,他们虽然很黑,但是他们照相的时候满脸灿烂...

区域活动中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环境、材料——谈谈我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继续进行...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