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 实施理由: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门科目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能掌握,不管对哪门科目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得相对很少,所以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方法: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以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学知识接受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 实际案例:在预备讲授第一章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做了两件准备工作,一是搜索大量图片制成电子相册,根据不同的年代配上不同的背景音乐,在上课伊始就播放给学生看。
因为许多图片学生从未接触过,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学生部能积极发表自己对图片的理解二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剪接了《阿凡达》、《谍影重重3》、《世界机器人大赛》三部影视作品的精彩片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高涨、这时教师使用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①信息技术的简史;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③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针对这三块内容,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作为结语,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好准备,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给大家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而且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在快乐中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而且对他们的道德是非辨别能力完成了一次提升——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二、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
二、
四、五章。 实施理由: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涉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具体的操作较多,而每一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过程都是非常烦琐的,讲解起来有时显得较为啰嗦:但另一方面,在窗口操作系统中,大部分软件操作有许多的一致性,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软件的规律,就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若干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摸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又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 具体方法: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的点拨,自主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学案例: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可有四个步骤:根据内容设置主题任务——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主题任务——学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合理而又充满激情地评价。
1 整拿社会热点。设置主题任务 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笔者在讲授《信息的获取》、《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多媒体信息加工》这些章节时,以2006年在安远举行的中国赣州第五届脐橙节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传赣州第五届脐橙节的电子文稿(格式不限)。
2 完成主题任务 完成任务是“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小步骤: 学生应当先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当运用以往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及时完成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并适时提供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既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又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文字与图片的下载,对学生而言不难:但是视频如何下载,对许多学生而言就不是一件易事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在课堂上示范操作正确的下载方法。 在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来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完成教材第四章与第五章内容的学习,边学习边制作,逐步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
同时可用学习小组的形式或网络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作品的制作,这样作品完成得既快又好,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处理的能力,还宣扬了团队的精神。 3 成果交流展示 每一名学生的作品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的,特别是高中这个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