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如何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质

09月26日 编辑 39baobao.com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启蒙]开学后随之而来的各项工作也会慢慢的进入正轨了。孩子们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个进步,他们已经慢慢的适应了幼儿园紧张而又充实的生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家长们提个醒,让他们...+阅读

学龄前宝宝篇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交往能力,并逐渐形成是非观。所以,家长要加强规则建立,让孩子知道他们不同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的后果。

制定规则

如果父母想培养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父母本身也应是富有同情心,关心自己父母的人。但父母自己以身作则还是不够的,有时候需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对于那些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对于有些行为,诸如:打人、说脏话,是要严格禁止的,即使是在孩子生日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不允许。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允许破坏。

提供帮助

每天吃完饭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小区里面,出去的时候遇到邻居也要主动打招呼,要告诉孩子爱周围的人,即使是对不喜欢的人,也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关心他人、热爱他人的感情不是自发就能形成的,而是与父母的不断要求和督促分不开的。比如:遇到老弱病残行走不便时要主动上前帮忙等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关心人、热爱人的良好品质。

热爱小动物

年幼的孩子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动物、小生物表示关切,很喜欢,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家长不必去向孩子解释这些动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孩子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孩子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孩子们对动植物的这种仁爱之心,会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

关心小朋友

有时,周围邻居的小孩不当心碰痛了,孩子见状却哈哈大笑。家长不要责怪孩子“幸灾乐祸”。孩子是被邻居小孩突如其来的表情动作惹笑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当赶紧说:“哎哟,某某小朋友碰痛了,真可怜啊!上回你不当心撞在桌角上不是也很痛吗?”孩子联想到自己的痛苦经验,会止住笑的。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去关心那个碰痛的小朋友,问问他还痛不痛。经过几次类似的行动之后,孩子一般对小朋友的苦痛就会比较同情、关心了。

也许孩子从出生开始,无一天不受着家庭和环境的各种影响,其脾气秉性的形成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所谓,IQ重要,EQ更重要。

其中孩子的同情心是构成完美个性、良好品德的要素之一。同情心的培养也要从小开始,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

孩子的同情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痛苦的关心和安慰。

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同情心的人往往性情怪异,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不懂关心人、没有同情心的人,心里没有晴天。因为这种人心里没有别人,也就没有理解别人的能力和习惯,他不能接纳别人,别人也不容易接纳他。可是人在社会上生活,又不能离开别人,否则就不会在社会上生存和有什么发展,你说这样的人痛苦不痛苦?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娇生惯养的现象,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养尊处优,因而往往缺乏应有的同情心。

“记得我家乐乐3岁的时候,在我收拾屋中旧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我儿时玩的布娃娃,由于时间久远,布娃娃已经破旧不堪。我家乐乐却像发现了宝贝,拿住不放,可能是没有见过那个时代的布娃娃吧。突然,她对我说:‘妈妈,娃娃怎么没有眼睛,衣服怎么也破了?’我这才注意到,这个布娃娃已经严重残缺,看着女儿那略带悲伤的脸,我告诉她:‘这个娃娃很久以前被邻居的狗给咬坏了’。乐乐小声嘀咕着说:‘娃娃会有多疼呀’。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好机会,于是对乐乐说:‘乐乐,我们一块把它修好,好吗?’乐乐痛快地答应了。”

——是的,孩子其实从一出生开始,就在学习各种情感,而同情心往往与生俱来。由于幼儿富于想象,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包括没有生命的东西都会表示同情,甚至玩具狗掉在地上,孩子也会一边帮它揉一边说:“摔疼了吗?我帮你揉一揉。”不过,孩子的同情心有个体差异,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有的会跑过来,有的则会很冷漠。但是孩子的同情心会相互感染,如果一个小朋友上前去把他扶起来,其他的小朋友往往也会上前去扶。

但同时,由于孩子比较小,他们在表现同情的时候有难免表现出很多过激的攻击性行为,比如:虽然同情小猫,但有时为了不让猫到处乱跑,会揪住猫的尾巴,诸如此类的行为。按照生态学理论的解释,攻击是人的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才能加以压抑。少数孩子表现出来的残忍行为,显然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薄弱有关。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增加培养善良情感的内容,压抑本能的攻击性。

让孩子拥有能够理解并友善地对待他人的能力,在这个日益竞争和浮躁的社会中是越来越重要了。教给孩子这些东西不是上一两次课或者参观几次动物园就能解决的,需要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来教育,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冲突,如何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而理解他人和为他人着想。 随着日常潜移默化的教育,一些孩子就会慢慢地理解别人的感受,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

低龄宝宝篇

对于低龄宝宝,由于智力和行为还未发育成熟,情感发育也不健全,培养这个阶段的宝宝要从培养礼貌着手,下面是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温柔地触摸

对于低龄的宝宝,在玩耍时想对其他的宝宝表现出友好,但抓其他宝宝的时候却很重。这是因为不理解触摸的意义,家长要用手触摸宝宝示范给他看,知道触摸是一种爱,而用力抓就是愤怒的表现或是不礼貌。要让宝宝在切实的感受中理解触摸也是一种情绪表达,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轻柔地说话

孩子将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关心别人。当孩子疼痛的时候,会受到家长加倍地呵护,父母说话的语气也会充满了关心与焦急,这本身就会让孩子明白如何关心别人。在幼儿园,别的小朋友哭了,另外的小朋友去安慰一下,可能要比老师关心更好。但是由于低龄儿童的记忆比较短暂,所以家长要不断地重复以加强孩子的记忆,以使孩子真正掌握。

拒绝无礼

有时我们看到一两岁的孩子对父母吐唾沫,而孩子的父母却在哈哈大笑。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孩子长时间这样没大没小,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怎么指望他能对别人有同情心?遇到这样的事情,要坚决地对孩子说“不”。同情,首先需要孩子尊重他人,这当然也包括他们的父母。当孩子把脚放到桌子上的时候,或者抓你头发的时候,要坚决地制止,以使他们意识到这是无礼的行为。

说“对不起”

如果父母向孩子发脾气,事后要记得向孩子说“对不起”。所有的父母在犯错误之后,都觉得张不开嘴向孩子道歉,但实际上这是以身作则的好机会。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承认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是向孩子表明自己的言行一致,也使孩子在错误的时候知道怎么办,是抵赖还是勇于承认错误。

以下为关联文档:

师幼对话构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当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建立在权威教育为基本特征关系上的,是教师主控儿童的师幼互动关系,是一种单向的师生沟通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活动的控制者,幼儿...

良好的习惯播种在儿童人生的起跑阶段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那么这个...

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后感——为幼儿创设良好教师和儿童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儿童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教育项目的氛围。高质量的教育氛围,能让幼儿感到安全,使他们的积极行为增多,还能降低幼儿入园缺席率。儿童...

浅谈幼儿教师的角色《教师心理与良好的教师行为》讲座在王海英老师的讲座《教师心理与良好的教师行为》中,讲到了教师的几种主要角色,让我深有感触。 一、学习的指导者: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刚踏入幼儿园的白纸一...

具有创造型儿童的特征昨夜的一场雨,今晨还是湿湿的。孩子们早早的来到了幼儿园,晨间活动开始了,今天安排了玩橡皮泥,孩子们可是喜欢了,一个个拿了橡皮泥开始动手玩了起来。我设定了主题要孩子们根据我...

遵循原则创设良好班级环境认真倾听了刘老师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讲座,让我对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班级环境创设、户外环境创设的内容与要求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正如《纲要》中所说: 环境是...

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

良好的班级常规成特色前段时间,教培研中心的王明珠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 做足规范 力求高质 漫谈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实施 的讲座,其中关于 班级常规 方面给我们提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受益...

尽快建立良好的常规上午8点,准时进入各班查看晨间活动的组织情况。发现大多数班级都能有序开展活动,特别是中一班和大二班。中一班已带领幼儿在操场上进行跑步活动,大二班的教师利用元旦发给孩子...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