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在小学英语活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一) 课改的需求。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英语课的主...+阅读
[摘 要] 科学探究活动它强调了让幼儿亲自参与,亲历研究过程,在活动中,孩子是主动的探究者、研究者、发现者,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幼儿的思维是从记忆开始的。很容易忘记,只有在做中学才能容易学会,通过记录才能记住实验中的现象,因此记录是科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幼儿把所观察、探索的中获得的经验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科学观念,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科学活动中的多种记录表现形式的运用。
一、猜测记录作引导,
二、循序渐进学记录,
三、验证记录促强化。
[关键词] 科学活动;多元化;记录;表现形式
随着幼教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幼教改革的主旋律。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如此。它强调了让幼儿亲自参与探究活动,亲历研究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是主动的探究者、研究者、发现者,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假设、猜想,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路径来进行验证,用他们自己喜欢的能看懂的符号记录下自己探究的过程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记录是科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记录过程中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所做、所见,通过符号或绘画的形式真实地写、记或画下来的过程,它显示出幼儿亲历科学过程所留下的印迹,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一、猜测记录作引导
记录中的猜想是让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猜想并记录下来,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这样的活动便于唤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如:在《泡茶》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冷水和开水后,老师问:如果将茶叶丢进开水中和冷水中会怎么样,他们有没有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熟悉的材料唤起了幼儿的兴趣,老师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大胆的设想和预测,于是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画有开水和冷水的两个杯子的记录纸,继续问道 茶叶在冷水中会是什么样的?茶叶在开水中又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们在老师问题的启发下,很快明白了要预测什么,该怎样把现在的想法记录下来。当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在纸上后,老师引导他们思考并交流:为什么你认为茶叶在冷水中会变得直直的,而在开水中会变得弯弯的? 幼儿大声陈述,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观点呢?老师灵活的变换着讨论的问题和发言的对象,以引起更多幼儿的参与,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猜想及理由,了解幼儿对这一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便于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通过预测记录让幼儿陈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让幼儿多看看、听听别人的意见,以了解同伴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和建议,进一步引导幼儿对茶叶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幼儿建立科学记录的意识。
二、循序渐进学记录
记录是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记录如果脱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科学过程中的负担。因此,我们组织幼儿进行记录时,在尊重幼儿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帮助幼儿掌握记录的技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用图画记录发现
科学活动中很多答案、结论都是孩子们通过实验后获得的,但有时候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因此往往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只把发现的现象说一说,没有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秘,也许很快的就会把这些现象忘记,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于是我尝试着利用图画的形式,引导幼儿将实验中的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和验证。
如在玩水的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饮料瓶,酸奶瓶、口香糖瓶,这些瓶子有的瓶口大有的瓶口小,有的有盖子有的没有盖子,由于不是正规的科学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让幼儿边玩边观察边思考有什么发现?没过多久孩子们就纷纷说出了他们的发现。发现一:口香糖的瓶子无论装上水还是没装水都会浮在水面上。发现二: 尖叫 的瓶子用力一捏水就会从瓶口的小口子里往外喷出去。发现三:瓶子里装满水后横着往外倒水,瓶子里没有声音,而把瓶子向下倒水的时候,瓶子里会发出 噗噗噗 的声音。发现四:把瓶子装满水,横过来发现瓶子里有泡泡在滚来滚去,瓶子里的水越少泡泡越大。发现五:瓶子里装满水后竖着放在水里,瓶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只要瓶子离开水面,瓶子里的水就会汩汩的往外流。由此可见,孩子们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很仔细。为了保存这些孩子们的发现,我们启发幼儿用图画的形式将自己的发现画下来。于是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纷纷把在玩水中的发现画了下来。如图所示:
但对于有的发现不容易用图画表达,于是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寻找最能表达意思的图案,如 把瓶子向下倒水的时候,瓶子里会发出噗噗噗的声音这个发现时,当幼儿对发出的声音无法表达时,我们及时组织幼儿讨论, 噗噗噗 的声音是连续的还是断断续续的?幼儿认为是断断续续的时候,就让幼儿想想这样的声音可以用什么样的图画进行表示,经过孩子们的思考,有的画了一个勾 有的画了一个 + ,有的画了一条折线,有的画了曲线等 。从孩子们的这些图画看出,通过图画记录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认识,既激发了幼儿对实验的兴趣,又能增进幼儿与同伴的交流。
而且这样的记录具体形象,使幼儿便于记录、乐于记录。
让幼儿用图画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绘画记录使实验过程更形象、直观,记录方式也更个性化。
2.用图符记录现象
当幼儿对记录什么,怎么样记录有了明确的认识以及对记录的能力有所提高后,我们就引导幼儿从图画的记录逐步向符号记录发展,为了弥补从图画到符号的跳跃的跨度,我们尝试让幼儿采用图画符号相结合的记录方式,指导孩子们在不脱离图画的基础上加上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现象,这样逐步帮助幼儿掌握记录方法。
在开展《神秘洞》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放大镜、望远镜、万花筒、小喇叭等玩具,刚开始在玩这些玩具时只是随意的拿起一件物品看一下,然后换一样,这样频繁的玩着这些玩具,根本对这些玩具没有思考和探究,因此,我们启发幼儿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将看到的现象尝试用符号进行记录,为了能让孩子们逐步从图画向符号记录的转化,我们在引导幼儿记录时我们先请他们把望远镜、万花筒、小喇叭的形状画下来,再适当加入一些能让人看懂的符 号,这样通过图符的形式完成对自己发现的记录。如在记录小喇叭能发出声音的记录中,我们是这样引导的,师:你是怎么玩的?幼:我用嘴巴吹得。师:那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用嘴巴吹得啊?幼儿在小喇叭的一头画上了一个小嘴巴,师:吹了后有什么发现呢?幼:能发出声音。师:声音可以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呢?幼儿想了想就在小喇叭的孔上面画上了短短的曲线。如图所示: 就这样,幼儿分别对望远镜,万花筒等玩具都进行了图符的记录。 又如:在万花筒的记录中为了能够体现万花筒转了后里面的花纹会变化的特点,孩子们有的在万花筒上面画上旋转的箭头,有的在万花筒的旁边画上弧形的箭头等。当孩子们记录完成后,我们还组织幼儿观察记录纸,看看记录纸上记录的是哪些发现,这样,孩子们逐步了解这些图画形式的记录就是一种能让别人看得懂的一种符号。
通过图符的记录方式,实现了由形象逐步向抽象的转化,在这样的记录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有助于幼儿将原有的认识与当前的操作结果相比较,调整原有的认识,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同时通过让孩子们观察记录表上的记录内容,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获得更多的视角和记录方法,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促进了幼儿在记录技能和思维广度、深度方面的发展。
3.用符号记录变化
当幼儿能用图符形式记录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大班幼儿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开始了符号记录的尝试。
如在《泡茶》的活动中,由于茶叶在开水中的变化比较明显,因此我们采用让幼儿自主记录的方式,启发幼儿用自己的并且让别人看得懂的符号记录下茶叶的变化。当出现茶叶在开水中很快的后由水面沉到了水底这一现象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用自己的符号记录了茶叶的变化。有的幼儿用 表示,有的幼儿用打勾 表示茶叶沉下去了,也有的幼儿用 △ 表示茶叶沉下去了,虽然孩子们使用的符号不同,但他们的表达方式却是相同的,都为了表示茶叶在开水中的下沉现象。而茶叶除了下沉现象外,还有颜色和形状上的变化,而这两种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现象之一,为了能表示颜色的变化,他们在白纸上用不同的形状划分了一个小小的范围,然后用一个箭头表示水的颜色的变化过程,用黄色或淡绿色表现了茶叶在开水中的颜色。如图:
而形状则是先用弯弯扭扭的线条表示茶叶没有泡开,用一条条直线表示泡开的茶叶。在这样的观察记录中,孩子们清晰的看到了茶叶在不同水温的变化,同时也感知了茶叶的沉浮现象和水温的关系,孩子们边记录边思考各种记录的方式,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提高了幼儿观察的有效性。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及探究活动的深度不同,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记录,促进了幼儿对记录的兴趣,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也让幼儿学习了正确的观察方法,逐步提高了幼儿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洞察能力和质疑的习惯,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幼儿的记录能力的发展。
三、验证记录促强化
验证记录是通过自己的实验对猜想记录进行验证的一个过程,这样的记录很明确的也能很快的对猜想是否正确做出明确的判断。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和勇于探索、自我批判的精神。
如在《向下落的物体》活动中,在猜想环节中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些东西向上抛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有的幼儿认为沙包扔上去后挂在树枝上不会掉下来,所以用了 标记,报纸落下来是直接掉落的因此也用了向下的箭头 来表示,而幼儿认为塑料花片和树叶一样弯弯扭扭的飘落下来的,用了曲线表示,针对孩子们这些猜想,老师没有提出任何意见,而是让幼儿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为了验证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着实验,当确认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后,他们对物体正确的下落方式重新进行了记录。如:报纸和树叶一样都是飘落下来的,他们采用了 的标记,而塑料花片、乒乓球、沙包都是直接掉下来的,他们改成 标记。值得一提的是成成在实验中由于没有仔细观察,他的记录表上沙包的标记和报纸的记录是一样的,都是弯弯扭扭的飘落下来的,老师发现后,没有帮助他改正记录,而是请他拿出报纸和沙包再进行一次验证,在再次的验证中发现了这两样物品下落的形式不同,速度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再次修改了他的记录。
以下为关联文档:
形式开放多元参与立体交互——新课程背景下尝试接力作文教学模式的点滴心得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紫微小学 许晗峰 摘要:接力作文模式开放了习作的话题、形式、课堂、过程和评改。它营造了自由宽松的习...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科学》评价中的运用[摘要]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应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依据“生本·互动·发展”的新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赏识...
多元智力理论在小学《科学》评价中的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在小学《科学》评价中的运用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学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学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其主体人格,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发掘其特长天赋,充分发展个性;根据不同对象,施以不同教育,进行真正的因材施教...
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阅读教学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而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 项目,是中国教育学会 十五 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它的前身是DISCOVER I CHINA(简称DIC),是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陶西...
多元智能活动教案——叶子活动内容:叶子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有些叶子会在秋天变色。 2、认识枯叶和绿叶,学习做科学小实验。 3、探索茶叶的特点,欣赏茶叶的颜色和形状。 4、复习6的组...
家长赞同、支持形式多元的绘本阅读活动根据家长们的反馈,我园需要补充不同种类的绘本。笔者根据园内现有绘本种类,已建议幼儿园绘本负责人添置 安全、自我保护类绘本 和 科普类绘本 。这样做不仅能够补充园所绘本课...
创设多元美术教育的环境因为美术教育的多元教学要求,有的老师就追求 大而全 的花哨课堂,信息量的增大,形式的多样化,反而使课堂 华而不实 。多元教学手段,要在教学中创设更适合学生接受的环境,适当拓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