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减负困境:教育部十条可行吗

01月01日 编辑 39baobao.com

[减负―――从课堂做起]一、教学改革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同学们,你们爱不爱听故事?”孩子们亮着嗓门齐声回答:“爱!”教师笑咪咪地说:“孙悟空一行在去西天取经中分吃西瓜的一个片段。孙悟空建议每人吃...+阅读

翟杜鹃学生的“减负”问题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日前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教育部拟定了全国统一的硬性规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向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从内容上看,这次的“十条规定”是针对目前我国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普遍现象的,在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此新规一出,便引发社会的热议。

根据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小学招生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形式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规定还要求小学生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

对于考试,规定也有了具体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在安排其他任何形式的考试。另外,十条规定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教育部拟定的“十条规定”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却大呼很多规定都很不现实,而且过于死板不够灵活。比如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的规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比较适用,但对于高年级有其是准备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很不现实,他们的课程学习内容难度有所增加,而且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课后的作业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很多网友也纷纷发表意见,有不少人认为政策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减负”,尤其是通过对学校教育的作业和考试的规定,但是这样无形中却造成另外一种局面,那就是“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困境。

中国目前的人才选拔模式主要就是依靠考试,进入大学需要考试,进入社会依靠学历,对于学生来说,成绩更高的才更有竞争力。因此,“十条规定”中的部分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把课内的压力转移到了课外,增加了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在无形中给孩子们更多的负担。另外,在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的情况下,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这样的规定已经隐含了教育的不公平。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防止“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困境的产生,不仅需要政府规定的出台和落实,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为关联文档:

如何让孩子走出困境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主动学习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满足感。掌握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学习严重受挫,就会越来越没...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其四,中小企业市场进入的障碍依然存在。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国防工业等领域,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依然受到歧视。市场垄断也是妨...

如何采用减负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一、我对“负担轻,质量高”的认识 正确理解“减负” “减负”是要减掉压在学生身上过重的、有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合理负担,给学生一块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

教育减负有什么困境上海就不断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的减负政策。2017年,减负再次成为公共政策焦点。年初上海多位人大代表呼吁,要清理整顿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两幅画面...

如何采用减负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博客减负增效”,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谈减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负”。“负”就是负担,适度的是动力,过量的是负担;自发的是享受,被动的是负...

浅谈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减负工作安达市东城小学 袁淑波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育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已经在全社会得到了共识。小学生应该有一个更轻松的童年生活,轻轻松松的学习,快快乐乐的成...

家长如何面对教育减负教育部最近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我感觉世界真是越来越平了。减负规定有不少很眼熟,很像美国的做法。有批评者称,美国现在正在增加标准化测试,为什么中国朝另外一个方...

为何最好的减负是让教育回归学校日前,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然而,这一“为民”政策,网友...

小学生如何减负给自己充电,接受能力;要推进素质教育、备教法,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多交流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生...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