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打牢基础是第一]本学期我任教七(1)班的数学。新学期伊始,我发现他们上课表现都非常好,回答问题非常积极,经常有令我忍不住赞叹的见解。除极个别同学外,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哪怕是预习作业也完成得不...+阅读
6岁前孩子发展出健康的自主意识,将受用终身。因为自主意识差的孩子,没有界限感,没有主见,内心不能独立,容易盲从,缺乏生活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意识薄弱的人,生活中还不在少数。那么我们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看看自主意识到底有多重要?
没有界限感
婆婆是个很好的人,从来都是先人后己。但大多数亲朋好友都不会对她的付出有多大的感激,因为她是一个没有自我,没有界限感的人。
比如在与公公的关系里,她无论何时无论何事,总是以公公优先,仿佛把自己一直放低到尘埃里,可这种付出并没有带来她所期望的回报。
再比如在与子女的关系中,她又是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
常常是“你好,我就好了”,
“你听话,我才开心”,
“你有出息,我就跟着享福”这样的心态。
她会在晚上九点多,直接用钥匙打开我们的房间门走进来,会事无巨细事事都想给点意见。虽然我知道她是好心,但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直到后来自己学了心理学,才对这些行为渐渐释怀。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没有界限感的人,而很多家庭矛盾的产生,也是因为没有界限感的原因。
界限感不是因为太爱对方,而变得无私。而是因为缺乏界限,导致缺乏爱的能力。所以,在生活中不断地追求控制,以弥补自我意识萌发期没有得到满足的缺憾。
比如丈母娘不由自主地想参与到女儿和女婿的生活中,婆婆不受控制地想涉足儿子的生活,妈妈希望知道孩子所有的事情,从吃饭睡觉到穿衣打扮,再到写作业、交朋友,凡事都想参与。孩子一有想要脱离掌控的行为,妈妈就会焦躁不安。
这些都是典型的没有界限感。而这种行为,将会使得自己或者家人都很痛苦。可见,健康的自我意识到底有多重要。
没有主见
没有主见的孩子最容易盲从。比如我身边有个朋友,竟然连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都不能够确定,最后还是根据父母的安排出嫁了。
嫁人后就坚定地“从夫”,好不容易奋斗到丈夫有点小钱了,结果人家出轨了。出轨的对象无论相貌还是人品都不如她,说白了,那个小三就是她老公发泄欲望的工具。
她还因此断定,老公是爱她的,只是因为自己那方面不能让他满意,所以他找那样一个女人,也情有可原。她的原话是“毕竟是我不够好!”
其实,仔细想一下,在学生时期,她的这种没有自我意识的行为就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她经常哭闹的事情是“父母不高兴,朋友不高兴,肯定是我做错了什么!”而且还是个不会拒绝别人的老好人,总是怕因为自己的拒绝而导致关系破裂。
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大多数都是被教唆犯罪的。为什么呢?因为被教唆者缺乏主见!比如对于有主见的人来说,如果有人引诱你“你不抽烟,算不算男人?”,在你自己心里肯定有个男人的定义,不会被他这样的三言两语而蛊惑。而没有主见的,就很容易去盲从,很容易被引诱被蛊惑。
“妈宝男”与“乖乖女”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有篇被疯传的文章,叫做《幸福的婚姻,多少都有点“六亲不认”》作者写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其实她说的就是界限感和自我意识。
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自杀的新闻,很多人都知道吧?原因就是她妈妈把活着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她身上,三十年来,无论女儿走到哪里,母亲都要紧紧相随,并操控她的人生。导致女儿三十岁了都没有正式谈过恋爱,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没有朋友,没有异性相伴,彻底沦为了母亲的傀儡,最后感觉人生无望,只能寻求自杀来解脱自己。
而生活中又有多少婆婆,总是因为儿子的“娶了媳妇,忘了娘”而耿耿于怀。孰不知,新娘代替老娘,本来就是自然规律,不然生命怎么得以延续,人类怎么继续发展?作为母亲,最需要学会的事情是,接受孩子的逐渐分离,这或许才是母爱的真谛!
那涵涵妈说了这么多缺乏自我意识给家人和自己带来的伤害,也该讲一讲,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首先要给足孩子安全感
孩子三岁之前,安全感的储备很关键。安全感有没有给到位,决定了孩子以后会不会健康地从心理上跟母亲分离。
1岁前的婴儿,他是“不分你我”的,生命的最初,他依然以为自己还在母亲的子宫里,与母亲是一体的。他需要妈妈大量的亲密回应和及时抚慰,比如哭了就赶紧过来抱我,饿了就马上喂奶给我吃,让我这样尽最大可能地被满足。
然后,慢慢他的内心就会开始分化,形成个体化的自我,拥有自我界限和自我意识。而我们诸上所说的满足,就是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不要控制孩子
宝宝在2岁左右的时候,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会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是典型的行为表现就是说“不”。做与不做,同意与不同意他都喜欢说“不”。那是因为他要通过这种语言表现和不断地重复中,寻求“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没必要感到头疼,反而应该欣喜。因为正是这种从说“不”开始,到形成自己坚定不移的看法,再到逐渐形成独立的自我,才会渐渐派生出优秀的个人品质、喜好、性格和意志。那么一个人最核心的部分就健康地形成了!
父母此时切记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当然也不是事事满足他,而是允许孩子明白,“可以有所为,但也必须有所不为”。这当中的界限当然要靠父母去平衡。也就是我们总说的爱无条件,但要有原则。而这个原则除了公认的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环境,其他就是各自的家教家风注重的内容了。
让孩子认识自我
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能要什么?
人的一生都在回答着三个问题,可很多人却一生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对自我缺乏探索。
为什么同样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很多人通过学习和阅读,救赎了自己,有的人却不能?这就是自我探索的差别。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曾说,李奥尼所有的图画书都在追问都一个问题—“我是谁”,《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鱼就是鱼》都在讲述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
而他的《田鼠阿佛》则是告诉孩子“我想要的是什么”。
眼看着冬天已经不远了,小田鼠们开始采集玉米、坚果、小麦和禾杆。从早到晚他们全都在忙活,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阿佛。
他们看到阿佛有时就坐在那儿,盯着草地看,他们说,“那,现在呢?阿佛?”阿佛简单地回答道,“我在采集颜色,因为冬天是灰色的。”
阿佛说着,田鼠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所有颜色,放佛有人把颜色图在他们的心头上似的。
“还有词语呢?阿佛?”
阿佛清了清嗓子,等了一会儿,然后,就像站在舞台上那样,他说:
……
当阿佛说完,他们一起鼓掌喝彩,“好啊,阿福,”他们说,“你是个诗人,真想不到!”
阿佛红着脸,鞠了个躬,害羞地说:“是的,我知道。”
作者李奥尼说:“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要让他们明白隐藏在故事背后的道理是不可能的,但这点并不重要。因为孩子们可能会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玩,会觉得这只田鼠好像和我一样啊。”
与其只是读懂了绘本而没在心里留下痕迹,还不如读得不太懂却在心里留下了点什么。
因为你会发现很多储存下来的知识,都会在突然的某一天,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或者令你豁然开朗。
被人教会和通过思考自己体会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而经典绘本阅读,就是在帮孩子通过阅读不断内化自我认知。就像《田鼠阿佛》一样,孩子会知道,与众不同不是可耻的,不是每个人都要和别人一样,关键在于“我想要什么?能要什么?”
在孩子6岁前一定记得培养他的自我意识。这关系着他以后的人生能否活得自主和快乐,以后的家庭是否会幸福和谐,以后在工作中是否能够独当一面,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是否耐得住诱惑!
以下为关联文档:
实践跟进实效,自主探索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 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 。但是,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户外活动常常流于形式,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得不到保证。鉴此,我们开...
强调孩子坚持完成自己的活动产生责任意识背景:小班的孩子刚刚适应集体生活,我们结合主题进行了活动《香香的和臭臭的》,这是孩子第一次进行做中学集体活动,因此我们特别强调孩子在活动中能够在我们的鼓励下大胆地完成自...
孩子们在主动学习中快乐、自主地成长对于 主动学习 我这样理解: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自发地对某一事件或某些现象产生兴趣,独立地、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地探究、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指南...
多方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意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个不算是熟悉的朋友领着孩子到家里来玩,看好我家宝贝的玩具,走的时候死活要拿走,以呼天抢地、歇斯底里的气势来哭闹撒泼,最终在我们的无奈、在他父母的默许下...
小班餐点自主性活动观察幼儿餐点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幼儿 吃得健康,吃得快乐 ,我们改变以往整...
做孩子游戏的守望者——自主陈鹤琴先生说过: 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伴随着孩子的童年生活,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指南》中还明确指出...
关于《区域活动中的规则与自主》后感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多种素质的活动形式。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往往会制定诸多规则约束幼儿,保障区域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因为,必要的规...
教学活动后的启发——任务意识的培养我班开始进入主题活动 交通工具总动员 这一主题,《海陆空总动员》是主题活动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在活动前,我布置了以下几个作业: 1、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交通的图片,并要向大家介绍...
用自由的游戏点亮孩子——自主游戏中的评价策略自主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但究竟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特别是如何评价幼儿的游戏,一直是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自主性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