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核心素养要体现怎样的育人目标

03月04日 编辑 39baobao.com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释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时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语文素养,是指...+阅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因此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的特色育人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

2.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每个人在终生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3.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4.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素养”一词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核心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因此,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5.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把教育过程中的素养界定为通过学习而来,即使某些素养存在先天潜能的发展,这些素养也必须是可教、可学的,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教育过程进行培养,经过学生的学习积累获得。因此,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6.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核心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同时也存在无声、无形但可感、可知的内隐部分。前者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的测评;而后者则偏向于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过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强调对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高度关注,关注个体在此过程中的感受与体悟。7.在架构上,核心素养应兼顾个体与文化学习、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的关系各国在核心素养选取时都涉及文化学习领域、个体自我发展领域和社会参与互动领域。这三大领域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与概括性,基本能够涵盖多个发达国家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内容,反映了个体与自我、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8.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

谈谈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真正落地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自此,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标准由三维目标阶段正式进入到核心素养阶段。我们学校也开启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轰轰烈烈的课程建设模式。但一直以来,总觉得核心素养如空中楼阁,看得见,摸不着,更不知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11月17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一天半的时间聆听了邱学华、余文森、程红兵等教育大家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精辟阐释,收获颇多。

参加了两次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余文森教授说:“第一次教学改革我们重点讨论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什么内容能加,什么内容不能加。而这次教学改革我们不再关注知识的多少问题,而重点讨论的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在每个阶段要达到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什么,而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就构成了核心素养。”他指出,能力是人作为主体中最引以为傲的一种本质力量,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其中内蕴着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内发性。品格则是人作为主体中最富有人性的一种本质力量,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其中内蕴着人的道德性、精神性和利他性。正如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所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育人选人用人的标准。

那么,核心素养与知识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呢?余教授说指出:1.能力是方法、策略、加工的工具----知识是内容和材料(加工的对象)2.能力是分析、判断、思考(思维的过程)----知识是思维的结论和结果;3.能力是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看法(个性化知识)----而不是重复和复制书本上的知识(公共知识);4.能力指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转换、运用(学以致用与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记忆、理解;总而言之,能力是知识学习的生产力和潜力,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品格是:1.学科特有的精气神;2.学科之真、之美、之善。3.学科文化和学科气质。学科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的形象、表现、气质、行为、习惯、思维、精神,这些素养构成了与不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的差别。

也就是说,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导的课堂关心的是一门学科究竟对一个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有什么样的贡献,而不只是本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内容。在谈到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观问题时,余教授说要将知识转化为素养可以通过完整的学习、原生态的学习和体现学科本质的学习来实现。完整的学习是有厚度的、系统化的学习,这是学习的本性。只有经过完整的内化、消化和外化过程才能转知成智、转知成德、知识才能转化为素养。内化是指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消化是指从固体知识转化为液体知识,外化是指通过表达和交流、迁移与运用等方式将知识外化出来。简而言之,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反思我们的教学,自1999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课堂的关注点已经由双基达成转移到三维目标达成上来,我们早已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和交流表达的充分性还亟待提高。

程红兵老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改革”的报告中举的两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一位语文老师上一节关于词语复习的公开课,以让学生对古诗引入教学,她说上联:“学生是……..”一个学生对了下联“老师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话音刚落,笑翻全场。老师很尴尬的指责学生:“你怎么能说老师红杏出墙呢!”课后,程老师问这个学生为何会这样来对,学生告诉他:“老师很漂亮,对我们也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她。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我觉得我的老师已经名声在外了……”多么美好的想法!可惜呀,可惜,这位老师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给他表达的机会,老师只是用自己的经验对学生做出了评价和判断。这是大多数老师的通病。另一个案例是语文课上老师问:你们能美美的读读课文吗?学生答:能。

再问:谁能?学生举手。一位学生读后,老师又问:她读的好吗?学生答:好……这样的提问是没法调动学生思维的,是无效提问。另一个老师也上这节课,问:同学们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一个学生回答:应该甜甜的读。老师又问:为何要甜甜的读?学生答: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一个母亲在抚摸她沉睡的婴儿,所以要读的甜甜的。老师又问:其他同学还读出了什么滋味呢?……这个老师高明之处就在于她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程老师说,没有追问就没有有效教学。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他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因此,要想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就要关注用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耐心去倾听学生的表达。

备课时多思考本节课我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给了学生多少个有价...

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科核心综合素养

浅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参与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文化素养方面);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自主发展方面)。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生物学科,在教育部专家讨论稿中拟定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关键表现,或者理解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和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4 个内容。 生命观念,一般是指人们对生命的总的认识或看法,不仅包括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还包括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判定。学生的生命观念知识主要来源于社会媒体,其次是自我学习和学校教育。生物学科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生命观念的主要学校教育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取向,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积极讨论生命,进而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找寻生活的真谛。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和追寻生命的意义是生命观念教育的主要方式。 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将理性看做基于逻辑的和推理的加工过程,即理性是逻辑指引下的思考。

理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级的认知加工方式,甚至比智力或其他认知能力更能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结果,包括学业成就、决策的满意度、心理健康,甚至违规或道德行为等。通过生物科学的学习,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是生物学科的基本任务。在教材中设置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在争论中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以逻辑为指引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理性思维”;在课后习题中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中在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高中教材中,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十分注重对科学史内容的介绍,如在讲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之前,讲述了欧文顿、桑格、尼克森等科学家们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历程的艰辛,以及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热情并为此付出的的不懈努力。从而培养中学生的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创新奠定基础。 社会责任具体是指个人或组织对他人和社会应该承担的任务、职责和使命,是为了他人的幸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或组织应尽的责任。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前提条件,教师应当在生物学科中,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实际,关心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例如在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免疫系统”这章中有关传染病的防治、抗生素及耐药性的产生、艾滋病的知识、天花病毒和生物武器等方面的介绍、调查与讨论,从而使学生形成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心人类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下为关联文档:

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大问题。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

着怎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专业院校,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整个学校期间的学习就尤为重要。在学校,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就...

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很多老师都是用传承下来的知识在教导着学生,有的方式是错误的,有的方法是正确的。 年纪大的老师,只会用自己多年教育学生的方式不断一届又一届用一种方法教育学生,一个班里的...

小学语文学科中怎样落实核心素养一、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

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课改要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改变教育观念要...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

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如何培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

怎样理解科学素养和生物学科核心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掌握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勇...

教师怎样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助力第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场所,落实核心素养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