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儒教文化的推崇和传承——韩国教育考察]什么是儒家文化的内在精神?简言之,内仁外礼,忠君孝长,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高度文明与和谐。儒家的这一内在精神即便在当今社会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现在、未来源于...+阅读
文化认同也被称作文化身份认同,是个人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文化或民族群体的感觉。美国当代政治学家亨廷顿曾指出,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文化认同是在某一文化的成员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学习并接受该文化的传统、语言、信仰、审美观念、思维模式以及社会结构等,人们将该文化的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等内在化,进而形成特定的认知、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并将该文化认同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从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或平衡感。本质上来说,文化认同是对某一文化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具有内在多重性的特点,可以从地理范围、社会类别、时间延续性以及主题范畴等不同维度和层面进行分析。
单从地理范围角度出发,就可分为社区、城镇、地区、国家、区域以及全球的文化认同。其中,国家认同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共同的体验、共同的种族背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以及共同的宗教。文化是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向心力的动力和源泉,是维系整个民族、国家文化群体的精神支柱。美国心理学教授费尼根据个体文化认同的发展形成特点提出了文化认同形成的三阶段模式:未经核实的文化认同期、文化认同的寻求期、文化认同的完成期。在未经核实的文化认同期,人们把自己所在的文化的特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有兴趣去探索和文化有关的问题。例如,人们在童年时期并不会去区分自身家庭文化的特征与其他家庭文化特征的区别。
在这一阶段,人们通常会去从父母、媒体、社区或其他来源接受他们对于文化的观点。文化认同的寻求期是指人们为了更加了解文化以及理解该文化的成员意图而探索和质疑个人文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个人开始质疑为什么他们会忠诚某种信仰,并会将自己的信仰与其他文化的信仰进行比较。这一阶段的人们有可能正在经历他们生命中的转折点或者正处于日益认识到其他文化的人生时期。文化认同完成期的特点则是人们能够清楚、自信地接受自己和自己内在的文化认同。在这一阶段,人们常常允许他们的文化认同在他们未来的选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化认同是动态的,它处于不断被生产、塑造和再塑造的过程之中。即使文化认同已经到达文化认同完成期,但个人对于某个文化的归属感也会因为自身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的改变而重新进入文化认同的寻求期阶段,个人的文化身份或文化归属感也同样不断地被建构、被修改、被完善。
在文化封闭时期,本民族、国家受其他文化冲击影响的因素较小,自我文化认同方面并不会受到较大挑战,一旦个人的文化认同到达完成期阶段,便会相对稳定下来,此时的文化认同具有唯一主体性的特点。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国家、各地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渗透、文化同化、文化碰撞、文化冲突等也不断出现,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产生质疑,国民文化认同危机日趋明显。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建构和确立清晰可辨、统一完整的国民文化认同,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意义都是巨大而深远的。文化认同的建构资源由语言、文化遗产、价值观念体系、大众媒介等因素组成,社会文化机制是文化身份认同的最主要的来源。
加强文化认同教育需要从社会文化建设机制入手。重视国学教育。一般认为,国学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宗教学等,它是中国人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重要来源。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培养离不开国学教育。国学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让大众广泛参与。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有助于正确文化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塑造,人格、修养等的培养。在高校,同样要进行国学教育,并将其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之中。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治国之道、处世之道、用人之道、谋划之道、治兵之道、修身之道、天人之道等融入其中,在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中培养国民文化认同。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教育中成为一抹亮彩
展开全部
据报道,随着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今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除了传统节日外一些传统习俗也成了一道亮丽的名片,当传统文化和教育相结合,这些文化与教育之间的碰撞也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传承。
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历史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正因为这些传统文化我们的根才有迹可循;正因为这些传统文化,我们能在世界之林中一枝独秀,有着属于中国的传奇色彩。
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创新,他需要高校有意愿创新课程,需要高校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来引导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对接,以此来让更多学生感受独具特色的活动带来的文化魅力,需要创新活动方式,用各种不同形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扩大影响力,需要成熟的市场运作,能让文化易于被大众接受与喜爱。
教育专家表示,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是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是让传统与现代更好的结合,让传统文化给教育带来一抹亮彩,也让教育因传统文化而更具新意!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纲要》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落脚点。《纲要》第一条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未来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站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取决于当下学生们的成长轨迹,只有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青少年学生才会形成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教育改革新方向,就是给“中国梦”这个宏大的目标找到一个脚踏实地的出发点、一条尝试的道路。
其次,《纲要》还有助于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纲要》第七条强调:“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另外,在对具体推进措施和课程安排的叙述中,提出“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道德水平及人格的培养过程中,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积极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以仁爱相处的哲学,包含着对个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道德与行为要求,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和谐社会价值体系,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积极意义。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道德和人格培养紧密结合,引导青少年学生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将时代精神、现代气息融入其中,形成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的价值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再次,《纲要》还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方式的丰富多元。从临摹名家书法、诗文经典理解体会等课堂教学方法中,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并掌握传统文化的希望;从努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水平和发挥家庭的作用、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中,可以看到国家倡导将学校、家庭、社会这些不同的社会化场所整合起来,共同完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进行评估和督导等举措,也体现了国家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决心和力度。
此外,国家还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鼓励民间艺人等参与教学,利用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配合以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利用研究机构科研力量,全面落实和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与实施。
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高考改革的步步推进,高考语文要增加学生对文化的思考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辨能力。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要想真正地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真知,就势必要研究教学思路的转换,侧重点的转变,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笔者以为,加强对中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从而增强思辨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广义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狭义而言,即对中小学生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学经典。 对中小学生而言,以下9部经典读物可以说是中小学必读的国学精粹: 《弟子规》,可以作为培养忠厚家风、导引学生孝悌行为规范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可以作为缩微的中国通史、以古鉴今的明镜;《千字文》,可以作为袖珍的百科知识全书、处世立身的初级读物;《论语》,可以看作崇高品德修养和智慧提升的精品读物;《大学》,可以看作道德修养与人生哲学的入门经典;《孟子》,可以领略孟子高尚的人生境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中庸》,可以体会与时俱进的和谐之道、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道德经》,可以领略其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庄子》,可以领略其深邃、乐观、豁达、汪洋的人生哲学,以及乐观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安排
(一)分阶段学习 小学阶段:《三字经》《弟子规》;初中阶段:《千字文》《论语》《大学》;高中阶段:《孟子》《中庸》《道德经》《庄子》
(二)整理和精选 1.整理。小学阶段读物。将《三字经》原文544句进行选编,力求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心灵,帮助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个有序而明晰的认识,指导学生感悟领会其蕴涵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引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将《弟子规》原文360句1080字压缩精选,力求积极健康,通俗易懂,以便解读理解,成为教育儿童从小养成孝顺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求诚信、积极向上品质的最佳读本。 初中阶段读物。将《千字文》原文250句压缩编写,并加以通俗易懂的阐释和解读,启发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百科知识,思考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学会质疑问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放飞理想,书写自己诗意的美丽人生。 将《论语》原文20篇492章,压缩删选,力求尊重历史,着眼于现实,存真去伪,客观真实,让其积极的处世思想,能够给予人们鼓舞和力量,给予人们借鉴和智慧。 从《大学》里精选15句名言警句,剔除其唯心和封建的思想残留及消极过时的篇章,力求代表原文风貌,体现其精神灵魂,以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构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及人文灵魂,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塑造和谐完美的人文气质。 高中阶段读物。将《孟子》原文7篇260章,压缩遴选7篇90章,力求追寻时代原貌,取其精华,以期达到对积极健康的人格魅力的塑造,对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及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的发展观和开放的心态,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从《中庸》中精选出15个名言警句,力求彰显其精华,以“扬弃”的观点去鉴赏、理解和消化,以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及积极健康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促进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开启人际关系的和谐智慧之门,启发人们走出困惑,让生活充实面快乐。 从《道德经》81章里精选83个名言佳句,力求去伪存真,还原本义,期望老子的思想精髓和哲理智慧能够成为现代人化解社会矛盾、寻求精神家园、解决生活危机的营养源泉,启发人们在无为中开创巅峰,在柔弱中蕴含刚强,在自然中涵养幸福。 从《庄子》原文精选38个经典名句,力求体现其恣肆汪洋、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给予人们心灵慰藉,启发人们调整心态以超然潇洒的胸襟面对社会,以大彻大悟的生命哲学引领情思,塑造积极的精神世界,追求完美的人生境界,坦然面对人生,面对生命。 2.精选。为了增强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从《论语》中精选100个经典名句,从《孟子》《大学》《中庸》三部中精选100个经典名句,从《道德经》《庄子》中精选100个经典名句,要求学生在精读以上读物的基础上,对这300个经典名句做到熟读成诵,全知全解,化为自己的血肉。 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精选的经典名言,短小精炼,富于哲理,内容涵盖儒家的主要思想和人生哲学,可作为创业、处世、立身的座右铭,是解读传统国学、领悟生命真谛的密码和钥匙。从《道德经》《庄子》精选的经典名句,短小精炼,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内容涵盖道家的主要思想和人生哲学,是人类智慧的...
以下为关联文档:
网络文化传播对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从20世纪末到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与传播的势头强劲而又迅猛,信息革命席卷世界各地,深刻影响了当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当代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并形...
推进企业文化关键是员工认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竞争成了企业层次的竞争,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然而,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
社会文化发展与健康的关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文化的变革和提高。教育制度或人们普遍性接受文化教育的社会文化变革,必然涉及到生活方式、生活信念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的利用,从而对人类的心身健...
浅思农村文化教育,领略农村文化最近在专业杂志上看到一篇有关结合农村特有的文化实践教育的文章,篇幅足足有四面之多,但确是写得很生动,很详细,那么感性,让我深有感触。文章中提到的养鸡、扎稻草人以及庞大的农...
区域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怎样现代旅游心理学认为,旅游是一种精神运动。人们在 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和充分享受了物质生活之后,便需要 相当的精神文化消费。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使人们产生好奇心,了解和发...
企业文化和品牌之间有什么关系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
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礼仪文化的关系传统礼仪礼俗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承担着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同时也发挥着动员社会、凝聚人心的社会功能。传统礼学也蕴涵着人文意蕴和终极关怀的内容。社会生活、民...
如何认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
英国风俗与文化的关系不能加塞nbsp;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nbsp;nbsp;不能问女士的年龄nbsp;英国人非常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