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03月15日 编辑 39baobao.com

[带领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数学中的美》读书笔记]最近我读了吴振奎的《数学中的美》一书,本书引导人们去欣赏数学之美,发现数学之美,研究数学之美。通过阅读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在小学教学中,应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中很多美的东西,使...+阅读

你好!指的是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吧。是菲尔茨奖(有些叫费尔兹奖。)菲尔茨奖于1932年在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设立,被认为是国际数学界的诺贝尔奖,1936年首次颁奖。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可获得一枚纯金制成的奖章和奖金。奖章上刻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并用拉丁文镌刻“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 菲尔茨奖以加拿大数学家约翰·菲尔茨的名字命名,授予取得杰出成就的40岁以下的数学家。约翰·菲尔茨1924年主持第七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时,提出利用大会结余的经费设立一项基金,用于鼓励青年数学家。1932年他去世前又捐赠了一部分财产,加上第七届大会的结余作为基金,设立一项“不署国名、团体名和个人名的”奖金。

1932年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正式决定设立菲尔茨奖,获奖者经由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执委会选定的8人评委会评选,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奖。 菲尔茨奖奖金只有1.5万美元,与诺贝尔奖差距较大。但菲尔茨奖得主赢得的学术声誉,绝对不逊色于诺贝尔奖得主。希望能帮到你!...

数学界的最高奖项是什么?那一年设立

有关数学的国际性的奖项,就我所知,有两个: 一。菲尔茨奖于1932年在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设立,被认为是国际数学界的诺贝尔奖,1936年首次颁奖。 菲尔茨奖以加拿大数学家约翰-菲尔茨的名字命名,授予取得杰出成就的40岁以下的数学家。 该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可获得一枚纯金制成的奖章和一笔奖金。奖章上刻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并用拉丁文镌刻“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 1982年,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荣获菲尔茨奖,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华人。 二。阿贝尔数学奖这一奖项的奖金高达6百万挪威克朗(合985,000美元)。 阿贝尔数学奖是为了纪念世界数学天才,挪威数学家尼尔斯·亨里克·阿贝尔(Niels Henrik Abel, 1802-1829)。

该奖项最早开始颁发是在2003年。

1 1 2是谁发明的?为什么不等于3呢

也可以等于3的, 那就是算错的时候。。。。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

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

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因此,只需在两个猜想中证明一个就足够了。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 明确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但是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由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数学界。从那以后,许多数学家都跃跃欲试,甚至一生都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可是直到19世纪末,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任何进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我们从6=3+3、8=3+5、10=5+5、……、100=3+97=11+89=17+83、……这些具体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是成立的。有人甚至逐一验证了3300万以内的所有偶数,竟然没有一个不符合哥德巴赫猜想的。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家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对于更大的数依然成立。可是自然数是无限的,谁知道会不会在某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上,突然出现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呢?于是人们逐步改变了探究问题的方式。

1900年,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会议上把“哥德巴赫猜想”列为23个数学难题之一。此后,20世纪的数学家们在世界范围内“联手”进攻“哥德巴赫猜想”堡垒,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等等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这个“9+9”是怎么回事呢?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它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9个奇质数之和。” 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

1924年,德国数学家雷德马赫证明了定理“7+7”。很快,“6+6”、“5+5”、“4+4”和“3+3”逐一被攻陷。1957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同年又和王元合作证明了“1+4”。1965年,苏联数学家证明了“1+3”。

1966年,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一个就是奇质数,另一个则是两个奇质数的和。”这个定理被世界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由于陈景润的贡献,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但为了实现这最后的一步,也许还要历经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有许多数学家认为,要想证明“1+1”,必须通过创造新的数学方法,以往的路很可能都是走不通的。

以下为关联文档:

对于诺贝尔奖,澳洲表示可以傲娇一下对于诺贝尔奖,澳大利亚完全可以傲娇一下,多达15个诺贝尔奖遍及众多领域,且其中许多获奖者均从事心理学或医学专业。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可是在有着响当当名号的昆士兰医学大神 Pau...

诺贝尔奖看留学:成功需要国际成分2016年诺贝尔奖文学奖将于10月13日公布评选结果,其他5个奖项均已揭晓。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迄今共有25位日本科学家获奖(含两位美籍日裔科学家)...

2013本年度诺贝尔奖得分别是哪些国家分别几个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3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将于10月7日起陆续举行。 今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具体揭晓时间如下: 1、生理学或医学奖:不早于斯德哥尔摩时间7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7日...

今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是发现了石墨烯石墨烯可能与石墨有关请问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K·海姆(Andre K。 Geim)等制备出了石墨烯。 海姆和他的和他的同事偶然中发现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新途径。他们强行将石墨分离成较小的碎片,从碎...

如何领悟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有形”的数学知识中,必定蕴含着“无形”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写在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哪里都包含的数学 所以要好好学习! 1 买菜问题:有谁比谁多?价钱? 2 相遇问题:在哪里相遇? 3 时间问题:几时几刻到达某地? 4 计算速度、路程··· 5 高度、温度···· 太多了··...

求数学高手解决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又非常有趣的问题。 我总结了三句话, 第一句:看似简单,其实复杂; 第二句:虽然复杂,也很简单; 第三句:算法简单,处理复杂。 1、看似简单,其实复杂 完全同意楼主的观点:...

约瑟夫布罗茨基哪一部小说获诺贝尔奖1987年,由于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约瑟夫·布罗茨基 俄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

巴黎第六大学的诺贝尔奖及菲尔兹奖获得者Serge Haroche - Physique - 2012 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 Médecine - 2008 Claude Cohen-Tannoudji - Physique - 1997 Pierre-Gilles de Gennes - Physique - 1991...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