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从诺贝尔奖看留学:成功需要国际成分

10月16日 编辑 39baobao.com

[对于诺贝尔奖,澳洲表示可以傲娇一下]对于诺贝尔奖,澳大利亚完全可以傲娇一下,多达15个诺贝尔奖遍及众多领域,且其中许多获奖者均从事心理学或医学专业。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可是在有着响当当名号的昆士兰医学大神 Pau...+阅读

2016年诺贝尔奖文学奖将于10月13日公布评选结果,其他5个奖项均已揭晓。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迄今共有25位日本科学家获奖(含两位美籍日裔科学家)。这一数字使日本诺奖成绩雄居亚洲第一,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诺贝尔奖大国。

进入21世纪,日本科学家获奖人数快速增长。本世纪以来的获奖者包括物理奖8位、化学奖6位、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共计17位。这平均1年1个的“井喷式”诺奖势头,引起了作者的关注和好奇,究竟这些获奖的科学家身上有哪些相同特质呢?

走出国门发现更大的世界

纵观25位日本诺奖得主和12位华裔诺奖得主的个人履历,可以看出他们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有国外求学经历。而这一教育背景也在英国诺奖得主中找到了相似性:在90位英籍诺奖得主中,有51位曾有过留学经历。不难发现,留学的经历对这些世界顶尖人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视野都有不小的影响。例如大隅良典就是在美国留学期间和酵母结缘,并最终因此斩获诺贝尔奖。

“日本产生了如此众多的诺贝尔获奖者,与日本科学家视野开阔,注重国际交流不无关系。”日本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李仲生教授举例说道,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的科学成就都是在美国的实验室中取得的;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和2001年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都曾在美国大学进修,均了解各自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

再看中国诺奖获得者,11位科学家(含外籍华裔科学家)有9位有海外求学经历。作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代表——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在留美期间合作发表论文,1957年共同提出“李-杨假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李政道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研究,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7年12月10日,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左)、杨振宁(中)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于杨振宁来说,出国留学,追逐自己心仪的导师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回顾芝加哥大学求学经历时他也多次谈到费米(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泰勒(美国“氢弹之父”)对他的学术影响极大。

为了让优秀的中国学生赴美深造,李政道创立了CUSPEA项目,10年期间共计输送了931位中国物理学生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当年的CUSPEA学生韦丹曾说:“CUSPEA给了年轻的中国物理学生一个巨大的机会,是这些最有天分的学生心中的指路明灯,送他们出去、指引他们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除此之外,“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儿童小说的奠基人冰心、“两弹元勋”邓稼先等都有过留学欧美的经历。

名人眼中的留学:成功的教育需要含有国际成分

美国密歇根科技大学校长柯蒂斯·汤普金斯博士可谓一言中的。他说,如今,我们都生活在高度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要在这种环境下获得成功,你必须让自己得到一种能迅速对挑战和机遇作出有效反应的教育。

这种教育需要含有国际性成分。

北京留学人员商会副会长梁中锋说:“很多年轻的朋友问我应不应该出国留学,我说你但凡有机会,就应该出国。”他认为,我们国家13亿人口,一共出去了30多万人,和任何一个国家比起来,都不成比例。现在中国已经加入WTO,需要一大批有国际眼光的国际人才积极参与。你出去了,你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化管理经验、国际化知识、国际化概念的人给国家做贡献,是会和以前不一样的。

前段时间网络热传《中国入世首席代表龙永图:从我送外孙女去美国谈谈中国的教育》,龙永图谈到了中国软实力的核心问题,我们该有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中国现行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在塑造孩子价值观方面存在缺陷。龙永图把外孙女送去美国读书,为的是培养孩子的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普世价值观。

2016年4月,杨澜在她的新书《留学改变了我的世界》里写道:“留学就是大写的苦逼,但却改变了我的世界。”杨澜认为她的留学之路很“辛苦”,一直贯穿着她的哥伦比亚大学整个学习生涯,但她也非常感激这段生活。她说:这让我在国际政治、外交、经济、传媒等各个领域都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014年3月22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北大发表“留学改变人生”演讲,她引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鼓励美国学生来到中国、中国学生走入美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修习双方语言及文化。米歇尔表示,出国留学不仅在改变学生自己的人生,同时也在改变你们所遇到的每个人的人生。

留学生:留学是在大视野下重新定位人生

出国留学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且听几个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的心声——

朱庆恒:在英国我受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而且在整个人内涵的熏陶、人格培养上都受益很大。比如在我们中学,校长在路上见到垃圾会捡起来,走到几十米外的垃圾桶再扔进去,虽然垃圾不是他丢的。他们生活中的很多文明行为对我的影响都很大。

白云:出国留学这个阶段是我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我在美国校园那样一个很陌生的环境下,系统地读了一些书,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

黄抒婧:出国两年了,我觉得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了,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事情都敢去想、去做,比以前更自信了。

张婷:5年前,我放弃了在国内读大学的机会出国留学。现在我大学毕业了,很庆幸作出这个选择。在国外大学,我得到了自由发挥的空间,那种教育方式更能发展我的潜能。我还利用假期去了加拿大、美国的不少地方,眼界开阔了,认识了不少朋友。

对于留学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古希腊的哲人就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人与良好的公民,它使人成为有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的人,能负责行使政治自由的公民,能有效利用闲暇的有教养人士。是发展能正确判断,能领悟生活中正确秩序的心灵。“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蔡元培)从这个意义上说,出国留学对学生本人是一次受益终生的经历。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