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的现实尴尬和症结所在

10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有感于名师的“实”《语文教学通讯》读书心得]这两天读《语文教学通讯》的专辑 四大名师教学艺术研究 ,我有很多感触。先看了《聆听名师,铭记名师》首篇文章,很受启发。这篇文章采用了访谈的形式,分别对于永正、支玉恒、贾...+阅读

一、 从几个课例说起。

课例一:关雎。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让学生讨论,有些问题不是学生该讨论的问题(如:如何做个好男人,如何做个好女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等等)。

课例二: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老师围绕一个学生因为做了好事被他人误解责备的事情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得到结论 当救助他人遭遇责难时,要做到:既救助他人,又保护自己 ,最后大量引用名句,师生朗诵抒情性诗歌结束。

听课老师质疑:是语文课还是思品课?

课例三: 尊严 ,老师在教学结束时领着学生表态,喊口号。

二、 语文教学的现实尴尬和症结所在。

1、语文教学:

简单的知识(能力)点;活动(题目讲习、训练、反复训练含测试);三维目标。考试说明;教辅用书;(教学应是教学的一个由头,不是教学的主体内容);瞄准考试和分数的简单机械的操作。所谓 育人 ,实际是思想政治说教充斥(大言欺人)却又毫无效果或者有负面效果的宣讲。

不讲逻辑,没有理性,只有观点,只求政治上正确,没有理据,甚至没有灌输者自己。

语文学科(课程、教材)十分光鲜的设计和导向,奇特的主题单元,实际是思想品德灌输加上分数应试 二合一 的怪胎。

2、语文教师:

学生不崇敬、家长不待见、校长不在意、自己不自信的边缘人、零余者。

你的语文老师姓甚名谁?你最喜欢的学科和老师?

多少年后还有多少学生会念起语文老师?

3、问题症结

20余年前的矫枉过正:人文主义思潮下对于当时语文教学的反思和批判:语文课效果不彰的症结所在?

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人文性的推波助澜;

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编写原则、思路和体例安排;

院校专家、教科研人员呐喊助威;

语文老师 与时俱进 、应声而起;

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人文学科的冲击和影响;

校本研究制度的曲解实行导致语文教学学理科化、完全技术化;

部分被误认为是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误用误导,使得语文课堂突然寡味;

被炒作而风行的某些教学模式特别是应试模式狂飙突进,横扫千军如卷席。

具体现象列举:

第一, 语文课堂:思想、文化、精神等素养和品德教育的 道场 ( 大话精 )?语文教学有色无味。

泛人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统一的落实异常艰难,找到平衡点 难于上青天

对语文课程理解的偏差:有人说,语文教学要回到孔子的教育。但孔子教的是 语文学科 吗?那恰恰是宣传儒家哲学的传经布道。

伪善和伪崇高,让少量语文老师德行低下的负面暴露无遗;

致命的问题:这样的教育,有什么效果?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样的教学,既少有 语 ,也难见 文 ,是语文教学吗?

第二, 小组合作:让语文问题的解决直指答案和结果,让语文教学索然寡味。

小组学习不一定是合作学习,正好像围绕问题的课堂研讨跟 探究学习 没有什么关系一样;

这时候的小组学习是必须的吗?不研究和思考为什么要小组?小组学习应该发生在什么时候?

一种招牌和幌子,以显示自己对于课改的紧跟。

老师的作用、价值和地位呢?

少量优秀生的秀场、演兵场;

讨论的目标是直接指向问题的答案,几乎谈不上有什么过程,一是众生的功利使然,二是学习者自身的能力所限。

第三,天量训练:课堂成了语文应试的演兵场,让语文学习极度乏味?

语文教学 练习化 ,语文教学理科化,(临考前的应试训练可能是必要的,假如整个的课程学习沦落如此,还有什么语文的特点呢?)

很少学生定下性安下心来享受一两次少功利的真正意义的阅读。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阅读?我们喜欢什么样的阅读?(语文老师有多少人还喜欢阅读,还坚持阅读?我们为什么不阅读?)

第四, 杂色交响:一幕四不像的 东北大舞台 ?让语文课堂有声无味。

现代的手段是不是就能代表现代教育?

为什么需要多媒体?多媒体融入教学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

快餐和速配,哪里还有静心品读和研讨文本的时空和精力?

三、 什么是 语文味儿 ?

味儿

风味儿 :个性、特点、特色、风格 品味 :耐人寻味,齿颊余香,回味,(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语文味儿: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学习、培养,养成的一种过程,一种个性,一种品质。

四、 语文味儿从哪里来?

第一, 语文味从正确的语文教学定位来。

课堂上,师生更多地从工具价值的角度,从 语 和 文 的角度,从 知识、技能 和 方法 的角度,来研究文章,研究语言,研究理解和表达,以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课堂中有如此立意,有了这一扎实的过程,人文性便在其中潜滋暗长了;

既然很难有办法找到一把统一的尺度,平衡的策略和明确的标准,退而求其次,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这些年,针对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机械灌输知识条文的弊端,我们比较强调教学中的感悟、理解和兴趣,但确实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忽略必要的知识的讲授,基本能力的训练,语言材料的积累与习惯的养成。这里,还有一个或许是更为根本的问题:语文教育改革最终效果应该体现在哪里?衡量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基本的标准是什么?我想,是要表现为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从而达到人的精神的实实在在的成长。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读》

第二,语文味儿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来。

让教师和学生回归真正的语文教、学状态(常识、本真、规律)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读教材;自己产生问题,自己质疑;

老师在课堂中变主动为被动,守株待兔,侍疑而起。

这样教:告诉和陈述;示范(呈现理解过程、思维过程并加以提示、小结:谁还能够?);引领和指导(显隐的方法:谁是庖丁?)

第三,语文味从优秀的教学文本来。

对现实语文教材的二次加工;

自选自编优秀的语文教学文本;

呼唤现实语文教材编写体制的改革。 第四,语文味从语言点的品味来。

尽洗铅华,尽削冗繁,让学生始终亲近文本,在对语言的亲近和体贴中获得母语的滋养,从而学会语言,学会理解和表达。

关注文、段、句、词,关注语言本身,脚踏实地,落地生根。

关注是品味语言,揣摩和感悟语言背后的东西,琢磨语文表达的规律和艺术。

第五,语文味从科学的教学的教学方法来。

1、课堂中的细读和留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常常, 不教 也许恰恰是最好的 教 。

有时,仔细的分析研讨,可以带给学生全方位即时的滋补;有时留下一些 空白 ,恰恰是留给学生一片 生成 的蓝天。

好文章特别是文学应该静静地细读、品味,不惜花多的时间,如小学的古诗,初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含苞待放、青翠欲滴、雾里看花、梦中情人等,那绝美的境界,点破说明就美感顿失了。

2、全神听答之后的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元,引向纵深。

参与者的身份,伙伴才有的平等,没有先知先觉的居高临下;

温和态度,宽容精神,而有学生的放松、自由、大胆的思考、思考和陈述;(放低身段、绝不强势、商量着办)

3、优秀传统的学习借鉴。

读背、积累观;

推敲观:炼词炼句;

例子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查考观:鲁四老爷家的《康熙字典》;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红楼梦》研究中的 索引 派;

阐释观:注、解、传、疏、评等。

第六,语文味从语文老师的书香味和书卷气来。(学科素养、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阅读成为生活习惯、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喜欢写作。(老师,今天你还读书吗?)

思考:读而思之,思而写之,行而思之;(今天,你还会发呆吗?语文老师的理解、主张和最优的行动从哪里来?)

思考,比阅读更重要。

以下为关联文档:

语文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

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特级教师于漪谈语文教学改革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呼声日渐高涨,语文教育如何改革?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以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发表了深刻见解。 于漪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

以图明知,以图导思——思维导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沈依玲,利用寒假时间阅读了大脑科学专家东尼博赞所著的《思维导图》一书,颇受启发。近几年思维导图在我国也很受追捧,也算热词。但在此之前,我对 思维导图 这个词语的理解仅仅停...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观低年级字词教学有感(胡珊珊)我们在刺骨的寒风中满怀期待风尘仆仆地赶到本次研修地点 阜宁。出阜宁的一瞬间被眼前荒凉的情景震撼了!一种失望、恐惧油然而生,甚至怀疑此次 特级论见 的质量。可当我...

语文教学,应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以学习语最近听了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苏州市基础教育处处长薄俊生的教育思想报告 《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改革语文教学》,报告列举了不少语文教育专家关于 学习语言文字运...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特征和接受能力,开展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

让孩子“乐在其中”——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铜山县柳新实验小学 戚璐,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 给一个人一条鱼,他可以吃一天,但教一个人怎样钓鱼,他永远有吃的。 学习的乐趣,就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而这种乐趣来源于内心的...

语文教学中抓住文章的训练点,达到学用结合解放路实验学校 魏静,11月30 日,邳州市小学语文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活动在英华实小如期举行。三位美女老师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向我们展示了三节语文课。佟玉老师的课甜美内秀...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