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如何对待幼儿园中抢玩具行为

04月04日 编辑 39baobao.com

[正确对待幼儿的行为评价]评价时要重点评价幼儿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发现地上的纸团已影响了环境的清洁,而要某某幼儿捡起来时,往往会听到 那不是我扔的 类似的回答。这种回答对于集体荣誉意识还没...+阅读

幼儿园各种大小玩具,对幼儿来说都是公有的。每个孩子都可以玩。从整体看,各件玩具与幼儿整体相比,人多玩具少,是必然的。可孩子们不管这些,他们却偏偏是你要玩我也要玩。在从众心理驱使下,一个玩具下面聚集着几个孩子。这就很容易出现因争夺玩具而打闹。但这时候又正是对幼儿进行自觉守纪教育、谦逊互让教育、集体教育的好时机。我们的作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讲清道理,明辨是非。为确保安全,对幼儿经常进行玩玩具的安全教育和遵守规则的教育,让幼儿懂得不能争先恐后,注意安全,乐在其中。有少数孩子互相礼让做得差,特别是刚入园的新生,争夺玩具现象时有发生;对那些违背规矩,持强抢夺玩具的孩子,老师就向他们讲玩的规矩,教育他们讲文明礼貌,相互礼让,然后分出谁先玩谁后玩。如不让步,就令其暂停玩耍,让旁边想玩而不争夺的孩子先玩。有时孩子中有意无意发生打人现象,老师先分清是非讲清道理,然后让打人者向对方赔礼道歉。若两人都动了手,则令先打人者先赔礼,后打人者后赔礼,使孩子知道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打人都是错误的。这样把抽象的道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帮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道理,懂得礼让,效果很好。

2、调整需要,培养礼让。在抢夺玩具中,有时是双方同时抢着一种玩具,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有时是一方玩的时间较长,另一方等不及发生争夺。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孩子,你是好姐姐、好哥哥么,是咱们幼儿园里的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呀,让小弟弟先玩,小弟弟玩好了再你玩,这才是好孩子……”这样讲了以后,孩子会高高兴兴地把玩具让出来。因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现在老师说他是好孩子,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就会很乐意地把玩具让出来。我把这叫做“调整需要法”。孩子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得到荣誉、赞扬是最高层次,是精神需要;能玩一种玩具是物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为了获得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就宁愿舍弃低层次的需要。这“调整需要法”既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又能引导孩子懂得谦逊礼让,向高层次需要攀登,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有很好的远期效应。

3、调整时间,科学安排。当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容易引起争执发生事故。解决的办法是:不能查数的,排列成队,按次序进行,例如溜滑梯。能查数的如荡秋千,定出一人荡多少次,互相查数,玩的次的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玩的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也在欢快的玩乐中形成。

宝宝抢玩具怎么回事

小朋友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除了亲密友好,一定还免不了小争执、小冲突。你推我一下,我拍你一下;你吼我一声,我再凶回去;看到同一件心爱的东西,“奋不顾身”地争抢一番……这些摩擦不仅无法避免,而且正是在这一来一回的互动中,孩子初尝了社交活动的甜蜜和苦涩,磨炼着以后会派上大用场的社交技巧。 因此,对于孩子交往中的小矛盾,我们不必过于紧张,更不用以一种强势的姿态,事事介入。除非当势态升级,你可以明确预测出某一方或者双方都会受到伤害。或者,事情并不严重,但出于种种原因,你还是决定有所干预,那么游戏就是最恰当的方式,而在游戏中,你也必须卸掉高高在上的权威身份,转而扮演一个笨笨的,甚至有点坏坏的,比孩子们强不到哪去的角色,然后“任性”在他们的冲突中“胡搅蛮缠”。

游戏,打破孩子之间的对抗情绪 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探明自己的自主力,也就是“能不能自已说了算?”“想做的事情能不能成功?”具体来说,当他看到一个喜欢的玩具时,唯一想的就是把它抢到手,至于对方小朋友的感受,他还没有办法考虑和顾及。 因此,面对这样的行为时,我们首先不能用成人世界的标尺,对它进行道德范畴的判断。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样不对,简单提及分享的概念也没有错。但是,不要上升到唠唠叨叨的说教,甚至用惩罚的办法,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我们想结束小朋友之间为了抢东西而引起的对抗时,游戏就是最好的办法。它没有居高临下的指责,只是用滑稽的方式,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从最激烈的情绪对抗中缓和下来。

游戏,化紧张为欢乐 当你变成一个笨笨的“坏蛋”,不但不劝孩子们停下争抢,反而还插一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你认为这会让孩子越抢越生气、越激烈,还是哈哈大笑,甚至俩人联手对付你,嘲笑你的“笨拙”呢? 《游戏力》这本书里曾说,所有笑声都是好的。表面上看,问题并没有解决,孩子们没有学会分享、互让,你也做不到让他们以后就不争吵,但就这一刻来说,所有的紧张、恼火、挫败都化成了大家的一笑了之,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回报缓慢的“社交投资” 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结论,社交观和人生观一样,到孩子15岁时,才能从“听得懂”的理念,内化为“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我们可以在孩子3岁时就告诉他一些基本的社交规则,但这是为了让他在遇到问题时,能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你现在不分享玩具,等一下别人也不会给你玩具哦。” 这只是一剂预防针,但不能指望3岁的孩子听到这话后马上自觉自愿地把玩具让出去,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完成这种成熟的社交行为。 游戏方案:“妈妈也想要!” 在两个孩子刚开始抢东西时,你可以跳进去,和她们一起“抢”,边“抢”边说:“我也想要!” 你可以假装成一个笨笨的坏人的样子,抢着抢着自己坐了一个屁墩儿,然后爬起来还要接着抢。或者脑袋“撞到”抢的那个东西上,长出一个大包来,嘴里还抱怨着:“好疼啊!” 两岁多的孩子,还接受不了分享、轮流玩的概念,而且们抢东西未必是一定要得到那个东西,而是看谁能抢赢。 当大人插进去,假装和她们一起抢时,刚开始她们肯定有点愣,这样就达到了一个目的:打断了她们之间的直接对抗,分散了注意力,把俩人在激烈冲突中的情绪化解掉。

她们甚至有可能会觉得这很好玩,把你作为抢东西的最大“劲敌”了。 这个游戏的时机选择很关键,一定要在孩子刚起争执时介入。当争抢升级为激烈的情绪对抗,甚至有一方已经哭的时候,游戏是起不了作用的。这时候,妈妈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慰哭的孩子。 关于“抢东西游戏”,你可能有的疑问 疑问一:妈妈也去跟孩子们一起抢东西,不会给她们做出坏榜样吗?会不会让她们有点晕:抢东西没有错?这可不可以是社交过程中的常态? 不必有这样的担心。 首先,孩子对社交规则的理解,以及社交技巧的获得,最早是在家庭里完成的。他会观察成人之间的互动是怎样进行的,是互相攻击,还是互相帮助?是互相斥责,还是互相理解?是合作多,还是对抗多? 其次,好的社交能力包括下面几种细分能力: 1.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比如,遭遇社交冲突时控制住自己激烈的情绪。 2.对轮流概念的理解和接受。比如,可以耐心等待玩具轮到自己的时候。 3.对他人情绪的积极关注。比如,知道赞赏对方可以让自己更容易得到积极回应。 所以,不可能指望3岁的孩子做到这些。也就是说,他们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即使你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也没法让他做到真正的分享,那么转移矛盾焦点就是最好的办法。 最后,你当然也可以告诉他:“和小朋友抢东西不对。”或者,通过和孩子玩一些有分享过程的游戏,加深孩子对分享的理解。当孩子和你的连接比较好,平时的自主性也没有问题的时候,他会愿意模仿这些行为的。 疑问二:如果我们加入进去,孩子会不会很快放弃?或者导致在原本争抢过程中,本来就弱势、不敢坚持的那个孩子,更容易放弃? 那就要看你的演技了!如果你放不下强势的姿态,孩子的确可能放弃,因为他知道肯定抢不过你啊。...

如何解决两个孩子争抢玩具的问题

如何解决幼儿抢玩具的状况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幼儿的童年中基本上都是在玩中度过的,而幼儿和玩具游戏的时间占大部分,因此在玩玩具时,就易出现争抢玩具的状况。 争抢玩具易导致意外地发生,也会破坏幼儿的人际交往等情况,因此如何解决幼儿抢玩具的问题应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幼儿抢玩具的原因

1、幼儿并不懂得物品归属的含义 也就是说幼儿对物品归属的概念不清晰,不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成为自己的。

2、幼儿非常喜欢这个玩具想要成为自己的玩具 幼儿在非常喜欢这个玩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这个就是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再还给小朋友。

3、幼儿觉得在玩时玩具就是自己的 幼儿再借别人的玩具玩时,在没有玩完之前自己认为玩具就是自己的。

4、幼儿太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幼儿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分享,形成了“唯我独享”的 心理

二、幼儿抢玩具反映出的问题

1、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好

2、幼儿在家太过娇惯

3、幼儿没有建立好规则

三、解决幼儿抢玩具的方法

1、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2、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3、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冷处理

四、如何改善幼儿抢玩具的状况

1、在教师方面: 1)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 2)在玩玩具时确立好规则 3)注意培养幼儿分享的习惯 4)在出现问题时应正确的引导

2、在家长方面: 1)教幼儿怎样正确的与小朋友交往 2)在家中与幼儿游戏时也要确立好规则 3)及时的帮幼儿解决问题并教与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 幼儿抢玩具的现象一般在两岁左右,如果超过这个年龄我们应该注意通过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尽快的帮他改正,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尊重别人。

六、教研总结 通过本次教研和老师之间的讨论让我学到了更多的改善幼儿争抢玩具的方法如:玩玩具前的小儿歌,每个人每次玩玩具的数量、种类,教师的任务引导建立规则等,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声音小,有点紧张,在问题解决的方法上不够全面,没有进行扩充只对中、小、托进行了分析,没有扩充到大班孩子的争抢别的东西时应该怎样解决,所以在以后的教研中我应该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要在解决和分析方面再加强再完善。...

以下为关联文档:

正确对待幼儿吮吸手指的行为这天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孩子在思考问题或者听老师讲述等进行一些自己非参与的安静活动时喜欢把手放嘴里。辰辰喜欢把手背放嘴里舔,俊俊、杰杰、有时候都会有吮吸手指和啃咬手指...

如何对待孩子们的破坏行为前言:每个小孩子都会经过“破坏王”的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宝宝们,做为家长的你是支持孩子们的破坏行为呢?还是阻止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的做法吧!但愿家长们都能够从中得...

幼儿教育随笔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教育随笔: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我们班里最近来了一个叫段博瑜的小男孩,他脾气倔强,根本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因此平时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昨天户外活动时,他发...

如何对待孩子们的破坏行为呢前言: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常有父母刚给宝宝们买了个新玩具,转眼就会被宝宝弄的七零八碎了,这即让妈妈们心疼而又感到无何奈何,像宝宝们的这种破坏行为,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到底该如何...

如何对待幼儿争夺玩具幼儿园各种大小玩具,对幼儿来说都是公有的。每个孩子都可以玩。从整体看,各件玩具与幼儿整体相比,人多玩具少,是必然的。可孩子们不管这些,他们却偏偏是你要玩我也要玩。在从众心...

如何对待宝宝的依恋行为如何面对宝宝依恋行为 | 育儿大师在人际关系中表现的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情感的情绪状态,在这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起中介作用的行为,称为依恋行为。这种依恋行为贯穿人的终...

美国的幼儿园是怎样对待孩子抢玩具的一个妈妈的自述麻烦告诉我美国的幼儿园是怎样对待孩子抢玩具的一个妈妈的自述麻烦告诉我,让小孩子去美国上幼儿园需要什么手续须知:虽然身处美国,但是我还是天天关注gzmama,在上面也学到了很多,也经常看见...

如何对待12 5岁幼儿的就餐行为如何对待12 5岁幼儿的就餐行为,继续观察本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分析:一、造成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弱爱迁就孩子: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有些家长较为溺爱...

如何对待幼儿说谎行为如何对待幼儿说谎行为,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撒谎:培养好习惯 最好的方法是鼓励。批平是孩子自信心最大的敌人。尽量强调孩子的优点,忽略他的缺点,孩子的自信心才会提高。这点中国父...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