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6岁前必须立下的6条规矩

09月19日 编辑 39baobao.com

[如何让孩子自觉地遵守规矩]宝宝在没有父母干涉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地遵守规矩,这是使规矩内在化的必要准备。规矩内在化,即人活在世上要接受和适应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吃饭过程中,谈论到幼儿园生活时,要...+阅读

引言:常言说的好无规则不成方圆,教育小孩子也是一样,因此家长们不可以过多的放纵孩子,一些必要的规矩还是让孩子知道比较的好,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来自紫玫瑰的小窝日志!

在一个文明、平等的环境中如果想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就必须有规则来保证。成人能够遵守规则,是孩子得到自由的基本保证。在这个前提下,每一个孩子都会知道他做事情的底线,并且知道这个底线是由自己把握的,而不是大人。这样,孩子才能在不受成人强制和惩罚的生活中逐渐学会如何生活,摆脱“不好的”、“常犯错误的”状态,走上自由的、快乐的、有规则的、成长的轨道。这就是我倡导的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的教育精神。

0-6的孩子需要建立的6大基本规则: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在实际执行中,父母们遇到了一些困扰:如何实现这些规则?怎样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意义?

困扰1:基本规则中有一条“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粗野、粗俗,是指随意打人、骂人吗?孩子违背了这一条,该如何处理?

所谓粗野和粗俗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显见的,指行为和语言上的粗野;另一个是隐性的,指对他人心理上的控制和压制。亲子网

我们先来谈显见的: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粗野、粗俗的行为。

比如,一个孩子想得到别人的某样东西,当这个目的达不到时就开始打人或骂人:“我把你妈妈抓到监狱里,让警察枪毙了她。”

此时,这条规则能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如何对待自己的期望;如何处理已经酝酿在胸腔里的情绪;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情绪。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孩子宽松的自由空间用以自我调整,同时给予他们判断是非的概念和再次选择的机会。唯一的要求是不可以伤害到别人。

具体而言,孩子出现了这样的行为,首先要帮助他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这是粗野的行为。”然后请孩子重新选择:“请换一种正确的方式解决。”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孩子很快就能寻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同样的处理模式也适用于隐性的粗野和粗俗的行为。当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你不给我吃,我就不跟你玩儿了。”我们的孩子会这样回应:“这是威胁。如果你不愿意跟我做朋友,我可以选择别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这样,当他长大后,他同样会沿用这套模式对待周围的人,客观地看待爱与恨、控制与平等、交友与树敌、诚实与谎言、威胁与和谐、暴力与沟通、失去与得到,而不会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困扰2:孩子往往很难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这条规则对现在的他,意义在哪里?

这条规则能够帮孩子建立与他人的界限。

对1岁多的孩子来说,他眼中的世界都是“我的世界”:妈妈是我的,我看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我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先要告诉孩子:“这是你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已能很好地区分你、我、他后,再跟他说:“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他的。”这个概念很清晰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重复问孩子:“这是你的吗?”

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不论这个人是谁。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样做是让孩子学会区分“你的”、“我的”,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在成人的世界里,很多违法行为都可以归结为“不是我的,但我就要”。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总在重复地问这样的问题:“这是你的吗?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你想分享,你必须征求这个东西的主人的同意。”这个过程使孩子学会了正确地看待被拒绝和被接纳的过程。这个既明确又简单的心态过程,为人生节约了成本。亲子教育

困扰3:提到归位,尽管我一直提醒,但是4岁的儿子经常做不到,游戏结束后,玩具总散了一地。他是不是还太小?这个习惯是不是等他再大些再培养?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这条规则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最终形成的是对环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养。所以我们才会对一个刚入园的孩子说:“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同时和他一起把东西归位,帮助他慢慢建立起这样的习惯。几个月后,无论这个孩子身处什么环境,他都能这样做。实际上,对于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条规则都是合适的和有益的。

困扰4:在家里我尽量和孩子一起遵守“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的规则。但是我发现,有的时候很难做到。前天早晨,我等孩子先行洗漱,可洗着洗着,他就玩起水来了,这一玩儿怎么也停不下来。

我不得不结束“等待”,强行带他离开。

这条规则限于公众场合和集体生活。在5岁以前,孩子可能没有办法对妈妈实行这一规则。如果妈妈认为该自己洗漱了,就请把孩子抱开。

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资源往往有限,很多情况下它属于所有人。当别人先拿到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等待。这条规则能够保证一个平等的交往模式,使人们拥有一个愿意等待的好心态。

在我们的学校里,不论老师还是孩子,都必须遵守这条规则。这样就不会出现由老师来决定怎么使用资源的事情。否则,孩子们就必须仰视老师,等待老师的决定,平等的心态也就随之改变。

但如果两个人一起拿到,老师就会介入:“你们自己决定怎么办,决定好了再来拿。”孩子们一定会很快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

以下为关联文档:

为了宝宝好,就让他从小懂规矩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评判孩子是不是好孩子,标准可不仅仅是他很乖很听话,更重要的是他能遵守规则,懂规矩。让孩子懂规矩可以让他明辨是非善恶,在秩序中健...

想要亲子关系好这些规矩要遵守  亲子关系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不难,关键就看爸妈们用心还是不用心了。用心了的爸妈们都会明白亲子之间相处是需要原则的。如果爸妈们懂得了这些原则,并且遵守了这些原则,那么亲...

合情合理地给孩子立规矩核心观点提示 ★管孩子前,先考虑一下:孩子这种行为的需求是什么?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原则? ★只有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能力发展水平时,家长才能恰如其分地给孩子立规矩。 ★给孩...

孩子有规矩爸妈这么教  很多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彬彬有礼,为人处世有规有矩,心里就感到很羡慕。但是,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人家的孩子那么有规矩?人家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这些问题应该是大多数家...

规矩,从现在开始我们总是想: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再懂事一点、再……一点,再定规矩!但是有没有想过,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编译/付笛 毫无疑问,孩子生来无法无天而且得寸进尺--他们吃了一...

BB满周岁让规矩立起来宝宝成长过程中,有几个时期让爸爸妈妈们觉得非常头疼。其中一个就是宝宝一岁的时候了。此时,宝宝一般有了一定的行动起来,还能和你进行简单对话,但同时也变得无组织无纪律。面对...

小儿进餐规矩一样不可少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一顿饭孩子跑来跑去,要追着喂很长时。还有些孩子偏食、挑食,喜欢吃的就吃很多,不喜欢吃的,怎么劝也不吃一口。结果孩子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或...

规矩可破 戒律必须遵守5点戒律妈妈必须遵守 ·有些必须坚持 孩子们需要知道有些东西是你绝对不会容忍的,比如:危险的行为、暴力的行为、恶意的淘气。 ·安全第一 孩子们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比如他们...

如何让孩子做客有规矩孩子天生就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很害怕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做客。要想孩子成为谦恭有礼的模仿儿童,让小朋友规矩起来,首先要从尊重他好动的天性开始。 有个小孩,刚满三岁,小孩子...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