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①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②。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阅读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 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 疑是山阴雪后来。
这是作者寓居东鲁时的作品。那时,他常与鲁中名士孔巢父等往还,饮酒酣歌,时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此诗就记录着诗人当年的一段生活。
东鲁是唐时的兖州(今山东曲阜),“东鲁门”在府城东。诗中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日落沙明天倒开”。第一句写景就奇妙。常言“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落联在一起,则闻所未闻。但它确乎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反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该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夜里水上的景色,因“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而特别美妙。月光映射水面,铺上一层粼粼的银光,船儿好象泛着月光而行。这使舟中人陶然心醉,忘怀一切,几乎没有目的地沿溪寻路,信流而行。“轻舟泛月寻溪转”,这不仅是写景记事,也刻画了人物精神状态。一个“轻”字,很好地表现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到此三句均写景叙事,末句才归结到抒情。这里,诗人并未把感情和盘托出,却信手拈来一个故事,予以形容。事出《世说新语·任诞》,说的是东晋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在一个明朗的雪夜,忽然思念住在剡地的好友戴逵,便连夜乘舟造访,隔了一宿才到达。王到后,却不入见,反而掉过船头回去了。别人问他何以如此,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乘兴而行”,正是李白泛舟时的心情。苏轼《赤壁赋》写月下泛舟有一段精彩的抒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正好用来说明李白泛月时那物我两忘的情态。那时,他原未必有王子猷那走朋访友的打算,用访戴故事未必确切;然而,他那忘乎其形豪兴,却与雪夜访戴的王子猷颇为神似,而那月夜与雪夜的境界也很神似。无怪乎诗人不禁胡涂起来,我是李太白呢,是王子猷呢,一时自己也不甚了然了。一个“疑”字运用得极为传神。
这里的用典之妙,在于自如,在于信手拈来,因而用之,借其一端,发挥出无尽的诗意。典故的活用,原是李白七绝的特长之一。此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与此是分不开的,不特因为写景入妙。
以下为关联文档:
《拟古十二首李白 生者为过客, 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 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 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 浮荣何足珍?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希望“身没期...
《怨词二首崔国辅 妾有罗衣裳, 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 秋来不堪著。 此诗写的是宫怨,通篇作一个宫女睹旧物而生哀怨的语气,很象戏剧的独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诗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
《青楼曲二首》王昌龄 白马金鞍随武皇, 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 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 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 夫婿朝回初拜侯。 《青楼曲》第一首在读者眼...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在王勃的《王子安文集》中,可以与上面这首诗参证的江边送别诗,有《别人四首》、《秋江送别二首》等,都是他旅居巴蜀期...
《别董大二首高適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
《梦李白二首》杜甫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 犹...
《采莲曲二首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李白 其一 何处可为别, 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 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 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 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 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 颍水有清源。 其二...
《长门怨二首》李白 天回北斗挂西楼, 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 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 独照长门宫里人。 《长门怨》是一个古乐府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