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03月04日 编辑 39baobao.com

[将《指南》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自信是孩子正确面对未来与生活的基石。自尊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勇于面对困难,大胆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中有两个子领...+阅读

第三单元 千克 克 吨教案教学内容:有多重(认识千克、克)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 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台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克和千克的教案

《克和千克》设计思路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两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称,8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盘鸡蛋,一些黄豆,2袋盐,实验卡

(1)和实验卡

(2)。3.准备一架天平。4.视频展示台,电脑等。【活动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生1:用秤来称。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提出问题。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3.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4.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

(1)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2)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3)识秤练习。

(4)小组学习如何使用桌面上的盘秤。

(5)小组比赛分别称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个文具盒的重量。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师:生活中较重的物品是用“千克”做单位的。1.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

(1)。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3.提问。师: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生: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4.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5.让学生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6.举例。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比1千克还重的物品吗?生:我们的体重。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生:我们的桌子、凳子的重量。师:很好。互相抬一抬吧。

四、建立“克”的概念1.提出问题。师:桌面上的1袋苹果、1个苹果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生:能。师:试一试吧。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生(思考):天平。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3.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5.猜一猜1克的黄豆大概有几粒?猜后指名演示。6.动手实践。

(1)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实验卡

(2)。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猜得对不对?生:想。师:今天我们就到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哪些小组愿意当市场管理员?

(2)任选三个小组当市场管理处,每组都选出一名工作人员,其它同学是监督员。其它五个小组的同学拿着刚才所猜的物品任选一家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称后将结果填入实验卡

(2)中。

(3)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最准。

(4)请猜得最准的小组交流经验。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重量单位,大家猜一下多少个1克会是1千克呢?生:1000个克是1千克。师:满1000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来表示。(板书:1千克=1000克)

六、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质疑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

七、思考课件出示:一头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合适吗?如不合适那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我们以后再学。【评析】这节课,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课前,让学生走进商场,调查数据。上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的应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逐步建立概念。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巧引妙导,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活...

有多重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

1ر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ر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ر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堂实录

教具准备:天平、盘秤、牛奶、黄豆、回形针、花生米、军棋、2分硬币、苹果、鸡蛋等等,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ر 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 评析 自然引入“轻”“重”。)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生:***轻,***重。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ر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 评析 通过“抱一抱、掂一掂”的游戏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了学生学习称物体的欲望,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索新知

1ر 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 评析 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生1: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生2: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60克、75克……

1包薯片250克,1包饼干500克,1个“小哑铃”面包1千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 评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轻重引入表示轻、重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找千克的教案

《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商场上任选两种物品调查数据,并填好调查表。 2.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称,8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盘鸡蛋,一些黄豆,2袋盐,实验卡

(1)和实验卡

(2)。3.准备一架天平。 4.视频展示台,电脑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生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找几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大家的意见就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1:用秤来称。 生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找几位学生上来汇报)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3.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4.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

(1)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2)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3)识秤练习。

(4)小组学习如何使用桌面上的盘秤。

(5)小组比赛分别称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个文具盒的重量。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生活中较重的物品是用“千克”做单位的。 1.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

(1)。 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3.提问。 师: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 4.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5.让学生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6.举例。 师:1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比1千克还重的物品吗? 生:我们的体重。 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 生:我们的桌子、凳子的重量。 师:很好。互相抬一抬吧。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桌面上的1袋苹果、1个苹果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生:能。 师:试一试吧。 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 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 生(思考):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重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 5.猜一猜1克的黄豆大概有几粒?猜后指名演示。 6.动手实践。

(1)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实验卡

(2)。 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猜得对不对?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到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哪些小组愿意当市场管理员?

(2)任选三个小组当市场管理处,每组都选出一名工作人员,其它同学是监督员。其它五个小组的同学拿着刚才所猜的物品任选一家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称后将结果填入实验卡

(2)中。

(3)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最准。

(4)请猜得最准的小组交流经验。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重量单位,大家猜一下多少个1克会是1千克呢? 生:1000个克是1千克。 师:满1000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来表示。 (板书:1千克=1000克)

六、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质疑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

七、思考 课件出示:一头大象,如果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这头大象的重量合适吗?如不合适那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我们以后再学。 【评析】 这节课,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课前,让学生走进商场,调查数据。上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的应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逐步建立概念。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巧引妙导,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

以下为关联文档:

克的认识教学反思认识克》,主要教学克的认识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两部分的内容。关键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对1克有多重进行充分的感知。由于教学内容具有生活化,所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使课堂活动...

对估算教学的一些认识与操作教材内容的太过理想化,让教师对估算教学形成了一些错误观念。91 8 19 5 4 59 298+306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题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其中的两位数都是接近整十的数,三位数都接近...

一吨有多重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缺点《 1 吨有多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 “ 数与代数 ” 中 “ 常见的量 ” 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校三年二班进行本课的教学活动后,我有很多收获,下面做...

有多重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 二、教学目标 1ر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ر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有多重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对实际物体感性操作,才能建立物体质量概念,体验1千克和1克有多重。在处理教学环节比较清楚,过度自...

思考游戏与集体教学怎样有效的相互结合1.学习《指南》,明确幼儿游戏与学习的特点 无论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他们特别钟爱的游戏,还是起“点睛”作用的集体教学,都需要我们首先要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游戏与学习特点,...

幼儿园科学到底有多重教学活动反思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对沉浮现象有兴趣。2.尝试运用借助辅助材料的方法,变化物体的沉浮现象。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4.体会发现沉浮现...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课程内容对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有哪些先说说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

你认为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对课堂教学实践有何指导意义让观察者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搜集和积累微观资料,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获得教和学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实际讨论中心。获得实践知识,汲取改进自己教学的方法技能。 让被观察...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