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人教版第六册《七颗钻石》反思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人教版三上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 奇怪 等18个词语。 2、通过人物对话的理解感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难点:从对话中感受...+阅读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在上《七课钻石》时,我思考的最多的是如何引导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像力。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抓住文章的突破口

《七颗钻石》一文的教学重点是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这个教学重点上。可是,怎样的突破这个重点呢?本文中水罐的变化是课文的一条明线,学生只要认真课文,就知道水罐发生过哪些变化。这个问题我安排在了第一课时,尽管问题简单,却能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的整体感知。而要体会水罐的变化是爱心的力量,学生理解却是有一定困难的,于是我在第二课时开篇就请学生先回顾水罐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让你觉得他怎样?接着,再让寻求 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 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再次深入课文中去体会和感受真正让水罐变化的原因了。从 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赶紧回家 分给小狗 让给女儿 递给路人 中体会到小姑娘孝顺母亲(孝心) 怜爱小动物(爱心) (母亲)关爱女儿 (小姑娘)对路人的同情心,不管是怎样不同的内容,让水罐发生变化的(孝心,关心、同情和母爱)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爱心。至此,主题在这里也已经明了了,所以在这堂上下来后,我觉得找到一个突破重点的口子是很有必要的。

二、重点引导,适当放手

因为有了前面的突破口,在组织接下去的教学便顺理成章的多了。我顺势问学生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你能体验到小姑娘的孝心,从这里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请学生找到一些与孝心相关的句子请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重点引导学生从小姑娘的孝心的体验使水罐变得神奇,变得有水了。有了第二段的铺垫后,课文的第三段,我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小姑娘对小狗的关心,母亲对小姑娘的爱,以及小姑娘对路人的同情使得水罐变成了银的,金的,水罐里最后跳出钻石并涌出巨大的水流,学生也能照同样的学法去理解、感悟文中的第3段,也便于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加明确而清晰的思路理顺整个文本。

三、发挥童话的想像力,拓展文本的空间

童话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想像力,如何让学生感知童话的想像力也是我力求突破的一个点。我请学生在体会孝心一段时,当学生讲到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我请学生想像,小姑娘去哪里找水了,当学生讲到所有的地方,湖边,河边,水井边丢找遍了,可是一滴水也没有时,小姑娘累得到在沙地上睡着了。我问学生 此时,她做梦了,会梦见些什么呢?学生们都说出了在梦中小姑娘对水的祈盼。

而当小姑娘一路上关心母亲、小狗、过路人到最后水罐神奇地变成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时,我又请他们说说此时小姑娘的哪些梦想可以成真了?在这两个环节中,爱心让这个水罐发生的神奇变化,在学生们想像说话中说到了干涸的大地得到了滋润,万物复苏了,在他们的回答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体会,同时让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也更进了一层,拓展了文本的想像空间。

四、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文本内涵。

本文有一个很感人的地方,小姑娘一心想帮助生病的妈妈找水。可是,当小姑娘把水给妈妈喝时,这位伟大的母亲却把这罐生命之水留给了她的女儿,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母爱,于是我在本文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请学生自己说说自己妈妈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学生叙述自己的故事时,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又进了一步。当然在说的过程中,也有学生讲了母亲和儿子是怎样地互相关爱,不过我个人认为,尽管这样,也是因为母亲太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也只能用爱的方式来回报,在体现母爱的主题上这个例子也是不为过的。这层无私、伟大的母爱还是能够在文中得以延伸的。

五、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安排上,前面还可以更紧凑些,为后面的拓展升华留足空间。

2、备学生还是备得很不够。

在引导学生理解七颗星星的意义时是很不到位的,自己在预备教案时,考虑还是不充分的,由于时间上的不够紧凑,加上学生讲到那七颗星星代表着小狗,小姑娘他们时,自己没有想到学生的想像力是如此丰富,他们可能就想到了小姑娘,母亲的心肠那么好,那么亮的星星不代表他们,代表着谁呢?自己当时备学生确实还很不够,其实自己完全可以及时引导一下,除了代表的是他们以后,更可以象征着一种什么?或者是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七颗星星?此时这些闪亮的星星更象征着什么呢?这就有可能比自己上课时讲的直接问 这七颗星星还代表着什么? 可能更容易上升到广博的爱,永恒的爱上面去。

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己在本堂课的很多地方引导得不到位,这与本人的备课能力薄弱有关,不过我还是这堂课的试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

以下为关联文档:

《第一次抱母亲》第13课反思《第一次抱母亲》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位普通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同时也表达出一个儿子对母爱的体会和意欲回报的心。教学时,我力求抓住一 轻 一 重 的对比,即 母亲身体轻 ,但...

课后链接突击重点《“红领巾”真好》反思新课程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了时代特点。很多课文还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形成了教材的 空白处 ,所以我想如果能...

反思与评价》有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我们也看了不少反思教学的体会,但是基本上都是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指导,通过对此书《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细细品位,感到此书的实用价值很大,在我们...

公开课课后反思随着公开课的结束,我心中的一块石头也随之落地。每次开课,选课这一环节总让我头痛无比!就拿这次来说吧,我一边从教材上翻阅,一边上网查找,虽然找到可供参考的内容很多,但却都不是我...

《平平搭积木》课后反思13课《平平搭积木》本文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讲述了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他想把房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课文小中见大,从搭积...

教科书P82~83《认识1120》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1. 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多都会...

一下识字5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联系排成4行,分别介绍了夏季特有的气象、瓜果、昆虫和小动物,易于诵读。配有插图,为学生了解夏季特点...

针对调研考试与学生考试的反思调研考试于上周三和周四(4月28和29日)进行的,我还有其他几位同事参加了此次考试的阅卷工作,阅卷地点是稚川中学的电脑机房。 根据要求,4月30日上午7:30分参加阅卷的教师在稚川中...

六上《圆的认识》听课反思今天听了沈老师的《圆的认识》,这是一堂扎扎实实的课,我感觉仿佛我也是学生置身于课堂中,不敢开小差,认真的倾听每一个环节。下面从几个方面说说我的感受: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