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被动体操]今天去保健站给宝宝体检,大夫问做不做被动体操,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只给宝宝做抚触,从没听过被动体操啊.大夫也没有告诉我.我想问问有经验的妈妈们如何给宝宝做被动体操啊,有...+阅读
临泽县第一幼儿园 豆玉梅
计算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而操作活动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即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思考,从而获得初步的计算经验、知识和技能,也是幼儿理解计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为幼儿数学活动提供材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根据活动要求提供材料
每次活动之前,教师要仔细分析活动的目的及要求,确定合适的材料。同时还要考虑材料本身所要形成的数学知识,是否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及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如在进行小班的分类教学时,如果要让幼儿以颜色为标准来分类,那么就应该为幼儿提供不同颜色、同一形状的操作实物(比如:图形卡、水果卡片、瓶盖等);如果是以形状为分类的标准,则就要为幼儿提供同一颜色、不同形状的操作实物。如果在上述两个活动中都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的操作材料,则容易导致幼儿混淆分类的标准。借第一次的活动经验,在以后的分类活动中可以逐步增加一些干扰因素,提高分类的难度,使幼儿反复操作不同材料形成类的概念。
二、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材料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能很快的理解新活动的玩法,积极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去,而有的孩子则感到困难,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为保护每个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要为活动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在 按长短排序 的活动中,教师可准备全范例板、半范例板和一条水平线,让幼儿自主选择,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先练习在半范例板上摆放长短不同的卡片,掌握长短排序的规律以后,再过渡到脱离范例板在水平线上操作;能力差的幼儿可以先在全范例板上反复摆放卡片,再逐步过渡到在半范例板上摆放卡片,初步掌握按长短排序的要领。
为不同的年龄班的幼儿提供材料时也要有所区别。小班幼儿注意力的持续性差,教师可为他们准备一些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活动材料。如学习按大小排序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房子和小鸟,指导幼儿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房子,然后帮助小鸟按不同大小一一对应的找到自己的 家 。再如:为了巩固对图形的认识,老师设计了 喂食 的游戏,请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给正方形娃娃吃,把圆形片片喂给圆形娃娃吃,正是在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相关经验。而中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些较抽象的、带有竞赛性的材料。如大班幼儿在学习5的组成时,可采用玩 撒圆片 的游戏,我将红、绿两种颜色不同的圆片分别贴在一起制成双色圆片。
游戏时,每人得到5个双色圆片,幼儿把5个双色圆片往桌子上轻轻一撒,看一看,5个圆片中有几个红色圆片,几个绿色圆片,从而自然得到5可以分成几和几,再将其结果一一记载下来。如此经过反复几次游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后,看谁先记录完毕,再由老师系统的总结幼儿所记录的答案。这样把幼儿所获知的感性经验真正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强化其数概念。
三、根据常规培养提供材料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考虑材料是否便于幼儿操作,是否有利于幼儿间的交流外,还要考虑是否会对幼儿常规的建立产生好的影响。比如让幼儿用木珠进行有规律的排序时,装木珠的容器要深一点,否则幼儿在取放木珠时容易将木珠滚落到地上,影响良好常规的培养。又如在 比较多少 的活动中,由于得3个孩子一起合作玩,所以在操作时往往容易将别人的材料放进自己的容器。为了培养幼儿操作后把材料放回原处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在操作材料和容器上做相同的标记(比如:同颜色),这样孩子在还原材料时就不容易出错。
四、为方便教师的指导提供材料
幼儿的计算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而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是否便于教师的指导。如在: 把错的拿掉 的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将分类盒中每个格子里的实物逐一进行检查,把放错的、与标记不一样的实物找出来,如果将实物一个个散放在格子里,幼儿在还原材料时就容易出错,教师也难以看出每个幼儿是否掌握了操作方法;但如果将实物用一条线连成一串,再放入每个格子里,操作时幼儿只要将套在线上的与标记不一致的实物拉出格子即可完成操作任务,同时也便于教师观察和指导。
陈鹤琴曾指出: 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 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也可以是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冰棒棍、小石子、纽扣、吸管、瓶盖、积木、花片、图形卡、指偶、珠子、各种豆豆等材料,只要干净、安全都可利用。多样化的学具,多功能的材料,不但减轻了教师制作学具的负担,而且在反复的摆弄中,激发了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获得了更多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
以下为关联文档:
口语交际——双向互动的课堂操作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一年级应达到的口语交际目标是:(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4)有表达...
反思的操作策略及思考所探讨的教学策略,主要指教师的反思策略。 1、反思日记 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已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 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
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调控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调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观动作思维。数学知识的一...
学法指导重在落实操作过程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已试用近一个月,初试牛刀甚感艰辛,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我已经历了一个转变观念、逐步适应的过程。搞实验就要大破大立,不破不立是出不了成...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量关系在数学教材中,有些新概念和计算方法,是从操作和直观演示开始的,逐步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或概括出计算法则的。两步应用题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
把握操作契机,促进思维的发展把握操作契机,促进思维的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六月岁至十二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他还...
动手操作 探究实践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
由操作活动《水果串》引起的反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硕果累累,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对幼儿园的伙食不适应,有的不爱吃蔬菜,有的不爱吃某一类水果,所以此次活动将喜欢吃水果、会吃水果、了解水果作为情感和知识目标,而...
何为习得性无助,对于习得性无助孩子的教育一接班,就认识了小C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他是个典型的 习得性无助 的孩子。 何为习得性无助?就是在学习时毫无动力,缺乏进取心,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