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恋物癖是孩子没有情感寄托的表现

09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孩子为什么会有“恋物癖”?怎么样引导和解决]1、前段时间,有位妈妈在群内说:“我家孩子都一年级了,睡觉的时候必须要抱着她的旧毯子,半夜醒了先找毯子才能继续睡觉,这个是恋物癖吗?要不要去找心理医生讨教方法。” 其实,当大家...+阅读

妮妮每天都抱着她的“兔宝宝”来幼儿园。所谓“兔宝宝”其实是一个小枕头,妮妮的外婆为了给妮妮午睡,专门缝制的。进入幼儿园后,妮妮几乎时时刻刻都拎着“兔宝宝”:哭的时候拎着,走路的时候拎着,吃饭的时候拎着,上厕所的时候也拎着,做游戏的时候也拎着……睡觉的时候就更甭提了。有时候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妮妮也会忘记“兔宝宝”,把它丢在一边,但只要一想起“兔宝宝”来,她就到处寻找,找不到就放声大哭。

妈妈说,妮妮在家里也几乎只玩“兔宝宝”,当时他们还觉得这样挺好,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于是,他们不再一味让妮妮沉浸在“兔情的呼应不够,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等,都会引发孩子的恋物行为。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孩子一起做他最喜欢的事情,比如捉迷藏、玩游戏、过家家、亲子阅读等,以便让孩子释放内心积压的负面感受,因为恋物癖人很大程度源于对父爱和母爱不足的焦虑。

再严重的恋物癖,也会有个开端,如果父母在开始阶段就明察秋毫,及时干预,就可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恋物癖也可能源于孤独,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有了真正的交往意识的孩子而言。孩子的交往意识如此强烈,现实中的交往环境和交往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但内向的孩子还不能放开心胸交往,自己熟悉的同龄亲戚,又不能时时在身边。孤独失望之余,玩具就变成了孩子的精神寄托,孩子跟布娃娃说话,跟它一起游戏,一起睡觉,享受着跟这个“小伙伴”交往带来的快乐。

孩子对某类物品的迷恋,也能折射出他的“长大情结”。在游戏中,那些被孩子依恋的事物,总是扮演了一个需要照顾的角色,而孩子则扮演了一个成人角色,站在大人的立场上说些大人话。被恋之物的存在,成了孩子“准大人”的演练场。这虽然没有什么伤害性,但是也说明这类孩子是孤独的。孩子的“长大情结”也需要一个正面的引导。

在曰常生活中,父母要特别警惕孩子是否患上恋物癖。一旦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开始长期对一件宠物爱不释手、形影不离时,父母就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当然也不必惊慌失措,因为这样的孩子只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并不一定是病态的、消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异常行为会逐渐消失。

对有恋物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增加感情投入,除了用亲情沟通外,可以多准备几个“迁移载体”,转移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是不大稳定的,很容易转移。另外,父母需要谨记的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只要不是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害的,一般不要用强制的方式禁止,因为那样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反而更加不妙。

专家支招

恋物癖是孩子缺乏关爱的表征,父母应该反思,自己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而一旦发现孩子患上恋物癖,切记不要采取极端的处理方式,一定要在心理上断绝孩子对所恋之物的不正常依恋。

以下为关联文档: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寄托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寄托: 第一,把精神寄托在新生活目标的追求上。老年人要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美满而有意义,就要确定“第二人生”的新目标。对这一目标的追求会使老年人的...

如何有效的改变宝宝的恋物癖倾向帅帅2岁半,无论去哪里,都要抱着一把胶皮手枪。这把胶皮手枪是爷爷来城里的时候,从垃圾箱旁边捡了块木头刻成的,很粗糙。帅帅从小就玩它,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牙印。与那些时髦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