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阅读
深化传统文本情感,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 正所谓“文以载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为了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笔者一直致力于以语文教学为载体,给学生搭建一个走进传统文化的平台,并采用“设挖品建”的方法,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1、设文化课堂情境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维的光辉,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它不同于思想品德的直接以德育为目标,而是一种隐性的德育,即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深邃的思想内涵、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能力,进而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常说的“知书达礼”和“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传统文化的这种隐性德育功能.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创设适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药进一步重视环境的影响力,要通过内引、外联、与生活的对比三种方式综合运用,为教学创设物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意.如或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或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渲染气氛;或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或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资料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她的春天尤其美丽:十里长堤,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 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真正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们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 ,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让学生在苏轼的诗和老舍的文中体会杭州西湖的春意盎然和济南冬天的温情脉脉.
2、挖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传递个当代中学生.其实,语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探索、挖掘. 因此,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初步感悟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学生不但了解了一些作者相关的作品,拓展了知识,更为理解这首诗奠定了正确的情感基调,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诗境体会诗情.渐渐的学生喜欢上了古诗词,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认识了许多著名诗人,积累许多好词佳句,成为他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学生认识了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所折服;有的学生认识了李清照,懂得了一个女词人一样可以拥有大丈夫的胸襟;有的学生读懂了李商隐,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同时,我们还一起探究民俗民情,尤其是在八年级下册当中,我们不仅领略了《黄河颂》和《三峡》中的旖旎风光,还在《春酒》、《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中领略到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是致力于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从课文字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内涵;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著作的特定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从学生的质疑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在教授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从“分歧”这个情节切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在“走大路”和“走小路”上进行选择,从而深化学生的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伦理道德的理念,以及浓浓亲情中寄寓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样的互动中,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细致而系统 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优化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3、品传统文化意蕴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情并茂,词丰意美的作品,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古代仁人志士的生活情趣,泛着人文色彩的光芒.因此,当我们走进文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作个性化地解读和品味. 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而现代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一、 汉字激趣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国学基础。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启蒙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近中国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汉字,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
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要抓会意字、形声字,从造字的意义着手,解释字义,这样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安排书法教学进入语文课堂。特别是针对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端正、工整,教师面临着重大的责任。
日常教学中可每周安排一两个课时进行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规范。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练习课我都要重复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让它这一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使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浓浓的兴趣与向往之情后,再让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
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结构方面,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
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
二、经典诗词吟诵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的著作,在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到奠基和引领的作用。在小学中开展诵读活动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人合一”“和为贵”中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和谐社会”都能在传统国学经典中找到渊源。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惜时;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
可见,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表演读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故事熏陶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成语等它们本身背后就是一个故事。故事给学生以知识、以梦想、以信任、以思索,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国学故事,如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三顾茅庐》《闻鸡起舞》等,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铁杵成针》等等。
在课堂中开展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由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国学故事的无限精彩,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最后,由学生合作表演故事,他们积极性很高,表演欲望强烈。表演的过程正是理解的过程,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锻炼了其合作能力。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让他们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这既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对暂时后进的学生充满爱心和信心,用满腔挚爱和热忱,营造出祥和的心理环境,消除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置身于教师的期望之中,在无卑无怯、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抬起头来学习。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说明,师爱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能激起后进生学习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以下为关联文档:
发挥学科性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石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语文性质的最为科学的认识。在...
如何发挥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几e799bee5baa631333361323636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体会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中小学经费的投入逐年的增加,计算机的普及,现代教育技...
如何理解师德在学样教育中的作用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
文化在社会综合治理中的作用首先,社会的综合治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方面。而社会管理,则涉及到社会控制的相关理论和内容。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包括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社会道德规范、社会意识和艺术创作等等...
如何看待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文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媒介,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向的重...
如何发挥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界的人士通常把教师、教材、教具统称为“教育中的三大基本条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和基础。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具可节省时间与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高...
如何发挥好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的确我们的学生正是借助于我们安排的各种练习题的刺...
如何发挥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问题的提出。情感具有迁移功能,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成语“爱屋及乌”是对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的生动而典型的概括。正确运用这一功能于教学之...
如何提高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以迅猛之势进入课堂,它以其声音、图像、动画等优点,不仅可以传播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还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