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幼儿在幼儿园磕碰怎么和家长沟通

04月08日 编辑 39baobao.com

[论文:浅谈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交流沟通]文/任晓薇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阅读

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磕碰,幼师该这样跟家长沟通!虫虫之家潜能幼教2018年10月17日幼儿园里的安全问题是最受关注的。从孩子入园的那刻起,老师们的神经都是绷紧的:保证孩子不离开自己视线,保证地面干净无水,桌椅的边边角角也要处理好,防止让孩子受伤。虽然幼儿园极尽全力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天性活泼、动作协调性差,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实际上。每一次磕碰,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处理得当可以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事情。相反的,如果家长把事态扩大,不仅不利于孩子从中学到东西,反而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负面影响。▼事件回放:昊昊今年五岁了,这天,奶奶接昊昊放学的时候,发现昊昊的膝盖破了。老师说下午昊昊和别的小朋友在院子里追着玩,不小心摔倒了,昊昊很坚强,没有哭,而且老师已经对伤口做了消毒处理。但是奶奶非常心疼,大声质问老师:“你们怎么看孩子的?孩子摔伤了,你们以为这么就完了?我找你们园长去!”奶奶带着昊昊就去找了园长,园长先是问了情况,然后诚恳给昊昊奶奶道歉,但是昊昊奶奶要求园长必须处分昊昊的老师,而且还要赔钱。最终经过协调,幼儿园带着昊昊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昊昊的老师也受到了处分。昊昊家长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长点记性,以后才能看好孩子。果真,昊昊家长发现幼儿园对昊昊的安全格外上心了,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老师们也步步不离地看着孩子们。但是昊昊却变得越来越胆小,很多同龄小朋友的活动都不敢参与,性格也渐渐开始内向,昊昊的家长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出现磕碰情况,那就一定要狠狠整治学校和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对孩子更上心。但是学龄前的孩子,本身就精力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动和探索,加上肢体控制还不十分熟练,出现磕碰是十分正常的。如果一点磕碰都不容许发生,那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这对孩子成长绝对是弊大于利的。▼先让家长理解孩子的磕碰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长过激的态度才可怕!

1、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家长应该都注意到,很多时候孩子磕碰之后,因为受伤比较轻,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哭两声就继续玩耍。孩子本身对磕碰、疼痛这些事情是有一些忍耐度的,但是如果家长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或者大声斥责他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件特别可怕的事情。为了防止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冒险,不敢探索,不敢和小伙伴玩游戏。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发育伤害非常大。

2、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如果发生了磕碰,家长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师,斥责学校,孩子会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冲动,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学校和老师。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3,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合群为了让孩子绝对安全,阻止孩子参加同龄人之间的“危险”活动是家长的杀手锏。但是孩子之间的社交就是在跑跳玩耍这些家长眼中的“危险”活动中完成,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孩子只能和同龄人越来越远,社交能力也无从培养。▼告诉家长如何妥善处理

1、小伤口,不在意如果看到孩子身上有些小伤口,但是并不碍事,孩子也没有出现情绪异常等,那简单帮孩子处理下伤口就可以了,至于受伤的原因可以不追究。

2、孩子情绪异常,先问原因如果孩子受伤之后出现哭闹、害怕、不愿意上幼儿园等情况,那在处理完伤口之后问一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没有搞清楚事情之前一定不要下定论。

3、对老师的态度以宽容为主孩子在家,几个大人看护,也无法避免孩子的磕碰,何况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看护很多孩子。所以如果孩子受伤情况不严重,对待老师的态度要以宽容为主。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对他人宽容,也会让老师非常感激,接下来会对孩子格外上心。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一句话沟通法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我们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

1、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水平。

2、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

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

4、找出问题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真情感动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指南社会领域大班目标安案例关心尊重他人案例

一、案例背景与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中第四条目标就是关心尊重他人,4-5岁的孩子应当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 但在当今社会,以独生子女居多,一家人都围着一个孩子在转,把孩子们一个个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长期以来孩子们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直以自我为中心,做什么事情都只要自己高兴,不会关注别人的想法,不会去顾及别人的感受去关爱他人了。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尊重长辈。

二、案例实录: 实录一: 早上来园,飞飞和外婆在园门外踟躇了很久,老师看见外婆牵着手送飞飞进来了,一会飞飞又大叫大嚷地直奔大门外的外婆去了。“飞飞早啊!来吧,跟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去”飞飞嘟着嘴巴,摔着老师去牵他的手。外婆看见飞飞对着老师发脾气,非常生气,转身就要走。

飞飞还拉着外婆的衣服不放“我就是要外婆背啊我就是要外婆背,呜呜呜呜……”原来,早上起床,飞飞就不高兴了,外婆准备的早饭不吃要吃面条,结果面条好了,飞飞又要吃面包了。从家里出来,飞飞因为不高兴,就要外婆背,可是飞飞实在太胖太重了,外婆根本背不动他,于是飞飞就大发脾气了。 实录二: 晚上离园时间到了,飞飞外婆因为有事迟到了,飞飞已经板着脸不高兴了。

“飞飞,飞飞,对不起啊宝宝,今天外婆去看病迟到了,真对不起啊!”“跟老师说再见吧!”外婆一脸歉意地弯腰笑着解释着。飞飞嘟着嘴,斜眼看着外婆,理也不理外婆。外婆非常尴尬。“如果你再不理外婆,那外婆只好一个人回家喽”外婆开玩笑地说。“哼,不要不要就不要!”说完飞飞就大哭大叫起来,外婆抱着他,他挣扎着推搡着外婆,还对着外婆穷吐口水,后来干脆躺地上打滚了。

因为飞飞比较胖,外婆根本就抱不动他,外婆边道歉边抱他,其他的家长见状都围观了上来,飞飞哭得更大声了。 案例分析:

1、飞飞的父母平日工作都很忙,飞飞是外婆一手带大,外婆非常宠爱飞飞,什么好吃的都让给飞飞吃,一旦飞飞发脾气大哭大闹,外婆大部分策略都是软言相劝,百依百顺,实在没办法安抚了就乱骂乱打,导致孩子非常任性,越骂越犟脾气很大,非常自我。

2、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飞飞在家中不懂得关爱他人,尊重长辈,导致他在幼儿园中也我行我素,不会关爱同伴,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 回应措施:

一、一日活动全面渗透,引导孩子关心尊重他人。

关心尊重他人的情感养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各个方面协同培养。而各种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因而结合一日活动渗透关注别人尊重长辈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利用日常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结合偶发事件,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加强情感的随机教育,树立典型榜样,进行正面积极的教育。

同时我们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促进孩子逐步关心、尊重他人。

1、榜样法:是幼儿情感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正如艾&S226;伦凯强调:榜样是习惯的基础,而习惯是人格的基础。因此要在日常活动中利用并创设良好的、典型的榜样。首先,教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渲染关爱他人的情感。其次,树立幼儿中良好的行为楷模,互相感化。同时利用文学作品中积极的内容,发挥正面榜样的作用,引导幼儿。

2、情感体验法:通过有目的地选择关爱情感的室内环境,利用不同形式的隐性情景,如看望生病的同伴,重阳节慰问老人,给小班弟弟妹妹做警示标志等。引导孩子观察、想像、体验、感受,加深情感体验,并在实际的行为练习中知道如何帮助别人。

3、角色换位法:通过角色之间的换位,了解对方的感受,让幼儿试着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懂得要尊重他人,体验到关爱他人的乐趣。

比如:这几天朱老师发烧生病不能来上班,孩子们都很想她。于是老师就和孩子们讨论起了“为什么朱老师发烧了?”“发烧的时候该怎么办?”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点孩子说小朋友说话声音太大了太吵了,吵到朱老师生病了。有的孩子认为朱老师天天带小朋友学本领太累了就生病了等等,飞飞认为生病了就要吊水,否则人要死掉的,徐振轩认为死这个字是很可怕的,要说失去等等,一系列的讨论后,孩子们都觉得朱老师很可怜,大部分孩子都表示希望朱老师快快身体好起来,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们天天在一起,有的孩子觉得应该电话或者看望朱老师等等。

通过自身的感受加上换位的思考,让孩子们感受到关爱老师、关爱长辈、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情感熏陶法:教师利用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去告诉别人,渲染关爱他人的氛围,起到教育作用。

5、自我调节法:指导幼儿在自身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有一些调节情绪的手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克服以自我为中心,有先人后己的意识。

幼儿园是个大集体也是个大家,玩具大家一...

以下为关联文档:

孩子在幼儿磕碰后家长做法老师直言太可怕、惹不起!幼儿园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每个幼儿园教育、保育的核心!从孩子入园的那一刻起,每个老师的神经都是紧绷的,保证孩子不离开自己的视线,各种各样的隐形危险教师都要时刻观察,预防!细...

家长和幼儿园的沟通忙活了好几个月的父母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样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61-01 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同伴,周围的环境会有不适应的地方,要改变这种状况,家园联系应走在...

怎样面对幼儿园孩子的磕碰现象在孩子们度过分离焦虑,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他们像一匹小野马一样,逐渐被幼儿园的新鲜所吸引,他们跑、跳,一群孩子一起转个圈圈,也会使他们高兴地尖叫,玩的不亦乐乎。但接踵而来的...

孩子在幼儿磕碰后该如何处理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还没培养全面,尤其是在幼儿园这样特殊的大环境中,幼儿在玩耍中难免会发生磕碰,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提及发生在幼儿园的磕碰事件,在老师告知...

浅谈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有效交流沟通文/任晓薇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

幼儿园新生入园体检怎样和家长沟通幼儿早上入园沟通模版 **(一般叫孩子的小名)早上好(热情), 老师都想你了,今天你来得这么早,是想我了吗? 让老师抱一下(接过来家长手上的东西,教师蹲下,拥抱孩子),快跟妈妈(爸爸、爷爷、奶...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一、教师应讲究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 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上一点小错误,有的老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时,似乎没看到孩...

幼儿园和家长签安全责任书即幼儿在园里发生意外幼儿园无责家长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园幼儿的安全工作,使广大幼儿家长能够放心地从事工作、学习和劳动,我园在努力做好幼儿保育工作的同时,特签定教师与幼儿家长的责任状,从而更好地保障入园儿童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