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如何对幼儿进行全日健康观察观察的重点是什么

04月01日 编辑 39baobao.com

[观察一名幼儿是如何与人玩的]今天我们去小树屋玩,萱萱来到了吊床处,躺了上去,不一会儿,起来坐在吊床上,你对着旸旸说: 你帮我推一推啊,像荡秋千一样。 旸旸一听,说: 好的,等下我也要这样玩。 萱萱一听马上说: 好啊,...+阅读

幼儿园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晨检要求:

每天幼儿入园,须在园门口先用肥皂与流动水洗手,再接受保健教师的晨间检查。 晨检内容:

一摸—— 幼儿有无发热现象,可疑者测量体温。

二看—— 一般情况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三问—— 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传染病高发季节,针对病发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讯问,如手足口病期间询问有无皮疹,水痘有无疱疹等。 四查—— 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晨检取牌:

红牌:晨检合格者,领牌进班。 绿牌:身体不适但未带药的幼儿。

黄牌:带药儿童,须填写“儿童服药单”。 晨检记录及全日康观察记录: 晨检后,保健教师需将健康观察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登记下来,交于各班级教师进行全日观察,关注当日幼儿情况,如有异常情况,保健教师进行临床诊断决定处理方法。

幼儿园晨检 亲爱的家长,从您的孩子入园第一天开始,每天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保健教师对你的孩子进行晨间检查,且天天如此,月月如此,那么你知道幼儿园为什么要晨检吗? 晨检是幼儿园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严肃的保健工作,它的内容包括一摸——幼儿的额头和手心,怀疑发热时测体温;二看——幼儿面色和神态,有无疾病和传染病的迹象;三问——幼儿食欲、大小便;四查——幼儿手帕,指甲及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

保健教师经过晨检,根据其状况,分别给健康、服药、不卫生等不同的标记的牌子让孩子到班上报到,以便班老师心中有数,幼儿带入园的治疗药物,由保健教师定时喂服。晨检结束后,还要详细登记患病幼儿的病状,体征、视病情进行全日观察和追踪,明确最后诊断,为学期或年度多发病,传染病的病率统计提供依据。 为此,希望家长配合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1、来园时必须带孩子参加晨检。

2、疑有疾病或传染病迹象,应主动与保健教师联系,我们将视病情进行全日观察、追踪、隔离。

3、不要让孩子带危险物品。

4、每天带手帕或餐巾纸,勤剪指甲、勤理发,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察的目的性增强。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观察越来越有目的。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观察目的性表现不同。如给幼儿观察一张图片,上面有几个小朋友正在做游戏,地上有一只鞋子。老师要求幼儿找出丢了鞋子的小朋友,大部分小班幼儿在观察图片时胡乱地看图片,说一些无关的图片细节;中大班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增强,大部分能按照老师要求进行观察,能快速地找出丢了鞋子的小朋友的位置。

观察目的性的发展跟教师的引导和要求有关。假如让一组幼儿随意地看一幅动物的画,不提什么观察要求,而让另一组幼儿有目的地看同一幅动物的画,并要求他们看后将动物的形象画出来。

结果表明,后一组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深入性超过前一组幼儿。

第二,观察的持续时间延长。

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受幼儿当时的健康状况、情绪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刺激物性质的影响,如动态的、颜色鲜艳的、新鲜的物体幼儿观察时间更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观察持续时间也会延长,这跟幼儿的注意稳定性发展有关。有研究表明,对于同一张图片的观察,小班幼儿观察时间为6分8秒,中班为7分6秒,大班则能持续12分3秒。

第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幼儿初期的观察细致性不够,观察比较笼统,随着年龄增长,观察越来越准确。如小中班幼儿在认识6和9、大和天、M和W时就容易出现混淆,到大班多次强化之后才能辨认这些学习对象。

第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幼儿观察物体时先知觉到的是物体的表面特征,幼儿容易观察表面现象,比较肤浅,缺乏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组织和指导,因而很难把观察引向深人。如他看到大人给花浇水,看到花一天天长大,于是他也天天给花浇水,盼望花儿一天天长大。但是,由于浇水过多,花被淹死了。这就可以看出,幼儿只观察到大人浇水,花儿长大这些孤立的现象,观察过于肤浅。

只有通过思维的指导,才能使上述观察更深入。看清浇多少水,花就长得好;浇多少水,花就长不好。这里不仅需要看,还需要在思考的指导下深入地看。

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幼儿观察向知觉物体的本质特征发展,即能逐渐察觉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给幼儿观察图片,小班幼儿更多地只观察图片上有哪些人、物,颜色、形状等表面易察觉的特征;中大班幼儿则能根据图片中的人物状态、色形等特征观察出图片中反映的事件情节,即能发现图片中形象之间的关系。这与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有关联。

第五,观察越来越有方法。

幼儿观察方法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培养。首先,幼儿观了察从最初边看边用手指点,伴随着语言和动作,发展到后来可以借助内部语言,靠思维活动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观察,即从依靠语言和外部动作,向内部内心活动发展。其次,观察越来越有序,幼儿观察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地东看看西看看,到后来能有规律的观察,比如能从上到下,能先看中间的主要形象,再看次要形象,等等。

那么,如何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呢?

首先,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轻松的环境氛围,并创设条件鼓励幼儿多看多说;

其次,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观察前);

再次,给幼儿以具体的观察指导,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如可以用语言提醒幼儿在观察事物时,应做到注意力集中、认真,应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先观察什么,然后观察什么(观察过程中)。

幼儿园小班观察笔记

观察地点:幼儿园教室幼儿行为: 刘xx每次遇到自己不想做、怕做的事的时候就会用手抓头发、脸、耳朵或用怪怪的、很大声的声音说话,表现极其难受。

1、每天早上入园,我们会对小朋友说:“XX,早上好!”同时也要求小朋友要说:“老师早上好!”可刘xx每次都不愿意,只是低着头,要是多要求一句,她就会开始使劲的抓头发。

2、今天请小朋友上来表演节目,当请到她时,她显得及不情愿,然后开始了她的习惯性的动作。

3、早上晨炼时,请她和小朋友一起跳圈,她不愿意,我故意在一去看其他的小朋友,发现她跳圈的动作、速度完成的非常好。观察评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还向刘xx妈妈了解了一些问题“出现这种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行为?”最后发现,产生这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胆小,自信心不足。教育措施:

1、与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长能多给予幼儿自己做事的机会。

2、多观察,发现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在手工课上,刘xx的作品非常不错,我请她将自己的作品拿起来给小朋友看,这次她没有退缩,表现的很自然也很高兴。

3、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音乐课上,刘xx拍手的节奏很好,我请她上来,她已经站起来,却又低着头坐下去了,我笑着说:“那你就请一个好朋友和你一起上来表演吧!”她看了看旁边的梁芷瑜,“好呀,那你就和梁芷瑜一起上表演吧!”。她虽然没有一下达到我的要求“独立表演”,但却仍然有进步“能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教育效果: 这几天刘xx早上来园时都能很高兴的说:“老师早上好!”但说话的语气不是很自然。虽然是这样,但刘xx家长还有老师们都为她感到高兴。...

如何观察与分析幼儿

一、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晨间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走到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北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二、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三、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

在连续性个案观察中,有些教师受观察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儿是否已经学会正确洗手上了.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四、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应避免以下两种不当的表现.

表现之—:从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

表现之二: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五、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是教师开展新的教育活动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做到客观、有效.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

表现之一:分析与观察内容不吻合,如观察的是某个孩子的行为,分析的却是某一类孩子的行为,这样以点代面,欠客观.

表现之二:分析观察内容时,习惯于以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该幼儿一向比较胆小、怯懦”“这个孩子一直比较霸道、不讲礼貌”.教师简单地给幼儿贴上了标签,却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表现之四:教育分析中过分依赖家长的配合.例如,在对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放碗筷的动作很重,于是将“联系家长配合指导”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实,教师只需在幼儿园进餐时提出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儿,就有可能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见,教师除了考虑家庭教育因素之外,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幼儿园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学观察幼儿,是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

以下为关联文档:

对托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实践与体会细致观察 真实评价对托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实践与体会邵 丽 娟加强0-3岁托儿保教工作的研究,初步形成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管理托幼一体化的格局,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

观察一名幼儿是如何“与物玩”的今天餐后小朋友向往常一样将椅子搬到走廊上,有的看书,有的折纸,有的观察植物角的植物,还有几个小朋友在相互追逐。李景萱拉住正在跑的悦悦,对着他说: 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吧!...

幼儿观察记录《如何把握对幼儿的性教育》教育笔记:如何把握对幼儿的性教育 ——读《家庭教育》有感 我班有几位幼儿在午睡期间一直要触摸自己的性器官,特别是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都是让孩子将毯子盖住上...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以逐渐地体会到幼儿的活动记录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录体现的是一种探究、推理、实验、发现的过程。在尝试着引导幼儿进行活动记录的...

追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观察《幼儿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在伟大的 阿土桥 这个案例研究中教师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桥,追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观察,并将幼儿的观察放在一个完整的情景中进行观察持续的时间较长,每个片段观察都有反思分析,一...

如何在区角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

如何进行有效的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区域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有利于各种能力发展不一致的幼儿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区域活动可以为每一位幼儿...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对个别物体的观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仔细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法。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 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

如何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一、观察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二、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