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像崇敬大自然那样崇敬儿童

09月16日 编辑 39baobao.com

[春天,与大自然的约会]无限风光在顶峰: 登山 小小家最爱做的春季活动,当属登山。登山,四季皆可,唯春最妙。天气不冷不热,着装不多不少,不用太多装备,轻装简行即可纵观山水,其乐无穷。春天的山和别的季节有...+阅读

帮助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对于家长而言,如果没有必要的启蒙,就是好的教育到了他的面前他也不认识,反而将不好的教育认成好的教育。

我认为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育家长上面,改变孩子,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家长的改变得有个前提,就是:承认自己在理解、掌握好的教育方面的不足,甚至空白,甚至背道而驰。只有这样,才能放下架子,将心抽空,然后才能从零起步,重新学习,才能听得进好的意见和建议。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真正的教育、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但怎样帮助呢?这就像有位教育专家所说的,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眼睛带来光明。

孩子像一棵幼苗,很无助,要是成人再给他脸色,给他打骂,就会加倍无助。所以,我们家长要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希望,要成为一把火炬,在孩子心中燃起希望。

怎样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家长就是这个力量的源泉!怎样成为源泉呢?比如农民,如果一点也不了解庄稼的特性,本来二月份下种,三月下了;本来出苗之后三十天锄草,第二天就锄了……你下了最大的功夫,给它施肥,给它呵护,它还是长不好,甚至死了。你气得破口大骂:怎么搞的?我对你这样好,为什么不好好长啊!这个农民是不是力量的源泉呢?不是,他是破坏的源泉!对人的教育,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像农民清楚庄稼一样清楚人的特性,清楚他的精神世界,不然,你怎能成为力量的源泉,又怎能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呢?

怎样给迷茫的眼睛带来光明?好的教育是建立在孩子的心理世界与成长机制之上的。每个时期,每个环节,你都要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并非只把你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了就是教育,并非只会说“孩子,走路要慢一点,坑坑洼洼会把你绊倒”“要走大路,不要走小路,小路上有坏人”“喝水要喝开水,别喝生水,喝了生水会拉肚子……”就行了。要是人的一生中一次生水不让他喝,他从来不知道喝了生水会有什么反应……要是所有的事情都这样对待,从没有实体化的过程,你说他的眼睛能不迷茫?他那双迷茫的眼睛里又怎能现出光明呢?

我们对孩子的培养都有着整体的计划,对家长也是这样,是与孩子的培养同步进行的,也有整体的计划。

家长沙龙一般是一月一次。刚开始时,主要是让家长了解什么是孩子,明白孩子心灵与身体一样,都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则,这个法则不受成人左右,不要以为你想让孩子怎样孩子就能怎样。后来就讲教育学,再后来,进行艺术欣赏。

无法遏止的动力

孩子从出生到学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一切从无开始,就像生命之树,只要你种下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出土,什么时候抽叶,什么时候开花结果都是由内在预先设定好了的机制在起作用。婴儿实际上就是一颗准备长成精神大树的种子。他们是怎样让自己发展起来的呢?按照蒙台梭利的说法,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就是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这个时期就叫敏感期,它被一些教育家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它有许多个阶段,比如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这只是大的分法,每个敏感期里又可以分出许多阶段,比如感官敏感期里还有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等,文化敏感期里有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认字敏感期等。

孩子进入敏感期,吸收遇到的所有事物,并使之成为人格的一个部分。比如孩子处在“对细小事物敏感期”时,如果父母不给他提供这方面的帮助甚至认为无用而强行打断,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心粗如筛,成为“马大哈”;进入“对大事物的敏感期”时,如果采用上述方式,孩子长大之后就会眼光狭窄,成为“小气鬼”;五六岁的孩子处在“婚姻敏感期”,如果遭到了破坏,长大之后就不会做男人或女人,组织不起幸福的家庭。

教育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好的教育,一种是不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成熟的、建设性的,不好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掠夺性的。建设性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进行内在建构;掠夺性教育阻碍孩子成长,破坏孩子的内在建构。眼下许多用人单位抱怨现在大学生大多不能用,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自然属性从小被不正确的教育破坏了。

而大多数教育者(尤其是家长)此时逼着孩子认字、计算,完全违背了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生理生长机制不但是预先设置好的,精神的机制也是预先设置好的。它就像一棵树,何时发芽、何时出土、何时抽叶、何时开花都由其内在预先设置好了的机制所决定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还没有发展起逻辑思维的能力,如果逼着他们算算术,无疑是赶着鸭子上架,结果只能徒劳无功。不遵从孩子成长机制的行为是愚蠢的,皮亚杰也把孩子的精神成长划分为许许多多的阶段,处在某一阶段孩子表现出这个阶段特有的认知状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由“机制”给出严格的限定,教育者必须清楚这一点而因“时”施教。他指出:任何试图跨越某一阶段提前进入下一阶段的努力只会导致孩子潜能的严重破坏,用这种方式教育出的孩子只能暂时优秀,一旦遇到挑战性问题便会自行崩溃。过分强调阅读和书写以及言语应答只会用虚假的理解来掩盖根本的困惑。

孩子刚出生时,第一个敏感期就是嘴,嘴的吮吸。他不清楚自己还有别的,只知道有一张嘴。碰到乳头,就开始吮吸,这是天生的反射,由这个反射孩子开始了用他的感觉器官认识周围的世界。因为在这个时期,他的大脑里还没有储存下作为一个人的经验和关于事物的信息。所以大自然安排人类从一出生起就先用他们生命中最需要的器官——嘴巴来进行工作:从一出生,人的嘴没有经过学习就会吸吮;紧接着由于嘴的敏感需求,儿童开始用他们的嘴巴来认识周围的世界。由于手拿到东西送给嘴巴去啃,儿童逐渐习得了使用自己手的模式。经过几个月到一年的嘴的工作之后,嘴唇不再变得那么敏感,儿童的注意力转向了手,于是手变得敏感起来……接着敏感的是腿。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口、手、腿的敏感期。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光习得使用自己肢体的能力,还为大脑收集了事物的信息,同时使自己的大脑工作形成了模式,使心理走向成熟。人类的发展无论高低都不外乎延续着这一模式。了解并认同这一模式,我们就会了解并信任儿童,相信他们所做的一定是人类发展所设定的模式,这就叫信任儿童。尽管我们不知道,他们所使用的模式是否与我们的童年相似,但这都不太重要。只要我们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按照人的机制在发展着,我们就敢于给我们孩子发展的自由,敢于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样子。

学会倾听

这样看来,孩子似乎跟我们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人类,我们的行为是在使用能力,而儿童的行为是发展和创造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成人必须像崇敬大自然那样崇敬儿童,这并不等于说我们要把儿童作为上帝那样去敬仰,而是要像科学家对待他们的研究对象那样给予尊重和观察了解。儿童是一个有思想有感受并且需要表达自己的动物,需要我们成人无私地关怀他们,并帮助他们成长。这个关怀的一部分就是要学会倾听儿童。

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的诉说是什么样的。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成人是不给儿童诉说机会的,而且我们认为诉说就是讲述。但儿童的诉说却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用纠缠成人来诉说失去了安全感;用发脾气诉说自己被干预的烦恼;用不停地索要物质诉说自己精神的空虚;用尿床和夜惊来诉说自己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如果我们成人不懂得这些孩子的诉说形式,就无法倾听孩子。成人是需要被倾听的,孩子则更需要被倾听。有人说,没有什么比让一个刚会说话的孩子闭嘴更难的事,因为这正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孩子说话时需要有对象的反应,这时就需要我们成人给孩子以发展的配合,来使孩子发现他的诉说对象的反应与他的表达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孩子童年时,需要与成人分享他们的心灵。如果成人不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与儿童分享,就会觉得他们那些心灵的表白显得唠叨和幼稚可笑,很难使成人集中精力坚持去听完他们的讲话。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听众的成人会想办法打断孩子的诉说或转移话题。《窗边小豆豆》之所以感动了那么多人,就是教育者对儿童的那份理解和尊重。在那本书里,小豆豆在老校长的倾听下,竟然连续讲了4个小时。那次成功的倾听,让小豆豆感到自己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在这之前,小豆豆虽说性格开朗,但她总是隐约地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仿佛她和别的孩子是不一样的。而在得到老校长真正的倾听之后,她感觉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她甚至在心里幻想“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被倾听的效果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无论是从前,还是这以后,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而且,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这个经典的例子,是孩子需要被倾听的最好的证明。

以下为关联文档:

流感的7大自然疗法第Ⅲ阶段·红色应急版·亡羊补牢 自然疗法6——物理退热法 6个月到3岁的宝宝是受流感危害的重中之重,此年龄段在突然高烧时也最容易出现抽搐,可是另一方面此时小宝宝们的肝、...

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和孩子一起亲近大自然 你的宝宝是否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呆得太久,从未听过月夜里的蛙虫鸣唱?宝宝的玩具箱里是否充满了太多的洋娃娃和益智玩具,却不曾有过最朴素的树叶粘贴画?远离...

亲近大自然应该随性随性、适龄、适能 随性 亲近自然应该随性,而所谓的“随性”,指的是随着孩子的性格,看孩子的状态和反应,不强迫孩子。杨晓苓教授指出,依照孩子年龄和能力区别,家长可以掌握以下适龄...

让幼儿亲近自然的天气,亲近大自然的事物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 刘梦圆,活动时间:6月1日, 雨 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遇上下雨天,孩子们大多只能在室内活动,孩子们也常常叹息,下雨天不能让他...

亲近大自然——《与孩子共享自然》有感当《与孩子共享自然》这本书拿到手上后,我粗粗的翻了一下大纲,第一感觉这不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每个章节是内容都显得是跳跃的,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当时就想,我能坚持读下去吗?深吸一...

带领孩子和家长走进大自然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充满了生机、寓意着美好希望,幼儿园计划在周末组织春游活动,带领孩子和家长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柔风和阳光,让这些大孩子们回忆一下美好的童年。 4月的天...

卧铺幼儿园走出园门充分利用大自然卧铺幼儿园 走出园门充分利用大自然 侯会芹 李翠香 2013-4-16 农村自然资源丰富,为幼儿一日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这一优势,为幼儿安排了丰富多样的一日...

体验大自然亲自然的理念 是我从教多年来,常常听到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们提及的词汇;现代教育强调 在自然中培养儿童 、 遵从小朋友的本位 的教育观念。过去,我对它的理解总是止于字眼、止...

领着孩子们走出了园门,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美好和神秘,嫩绿的新芽、含苞的花朵、蓬勃的小生命以及人们迎接春天的那份激情与喜悦,都深深地打动孩子们。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回归自然的环境...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