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宝宝各个阶段最害怕的事情,父母一定要提前了解~

07月02日 编辑 39baobao.com

[人人都会害怕]第一篇 勇敢与胆怯 人人都会害怕 害怕死亡,害怕蜘蛛,害怕在黑暗中睡觉,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考试不及格,害怕离开父母,害怕父母死掉,害怕迷路,害怕迟到,害怕受...+阅读

“这个鞭炮好响啊,太吓人了……” “这是东西突然动起来了,我怕… …” “这么黑,一会儿会有怪物出来吗?” ……关于宝贝害怕的那些事,那些东西,也许不少妈妈会充满惊讶。其实 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90%以上的幼儿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的儿童至少有1种害怕;43%的6~12岁儿童有7种以上的害怕。而对于恐惧的东西,也是有阶段性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恐惧的东西会有所不同。让我们一起看看宝贝们都在害怕些什么吧!

宝宝各阶段恐惧表:

0-6个月宝宝害怕什么

高分贝的噪音;

突然而来的声响;

身体陡然失去支撑;

遭遇刺眼的光线(如闪光灯), 18个月后这种情况会基本缓解……

婴儿在早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孩子们天生都害怕巨大的奇怪的声音。但偶尔一两次的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避免连续让宝宝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

6-12个月宝宝害怕什么

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 和生疏的环境;

浴盆和浴缸排水……

婴儿对陌生人普遍有恐惧感,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却不同。在某个环境,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并做出愿意接触的姿态。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对婴儿与陌生人的接触保持警觉,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在婴儿出现不安情绪时,父母应该及时进行安慰。

同一时期,婴儿还会对高度产生恐惧。因为婴儿在这时已经对高度产生感知。到了九个月,身体发育已经使他们能够翻身和爬行了,但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高度产生的恐惧,对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不过,随着婴儿年龄地增长,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

12-24个月宝宝害怕什么

陌生环境

吓唬的言辞

受伤……

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过去的分离经验,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以及在分离时母亲的行为。

当儿童进入学龄前期时,与监护人的分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熟悉的人是否在场,环境是否熟悉,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等。通常,和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分离性焦虑要明显轻得多。他们知道母亲会回来,在母亲离开期间会呆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

由此可见,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极为重要。同时,还应注意母子分离要逐步进行。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看护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孩子心理有底。

在宝宝恐惧的时候,妈妈们可以通过分散宝贝注意力 ,来消除害怕感。父母可以也就是把宝宝害怕的东西与喜欢的东西混在一起,让宝宝对他所害怕的东西形成良性的条件反射,从而自然而然地消除恐惧感。例如:有的宝宝害怕打针,甚至还没打看到护士的准备工作就开始哭上了。您这时说些 “没事”“宝宝不怕”之类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甚至会哭得更厉害。而不妨讲讲他喜欢听的故事,或者吃点我喜欢的食物。 这样做可以分散孩子对恐惧对象的注意力,从而让他逐渐适应恐惧对象,消除恐惧心理。

2岁以后宝宝害怕什么

对噪声、陌生的人或物、痛、坠落、突然 失去身体支持以及突然改变个人环境的事物等刺激的恐惧逐渐降低了、减少了;

对黑暗、动物、想象中怪物或强盗、水、超自然事件以及有潜在危险的情境 的恐惧增加了。

后一种害怕和恐惧是随着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儿童开始逐渐能够预见潜在的危险。

在进入第二年后,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对于较为具体的刺激产生的恐惧反应,让位于对想像出来的东西的恐惧以及对求知情况产生的预想性恐惧,比如独处、黑暗、死亡、绑架者及抢劫者等。一般来说,这些恐惧在四岁时达到高峰,并且在四到六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场游戏,往往需要孩 子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完成。通过游戏帮孩子克 服害怕情绪,轻松、有趣,也易于宝宝接受,尤其是对于宝宝怕黑、怕水等情况。例如,孩子害怕和陌生人交往,不妨设计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使他有机会接触到陌生的小 伙伴,并通过和伙伴们一块玩耍,克服胆怯的毛病,改变怕受欺负、怕被嘲笑等心境。

6-12岁宝宝害怕什么

在6-12岁期间,恐惧大多与学校,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有关。更为抽象的社会焦虑和对成绩的焦虑出现,对于损伤,自然时间和社交产生的恐惧可以维持一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有时他们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诉妈妈:“我的手出血了。”很可能孩子说这些话的潜台词是“我会死吗?”妈妈对这种出血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保证,会成为孩子的定心丸。

妈妈们在对宝宝进行安慰和引导前,先需要了解宝贝在害怕什么,才能找到对策及时引导哦!

当然有些害怕是分不出阶段的,因为几乎每个阶段都会产生,这点父母需要更加留意。

1.父母吵架曾经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根据科学在育儿知识得知,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

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 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2.父母发脾气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

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1.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2.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3.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4.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和教育方法。

3.偏心

几年前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在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 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父母教育孩子绝不能有这样的行为,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多学**育儿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4.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任务,让孩子继续学**;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 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它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惯,**后,这种"失信"的**惯会让自己损失很 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特别重但是不少爸妈对孩子的问题不加重视,没当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也许还很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一类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爸妈的敷衍还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孩子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以没时间作借口不回答孩子问题,这只是一个借口,不应该成为理由。

如果爸妈在当时没有时间回答孩子,也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向宝宝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空,并向宝宝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宝宝的提问。

好问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一般说,好问的孩子勤于思考,爱动手,求知欲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提问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孩子感到提问题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经常为提出问题而自豪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6.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7.忽视孩子的优点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

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8.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博取别人的赞叹有的家长,简直把孩子说成豆腐渣。

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相信大家应该有所领悟了吧!

从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还有一些在成年人看了非常平常的实物,而宝宝却会感觉非常恐惧。

恐惧事件之一:怕打针

“那冰凉的、尖尖的东西会咬我,咬得好疼啊!”恐惧背后:对宝宝而言,打针算是一件最实实在在的痛苦事。那小小的针头戳进皮肤的一刹那,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放声大哭。从此他只要一看到针管、针头,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无比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源于肉体的疼痛,一方面来源于对冰冷的针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惧。

赶走恐惧:宝宝害怕疼痛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比如可以买一套医生的玩具送给宝宝,玩具里有听诊器、体温计、针头、针管,然后告诉宝宝,当他心爱的玩具娃娃生病时,他可以自己动手给娃娃量体温,听心跳,打针。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陌生而加剧疼痛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二:怕水

“妈妈,我要你温暖的怀抱,别把我放到冰冷的地方,别不要我……”

恐惧背后:怕水是较小的婴儿会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特点。

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经验,即每当给婴儿洗澡时,他会挣扎,会哭泣。这是因为,虽然宝宝出生前是生活在子宫羊水的环境里,但是出生以后,他已经习惯了成人的拥抱和温暖的床,对水难免会感到不习惯和陌生。尤其是妈妈给宝宝洗澡的时候,犹如是对宝宝做一件他根本不熟悉的事情。宝宝害怕失去妈妈的怀抱,这种环境对他来说是不安全的。但是等宝宝稍大些,他可以意识到这不是和母亲分离,而只是一项活动,那么便可以慢慢地把兴趣转移到在水中玩乐的乐趣中了。

赶走恐惧:不要对婴儿的怕水做出过度反应,要知道,你的大惊小怪和惊惶失措都会增强婴儿的惶恐不安。而且此时不要强制婴儿接触他恐惧的事物,这样会适得其反。父母可以在宝宝面前先自己用手在水里游戏一番,表现出对水的兴趣。重要的是,在给宝宝洗澡时边抚摸宝宝,边用温和的语言跟宝宝说话,或者让宝宝感觉你是紧紧跟随在他(她)左右的。如果宝宝长大一些仍然表现出对水的恐惧和排斥,那么可以让宝宝先从站在盆边玩水开始,逐渐让宝宝到盆里去玩,可以提供各种有趣的玩具放在水盆里吸引宝宝的注意,弱化他(她)的恐惧倾向,使他(她)逐步克服怕水的情绪。

恐惧事件之三:怕高

“好高啊,我会不会掉下去摔死?摔破头也很疼的……”

恐惧背后:6-9个月的婴儿对高度已经有了感知,所以他们对高度也会产生恐惧。到了9个月,宝宝一般都可以翻身和爬行了,但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高度产生的恐惧,因为对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但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

赶走恐惧:在婴儿期,父母应该避免让宝宝面临这种高度恐惧,尽量让宝宝待在安全的环境。等宝宝稍大一点后,可以告诉宝宝一些安全知识。对于胆小的女宝宝来说,走平衡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那个高度是很安全的。这个时候父母要让宝宝多尝试,并在一开始的时候在宝宝身边保证她的安全。这样,以后宝宝自己就可以安全地尝试各种安全高度范围内的活动了。

恐惧事件之四:怕和妈妈分离

“妈妈,你在哪里?你不要我了吗?你快回来啊……”

恐惧背后:这是宝宝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

这个阶段的宝宝会特别害怕和妈妈分离,有的宝宝会因妈妈短暂的离开而哭闹不停。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母亲和宝宝之间还没有完全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宝宝总是担心妈妈一走就不会再回来了。而且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宝宝也会觉得不安全,因此会出现恐惧的情绪。和妈妈建立了安全依恋关系的宝宝,在妈妈离开时,分离性焦虑和恐惧明显减轻很多。他们知道妈妈会回来,在妈妈离开期间会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

赶走恐惧:解决宝宝这一恐惧的关键在于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比如,婴儿期的妈妈要及时关注宝宝,对宝宝的需求(因为还未发展语言,所以一般以哭来表示各种需求)要及时满足,而且要尽可能多地给宝宝拥抱和爱抚,增强母子感情和宝宝对妈妈的信任感。宝宝一岁后,妈妈在离开前要事先跟宝宝说明,而且尽量在许诺的时间内回到宝宝身边。在学龄前也可以训练母子分离,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分离时间,但注意也要在向宝宝保证的时间内回来,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恐惧事件之五:怕动物

“小狗快走开,别靠近我,你会咬我,会吃掉我的……”

恐惧背后:对动物的恐惧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宝宝可能因为成长经历中有过被动物玩具或真实动物伤害的经历,所以会特别害怕某一种动物或几种动物。而有的宝宝则是因为被父母平日的恐吓“宝宝不乖乖吃饭就会被隔壁的猫咪叼走”等产生对动物的恐惧。这时的宝宝正处于智力迅速发育阶段,思维很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他们看来,可爱而友善的小动物随时可能变成吃人的怪兽,他们在面对动物时会有种威胁感。

赶走恐惧: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胁恐吓宝宝的话,避免让宝宝遐想出动物的凶残。其次,可以给宝宝买一些小动物的绒毛玩具,比如小狗、小猫等,让宝宝先接触玩具,然后再接触活生生的小动物。等宝宝胆子大些后,可以和宝宝一起尝试给小动物喂食,观察小动物玩耍、睡觉等习性,在宝宝感觉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让他试着去抚摸(不要强迫,如果宝宝不愿意不必勉强)。还可以买一些关于动物的碟片和宝宝一起欣赏,说不定从此会激发宝宝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兴趣哦。

恐惧事件之六:怕黑

“别丢下我一个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了,黑暗里有什么?会不会有凶猛的野兽,可怕的怪物?”

恐惧背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宝宝怕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三岁前的宝宝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即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这种心理现象的负面表现就是宝宝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惧怕。他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于是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经常在黑暗中出现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情节或形象与现实生活混淆。再加上有的父母采用了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如“宝宝不听话,晚上就让鬼怪捉去”等威吓的语言吓唬宝宝,甚至把宝宝关在黑房间里作为惩罚的手段,结果导致宝宝对黑暗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如果宝宝怕黑的程度很深,父母就在晚上陪伴在宝宝身边,直到他睡着,并在宝宝的房间里亮一盏小灯。等宝宝稍微胆大一点了,父母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害怕的心理。比如晚上领着宝宝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找东西游戏,这样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黑暗带给他的恐惧,让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

以下为关联文档:

爱英语而不是害怕Dear Donald, Congratulations! We’ve heard about your wonderful acplishments in studying English. This is terrific! You are a true gift to your parents, all the...

谨慎对待用药的各个环节药品是治病救人最强有力的武器,但“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品都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不规范用药、滥用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为此,今年我省从9月22日至10月22...

害怕”让孩子患病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危险、真实和想象,也许长大后他们都会淡忘这些经历。但是尽管大多数孩提时的害怕都是正常和暂时的,最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研究仍然表明,由害怕导致的焦虑...

宝宝各个时期体检的内容健康的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会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少数宝宝可能有些特殊状况,如身体某个部位出了小问题,或是有些方面发育过于迟缓等。定期给宝宝做健康检查,就是让爸妈...

让宝宝不再害怕分离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会容易因为和妈妈分离,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你家的宝宝是否也出现了这种情形,无法离开你身边?面对宝宝的分离焦虑,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听听专家的说法吧...

如何让孩子不害怕去医院妈妈:“琪琪,准备好了吗?妈妈今天要带你到医院打预防针?” 琪琪:“医院好恐怖,打针好痛,我不要去医院。” 妈妈:“不行,已经跟医师约好了,一定要去。” 琪琪:“我不要去啦,哇哇哇……...

宝宝各个阶段视力保护事项当胎儿还在母亲腹中时,最先出现的器官既不是手,也不是脚,而是脑与眼睛。不过,虽然眼睛在胚胎中发育很早,但孩子在出生后直到孩童期间,眼睛的生理发育仍然在持续进行,而视力发展也随...

害怕离别,害怕自己的大花脸记得也是幼儿园种植基地里的枇杷成熟季,也还记得那一首 毕业歌 唱的我的心都碎了,更记得那拍毕业照、毕业典礼的伤感时节 是的,又是一年毕业季,回忆便一幕一幕地重现,或许我一直...

害怕到勇敢玲玲平时在幼儿园很喜欢与同伴交往,她感觉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对于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能积极参与,但遇到困难时不会自己想办法去克服,有退缩心理,表现得不够大胆和自信。...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