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笔记——缺血再灌注损伤]第八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1本质:可逆损伤不可...+阅读
一、 基本要求
掌握:
1、心动周期,心脏泵血功能及机制,心输出量的调节及影响因素。
2、工作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理。
3、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心血管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掌握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递质,受体及作用。
5、掌握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熟悉:
1、心脏泵功能的评价指标和心脏泵功能贮备。
2、自律性心肌动作电位及形成机理,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3、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4、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
5、心肺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射。
6、冠脉循环
了解:
1、心音、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2、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3、动脉脉搏,微循环、淋巴循环、。
3、了解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
二、 基本概念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舒张末期容量(end-diastolic volume) 、收缩末期容量(end-systolic volume)、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心指数(cardiac index )、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心力储备 (cardiac reserve)、兴奋性(excitability)、自律性(autorhythmicity)、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 (contractivity)、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血压(blood pressure)、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 ) 、脉压(pulse pressure)、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
三、重点与难点提示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1.1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其长短等于60/心率(秒)。心动周期的特点是:房室不同时收缩,心室收缩紧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有全心舒张期;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1.2 心脏的泵血过程
当 心室肌收缩使室内压(Pv)升高超过房内压(Pa)时房室瓣关闭,但低于动脉压(PA)使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迅速增加,这一时期 即等容收缩期。随着心室肌进一步收缩,Pv继续升高,超过PA,动脉瓣开放,分别为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在快速射血期内Pv和PA均达到值。
随后 心室肌舒张,Pv下降,动脉瓣关闭;而Pv仍高于Pa致房室瓣关闭,进入等容舒张期,此期心室容积几乎不变而Pv迅速下降。随着心室肌的进一步舒张,Pv 继续下降,当Pv低于Pa时房室瓣开放,血液从心房进入心室,分别称为快速充盈期和缓慢充盈期。在缓慢充盈期的晚期,由于心房肌收缩致Pa升高超过Pv, 可将一部分血液挤向心室,占心室充盈的30%。
因此,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变化最快的时期是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与最低的分别为快速射血期和快速充盈期。
心室射血的动力是心室肌收缩,而心室充盈是由于心室肌舒张与心房肌收缩。
2.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2.1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或每搏量,等于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成人一般为70 ml 左右。
2.2每分输出量 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常称为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最基本的指标。等于每搏量乘以心率,成人一般为5 L/min左右。
在运动、激动、妊娠时心输出量增加,女性比同体重的男性低10%。
2.3 心指数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cardiac index),可用于比较不同个体心脏的泵血功能。在运动、激动、妊娠时心指数将增大,故应用静息状态即静息心指数来比较。成人静息心指数为3.0~3.5 L/(min.m2)。
2.4射血分数 每搏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正常值为50%。
该指标考虑了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变化,能较早地反映心功能的异常。
2.5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包括心率贮备、收缩期贮备与舒张期贮备,其中以心率贮备和收缩期贮备的贮备能力。心力贮备是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以上5项指标越大,心脏的泵血功能越好。
2.6搏功 心脏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即搏功(stroke work)。
心脏每分钟所作的功则称为每分功。
3.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衡量心功能的最基本指标是心输出量(=心率×每搏量)。由于心肌细胞之间存在低电阻的闰盘,故心房肌或心室肌收缩是全或无的。因此,每搏量决定于单个心肌收缩的强度与速度其影响因素是:
3.1 前负荷 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又名充盈压)。以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为横座标,搏功为纵座标所表达的关系曲线,称为心功能曲线 (Starling 曲线),包括:(1)充盈压在12~15 mmHg(16~20 cmH2O)范围内,心肌粗、细肌丝重叠,所产生的收缩,此时的前负荷称为最适前负荷。
(2)一般正常人的心室充盈压为5~6 mmHg(6.8~8.2)cmH2O,即在心功能曲线的升支段工作。此时随着前负荷增加,粗、细肌丝的有效重叠增加,心肌收缩加强,每搏量增加。这种调 节也称为异长自身调节,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3)充盈压在15~20 mmHg(20~27 cmH2O),曲线渐趋平坦,无明显降支。 这是因为心肌的静息张力很大,避免了肌小节的过度延伸。
3.2 后负荷 即动脉血压。
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后负荷越大,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使射血期缩短;同时心肌收缩所产生的能量用于升高室内压的部分增加,致射血速度降 低,因此每搏量减少。实际上在整体情况下由于每搏量减少致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又可通过异常自身调节增加搏出量,使动脉血压在70~180 mmHg范围内心输出量保持相对稳定。
3.3心肌收缩能力 指与前、后负荷无关的心肌本身的内在收缩特性。
受活化的横桥数、横桥循环中各步骤的速率及横桥ATP酶活性等因素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可因运动、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增强,而ACh及酸中毒等则可降低。
心率在低于160~180次/分时,心输出量与心率呈正变。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由于心脏消耗能量过多以及心动周期过短致快速充盈期缩短,每搏量太小使心输出量降低。
以下为关联文档:
生理学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循环 【考纲要求】 1.心脏的泵血功能:①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②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作功量;③心脏泵...
病理生理学笔记疾病概论第二章 疾病概论(Introduction to Disease) 第一节 健康与 疾病 一 健康(health)的概念 n 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n “身心健康...
生理学第二章第二章 血 液 【考纲要求】 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①内环境与稳态;②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③血液的理化特性。 2.血细胞及其功能:①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
病理生理学笔记绪论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绪论 (introduction to pathophysiology)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 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机...
生理学“激素”的学习重点提炼一 激素的概念:激素就是由体内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过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产生特定的生理功能,这种化学物质就是激素。 二 激素的特征:高效生物...
生理学第六章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考纲要求】 1.能量代谢:①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②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2.体温:①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②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③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
生理学学习指南及练习题—消化与吸收一、基本要求 掌握:1.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2. 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各支配神经的作用 3. 胃液的成分、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排空及其控制 4. 胰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笔记——应激第七章 应激(stress) 第一节 概述 一 应激的概念 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二、应激原(stressor) (一)概念 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
病理生理学笔记——心力衰竭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第一节 概述 一 概念 由于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泵功能降低,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1关键:心肌舒缩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