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如何看待孩子的自私行为

02月27日 编辑 39baobao.com

[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孩子]和楼上几位老师同感,因为你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孩子的青春期,这个主要和年龄与生理发育有关。所谓的青春期,其实也是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对生活向往的积极...+阅读

我认为孩子自私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宠了,要什么就要什么,得不到就哭就闹,然后家长妥协了,慢慢的,小孩子就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他应得的,因此由这些小事就转变成了自私,当然小孩子不懂就样是不对的,不知者不怪耶,但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可能会影响他以后的人际交往,所以当小孩子的做法是不对时,家长一定要有原则,不能因为他的哭闹就妥协,而是要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绝对不能这样做,这样过一段时间以后,你慢慢的会发现小孩子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小孩子 是很聪明的,不要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很多东西只要大人跟他讲过以后他都能记住,有些事情你自己可能都不记得跟他讲过,但是有一天他就突然说了出来,让你惊喜,小孩子就是那么可爱,一定要让他心理和身体都健康成长哦

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私心理

两岁多的孩子常常都是“小气鬼”、“把家虎”,想从他们的手里要出一点东西,是很难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幼儿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并发展,出现了第一反抗期。大人的话他们常常不听,而且对着干。他们头脑中有了“我”、“我的”这一类概念。家长越让他给别人,或别人越是要,他越是不肯给,他要试一下自己的力量。如果这时硬性强制让他给或强要下来,后果是不好的,被父母管教过严或保护过分,都可能使孩子没有反抗而任人摆布,从而形成依赖性。 3岁以后幼儿开始有了以玩具为媒介进行游戏的兴趣,他们开始有了借别人玩或把玩具借给别人的欲念,因为他们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共同游戏。这时,我们要重视培养和教育,克服幼儿的利己主义,处理好家人、朋友、伙伴等关系,培养孩子同情和关心别人的高尚情操。

在一份调查中证实近年来有36%的孩子滋长了不尊重别人,不关心别人的自私心理,70%的孩子逐渐变得任性。 这种情形的出现,多是在家庭中受几代人的宠爱、保护的结果。人人关心他,人人服从他,于是孩子便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至高无尚的心理。所以有人称这一代的独生子女为“小太阳”、“小皇帝”。家长的让步,也是幼儿产生利己主义的一个根源。例如:爷爷要睡觉,孩子要看电视,只能爷爷让步;女儿要吃冰淇淋,不管路多远,爸爸也得去买;儿子要妈妈在家,一哭闹,妈妈便一天不去上班了…… 家长对孩子可以做出很大牺牲,这是爱的表示,而这种牺牲的价值是什么呢?如果是培养他高尚的品质或支持他做好事,这种牺牲是值得的。如果不是这样,就会使他滋生只关心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快乐,而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别人的痛苦的利己主义思想。

这样发展下去是危险的,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很难说他会有爱国之心,他也不会爱自己的亲人,他爱的只有他自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有用的人;即使不为国为民做出重大贡献,也不要成为“虎狼”之人。 宋代学者谢良佐在训子立志时,说:“其为一生之谋,而有天下之志;其为终身大计,而有后世之虑。”他告诉儿孙要有为天下献身的理想,要为后世考虑,而不为眼前打算。古人尚且有如此深刻的认识,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首先,家长要让幼儿感到自己生活在母爱、父爱或其他爱之中应该对亲人有所“回报”。每一个孩子都会主动回报爱他们的人的,愿意送给他们好东西,愿意为他们做事,可是,许多家长却不珍惜孩子这份可贵的情感,或者是淡漠,或者是拒绝,有时是出于好心,不忍心要孩子的心爱之物,或不舍得让孩子做事。

久而久之,孩子这份可贵的情感被磨灭了,到这时再说“这孩子真没心,真无情”已经晚了。 其次,家长应引导幼儿关心别人,培养幼儿对他人情绪的敏感性。家长自己先要是一个待人热情、关心别人、不自私的人,这样才能在幼儿面前有说服力。家庭中夫妻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互相体贴、照顾,随时随地嘘寒问暖,从语言到行动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美好善良的关系,认识到互相协作、互相谦让的必要性,要使幼儿从小就学会“察颜观色”,看到别人感情变化,想到别人的心理和愿望,从而愿意做出让步,或者去帮助别人。 例如,孙子在看电视,爷爷打盹了,妈妈不妨引导孩子,“看看爷爷怎么了?爷爷是不是困了?爷爷年纪大了,他要睡觉了,怎么办呢?”使孩子意识到应该关闭电视,让爷爷好好睡觉。

妈妈对儿子的这种表现,应表示赞许。 家庭中应将关心别人,为了别人做出让步,或为别人的快乐而做事等看做是平常的,是应该的,使幼儿养成自觉性,并形成习惯。 在家庭中应该有这样一条规矩: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应该吃;即使是单给孩子的东西,也要训练他能给大人吃一点。大人在这时可不要推辞或假装吃。时间长了,幼儿会觉得,只有他自己应该吃,“给大人”也不过是装样子,或“好玩”;一旦大人真的吃了一口,他就会立即“哇”地一声大哭起来,这样的事太多了。幼儿暴露了他的自私心理,也暴露了我们家庭中不良习惯所带来的影响。 家庭中还应形成这样一些常规:吃饭先请老人(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等)或客人坐下,盛饭先给老人或客人盛,好吃的菜摆到老人或客人面前;分吃水果等,要把好的、大的给老人或客人;不要影响别人做事,等等。

习惯成自然,在这样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大度、有教养、能谦让。 2、3岁的幼儿很愿做事,家庭应利用这一特点,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拿出糖果让幼儿分,拿出玩具请小客人玩,等等。 大一点的幼儿,家长应给他出一些“难题”,例如:只有一个苹果,应该怎么办?水果有大有小,应该怎么办?其他小朋友要借用你心爱的东西,怎么办?别人弄坏了你心爱的东西,怎么办?等等。在引导孩子解决这些难题的时候,既不要以压制手段破坏了他的情绪,使他产生对抗心理,又不要放任自流,随便他怎样。而要顺其自然,他处理得好,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他处理得不好,家长应指导他,事后要与他耐心地谈一谈:为什么不能这样而要那样,为什么这样做不对。

使他知道应该尊老爱幼,...

如何改变孩子自私自利的观念

要想改正孩子自私自利的观念,父母和老师就要从多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教育孩子不自私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等待孩子身心的成熟和自我意识、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但这并不代表只要父母慢慢等待,孩子会在某一天突然就不自私。父母仍需要把握机会教育孩子。 有教育家主张首先要教孩子“把东西分一半给别人”,这个“一半”并非指数量上精确的二分之一,而是让孩子逐渐懂得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的存在;自己有各式各样的需要,他人也有各式各样的需要。一旦孩子有了这种观念,他们就会比父母对人还要大方慷慨,自私自利的毛病自然也就没有了。

二、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比较高远的理想 当孩子有正确的理想与目标后,也就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也要让孩子知道,想要完成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可以问他:“你见过像你这样天天发脾气的企业家吗?”“你见过像你这样整天只想着自己的科学家吗?”等等,借此激发他改正自私的内动力。

三、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孩子已经能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是非与好坏,已经有了好恶情感;同时,情感的稳定性也在逐渐增加,控制能力也不断增强,并且还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冲动。此时,父母可让孩子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乱发脾气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别人会如何看待你?”“如果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你会有什么感受?”等等,让孩子意识到要学会自我控制,改正不良行为。

四、疏导叛逆心理 孩子因为受叛逆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与大人的对立情绪而走向极端。有时,他们会故意和父母唱反调。其实形成叛逆心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希望自己的独立意识得到大人的认同。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待人处世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启发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思考,让孩子设想“假如自己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此来疏导孩子的叛逆心理。

五、批评与表扬 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批评与表扬的作用。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批评的约束和表扬的激励,来使孩子逐渐意识到该不该做、怎样去做。在批评、表扬孩子时,应当向他们指出批评的理由、改正的方法。当孩子做得好时,应适时予以表扬鼓励。

六、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的依赖性 孩子自我中心过重的主要原因就是从小父母包办所有的事情、过分地照顾保护和娇惯迁就。对于很多事情,孩子既不用想也不用做,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心理就产生了。这时,他们会觉得一切都是很容易得到的,因此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容易任性,这就应该要求孩子克服依赖性,使他们产生独立自主的意识,教导他们要自强自立。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帮助孩子建立有秩序的生活规范,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七、鼓励孩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别人有事相求,孩子又可以帮得上忙,就让孩子学习帮助别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教导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捐款活动,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培养乐善好施的高贵品德。通过现实生活的锻炼和父母的指点,孩子就会克服自私自利的习惯。

八、父母必须改变盲目溺爱、一味地娇惯孩子 对孩子的要求需分清楚是否合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应予以明确拒绝,并对孩子耐心地讲解道理,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 当然要孩子一下子就能接受是不可能的,这期间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对于孩子的哭闹,父母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盲目迁就,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大发脾气。给孩子一个冷静空间,让他们意识到哭闹无法解决问题。 “心底无私天地宽”,自私的人只会把路走得越来越窄,直至陷入绝境。人要学会付出,才能活得有意义;能够付出爱和宽容的人,总能找到一片广阔的天地。

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去纠正孩子的自私

其实克制私欲,有一颗仁爱之心,其实是人们内心品德的修炼。 家庭教育是孩子建立爱心、学会关心的基石,父母有责任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引导他们爱家人、爱同学、爱生活、爱劳动,远离自私;并且,孩子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发展与周围环境的良好关系,学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纠正孩子自私行为的方法:

(1)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适当的角色,既要享受权利,也要承担义务。比如,父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能只是好吃懒做,让他们体会到有付出才有收获。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爱他人。父母必须意识到,对孩子过度关心、照顾和迁就,只能使孩子加重自我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从而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惯。

(2)父母要针对具体事情解决孩子“自私”的问题。比如,孩子气量小,这时父母就不能简单要求孩子“气量大些”,有效的做法是给孩子树立榜样;而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时,父母就要消除孩子的担心,让他们意识到玩具不会损坏。

(3)父母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同学中和邻里中结交朋友。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兄弟姐妹,邻里之间交往也很少,他们整天独自学习、玩耍,很容易孤独的环境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其实,孩子是需要友情和伙伴的,友谊的缺乏使他们不能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温情,孩子的心里自然很少考虑到他人。

以下为关联文档:

如何看待大班问题幼儿的行为大班幼儿的问题行为:如表达性的问题行为、工具性的为题行为、故意性攻击行为等,即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通常和他们同等发展的幼儿所遵守的标准相冲突,更易出现行为偏异。如美术活...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捣蛋行为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原先那个躺在那里四脚朝天只要不让他饿着冻着就不会找麻烦的“小乖乖”是不是开始给你制造问题了呢?呵呵,那面对这些问题,你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以及该怎么来...

如何理性看待小孩间的攀比行为现在的孩子很喜欢跟别人比,吃的、穿的,甚至交异性朋友也要比。这确是物质富裕起来后,在独生子女中较普遍的现象。面对孩子的攀比,家长们往往很无奈,我认为,这主要是这些家长成长在...

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行为追求完美不是笨: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

父母催婚是自私行为父母催婚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自私行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有谈婚论嫁的思想,而看着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的孩子都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所以父母内心也是出于对你未来的关心才会催你结...

如何帮助孩子改变自私很多家长也都会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了怎么这么自私啊?是啊,在孩了的眼中,什么都是自己的。爿口么孩了为什么会这么自私呢? 调查研究发现,以下几种状况是造成孩了自私的主要原因:...

如何看待孩子的虚荣心史林介绍,遏制住孩子虚荣心膨胀的势头,将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就首先要求家长和老师从自身做起,端正教育孩子的思想。在为孩子的爱慕虚荣而发愁时,应该觉察到这其实是自己酿的苦...

如何看待幼儿间的争吵行为通常来说,教师和家长们更重视幼儿的合作精神,大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孩子们表现出礼让友爱的一面,对于他们之间的争吵和互不相让深感头疼。那么,孩子争吵的原因是什么?幼儿间的争吵...

如何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如何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是彼此成全:怎样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之间的打闹跟成人之间的打斗时有本质区别的,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地带有游戏的成分...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