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拼音再识字是个错误]语文教学究竟应从直接认读汉字开始,还是应从学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字母开始,在小学语文界长期存在着不同看法,多年从事课程改革的老教育工作者邵宗?塄曾任浙江省教委主任)和游铭钧...+阅读
第一次翻开《理想国》的时候,翻了大概十来页,没兴趣看下去,也不知所云,于是就放下了。书,看不下去,很难强迫自己看。大概隔了三个月,我重新拿起它来,这一看,即进入了角色。
我在想是什么原因第一次读它让我看不下去,又是什么原因在第二次看时,我能很快进入角色。
第一次看《理想国》时,觉得这本书是哲学教育巨著,又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心里就认定它肯定好深奥,要把它看懂是件不容易的事,这就有点把困难看得过大的心里。
在我这一次翻开这本书之前,就一直还在准备要看这本书,虽还有前面的畏难心里,但我没有放下要攻下它的心里。另外我认定这书既然是一本哲学与教育方面的巨著,能把这本书看下去,一定会有收获,所以在心里有看这本书的目标:要攻下它。这也许就是我读这本书的动力。
从我这前后两次看《理想国》的情况来谈对培养孩子的阅读,给了我以下几点体会。
一、不强人所难,等待时机。当我们给孩子推荐书时,如果孩子对所推荐的书不感兴趣,不要用强制的方法,应暂时放下,如果我们觉得这书非常适合孩子读,我们在心里随时作好再次推荐的准备。但再次推荐,一定要有合适的机会。比如孩子无聊时,这时故事性强的书很适合这时推荐;孩子有看书欲望时,不太喜欢的书如果引导的好,也可能会翻开。
所以等待时机,再次推荐。
二、为孩子创造读所推荐书的动力。生活中有很多行为目标明确,或者说是有行为的动力。动力不一定就是奖励,它包括各方面的来自外界的力量。读书也一样,也需要有动力。我读《理想国》的动力就来自我需要提升教育方面的素质。
当孩子对某本好书没有什么吸引力是,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生活,给他创造读所推荐书的动力。比如给孩子适当的读书任务。布置任务的目的只是对他读书的要求,但这种任务不像家务活,布置完了就完事,孩子完成没完成,检查时我们能看得见,而读书你无法检查他完成的如何。而用考他的方法检查他读得如何,也只会败坏他的读书味口。所以我们如要强行孩子读书,孩子只会用“清风读书”的态度——只翻书不看书来完成任务。
给孩子布置读书任务容易,但要孩子愿意完成确实很难,所以我们在布置完读书任务后,要协助孩子一同完成这个任务。比如家长带领孩子一起读你所推荐的书,把书读出味来以吸引孩子,这样孩子才可能接受我们推荐的书。这里的动力就来自任务与趣味相结合了。
三、在给孩准备推荐书时,我们还可以采取引诱法。即先自己把你要推荐给孩子的书看完,再在他面前有意无意的跟他谈书中有趣的情节,夸这本书如何好,以吸引孩子去读这本书。
以下为关联文档:
识字减205个课文删14篇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必再为识字量过多而苦恼,部分学校中出现的频繁检测、拔高要求的现象也将得到遏制。继2004年秋季小学起始年级全面推行“二期课改”新教材之后,本市昨天首度对...
专家谈孩子识字、识句问题当孩子的母语的基本能力开始形成,大概在三岁左右以后,我们非常强调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的“阅读”,视听读物也是“阅读”,特别是听力读物,父母千万不要小看,听力读物对孩子的语...
超级折腾人的超级识字教材“赫闰嘎韧,塞竺郜冼,箴郏熠阙,岑奎裘栾”――老实说,笔者费了好大劲才将前面这样一组生僻的汉字从电脑里敲出来。得承认,尽管笔者多年来一直以文字为业,前面这些字里却有差不多一...
关于识字教学的体会宁波北伦新蕾幼儿园 贝贤飞 本学期我们小一乙班开展了识字特色教学活动,汉字教育自古有之幼儿识字是建立在只认字而不写汉字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识字教学就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
读《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有感我们都知道早期阅读是婴幼儿时期的重要课题。但真正对它的深透理解和它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渗透的还很不够。而《认字、识字就等于早期阅读吗》这是黄娟娟主...
识字4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字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3、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蜗牛的奖杯》第一课时教学体龙固镇三里小学 赵晓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还要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以...
一下识字5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联系排成4行,分别介绍了夏季特有的气象、瓜果、昆虫和小动物,易于诵读。配有插图,为学生了解夏季特点...
识字有重点,阅读有方法——《从现在开始》评课《从现在开始》一文主要讲了:狮子要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 万兽之王 ,猫头鹰、袋鼠、小猴子轮流当了一星期,最后小猴子成了 万兽之王 。经过两次的试教,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