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宝宝知识

《可以这样教作文》读书有感

03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有感]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他忠诚地热爱教育事业,把心都献给了孩子,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真...+阅读

提起作文,在我的学生们或许还没有什么感觉的时候,家长们就已经心急如焚了,经常有家长来询问,而我也总在作文教学这一部分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而我能在迎江区举办的图书漂流活动中,有幸读到《可以这样教作文》,当我如珍宝一般将它打开时,于永正、贾志敏、窦桂梅等24位名师与我对话,娓娓道出他们的真知灼见。这些是他们在一线教学中 摸爬滚打 的智慧结晶,既意蕴深远又行文素朴,让我在轻松的阅读中不断领悟教学的门道。

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 茶壶里面装饺子 有货倒不出来 ,内心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如何让学生的生活积累不封闭在狭小的圈内而活起来呢?。

一、体验积累快乐

(一)教给自主积累的方法,丰富语言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方法的选择,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如果以老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本、课外读物中,有很多精美绝伦、震撼心灵的语言,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授之以 渔 ,自主选择语言积累的方法,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互动交流中,在动口、动手、动脑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验阅读的乐趣。记得我在教学《狐假虎威》后,文中出现的 东张西望、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 这几个成语有积累的价值,都是表现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也没有放过这个积累的好时候,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积累,有的同学相互合作,一个同学做动作,一个同学根据动作说出相应的成语;而有的则拿出一张纸,根据成语画出人物像,以此来促进自己诵读记忆。有的则如私塾先生一般,摇头晃脑,悠然自得中内化。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兴趣浓厚,这必然提高了语言积累效果,培养了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

(二)丰富自主积累的方式,体验积累快乐

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作文指导中我注重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 。向生活要素材 ,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

(1)实践体验。组织学生亲自去做,春天来了,组织学生郊游;秋天来了,带领学生外出野炊。在家要求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干干家务,或下地劳动;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如中队活动,体育比赛。平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慰问老人,参观访问等等活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 做 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2)引导观察。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一方面要让学生观察校内所熟悉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外的山乡村野,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要求学生每天至少一观察,让学生明白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知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

(3)展示交流。课外阅读是重要的积累方式,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我和孩子们一起从办最初的 积累卡 到后来的 积累句 ,到现如今的 积累报 让学生的积累有展览的空间;交流台每天抽出五分钟,一周抽出一节课,或开展小小故事会,把在课外书中看到的精彩片断讲给同学听,或将自己的积累、心得与同伴一起分享、或举行班级演讲比赛,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成功喜悦。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投稿,将自己的积累与感受融合,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不少同学分别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中发表自己的文章,学生写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累积积累方法

(一)指导学生观察 积累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在学生课外观察指导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 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 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 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 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 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卖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谈举止 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并在交流台上经常和同学交流。

(二)指导学生阅读 积累语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所以新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要求中规定: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告诉大家不能一味只读《作文指导》《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著。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旬好段学写读后感。

(三)在交流互动中 积累素材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为了博采众长,我在班级中要求学生每天去想一想观察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每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交流一周的观察所得和对生活的感悟。在交流中,学生会从别人的观察所得中得到启发,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感悟,把它变为自己的生活材料。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进行点拨,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观察的方法,获得观察的途径,积累观察的经验。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习作素材,我还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不仅要积累写景的,还要积累状物的。要讲究方法,做到归类积累。要做到持之以恒,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养成乐于观察的习惯,会自觉寻找生活中的热点,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并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好习作素材。

三、体味表达快乐

语文课本的选文基本上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瞄准课文的言语,采取种种办法让学生去吸收、内化。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可见,朗读、背诵自然是语言积累的重要学习方法。语文教材中意境优美、节奏和谐、描写精彩的适合诵读的课文、句子很多。我教学这些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然后交流读书,直到全部会读;最后采用同桌赛背、小组间赛背、男女生赛背等形式达到背熟,整个课堂始终书声琅琅,气氛热烈。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这样的教学,这些句段学生能永远记住吗?他们在以后的说话、作文中会运用吗?新课标要求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进行教学创新。教师应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凭借,充分利用广阔的课程资源进行拓展性和创造性的积累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在活动中不断强化语言。

我在教学第五册《秋天的雨》这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写道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它们你挤我挨,争着人们来采摘呢! 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背诵一些描写秋天的句段,准备在语文课上运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精彩句段,然后对照课文中的句段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收集的句段有哪些词语、句子是可以放到课文中运用的,然后试着将这句话进行改写;也可以将自己欣赏的这段话中的好词佳句试着换到自己收集到的句段中,还可以描写校园里的秋景;最后,让同学们将写好的句段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诵读。学生在这种拓展性的语言积累活动中,兴趣高涨,写出了很多得意之作。如: 你看,淘气的秋风娃娃一吹,大大树换上了金色的新装。一片片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就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从孩子们的作品可以看出,这种按主题进行的拓展性语言积累,不仅把学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了 语言的定向检索 能力,这样的积累更有利于运用,而且在积累中,孩子们不知不觉走近了作文,喜欢上作文,不再认为写作是一件遥不可及、可怕的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充分说明语言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积薄发,文思如涌,笔下生花。而我也是在读书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书成为师生共同的朋友!

以下为关联文档:

读《小古文可以这样教》有感文言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学好文言文是了解华夏悠久历史,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是作为一名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今年秋季,全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使用了统编版...

读《遥远的歌溪》有感太仓市经贸小学五(2)班 王闻蕊 岁月如歌,儿童文学最真、最美、最善良的文字留在了《遥远的歌溪》里。如果你愿意用心去侧耳倾听那一篇篇如歌的散文,它将会为你打开一幅精美的人...

由书香浸润的假期——读《活着就是幸福》有感【引言】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少,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次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陶行知语】 出自陶行知...

“差异”不等于“优劣”——读《有效教学方法》有感刚翻开《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时,心里是颇有些发怵的,因为这本书太厚,又是译著,令人望而生畏,及至读进去,才觉得这本书所讲述的理论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艰深,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告诉我...

反思与评价》有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我们也看了不少反思教学的体会,但是基本上都是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指导,通过对此书《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细细品位,感到此书的实用价值很大,在我们...

狼图腾,草原魂——读《狼图腾》有感暑假里,我读了《狼图腾》一书,书中故事情节奇峰迭起,精灵般的小狼活灵活现,好像随时能从书中蹦出,使我不由自主喜欢上了它。 在我的印象里,狼是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奸诈、狡猾、凶恶...

感受母爱——听《麻雀》和《剥豆》有感杭州之行,虽然很累,但也有不少的收获 精彩的课堂演绎,名师的点评引领,感动的瞬间 特别是课堂上那份浓浓的人文关怀,感人至深,留下深深印象的是 《麻雀》和《剥豆》,写下一二与大家...

十一观升国旗有感十月一日早上六点多,天还没亮,街上行人稀人,只有微弱的路灯在闪烁着,这应该是我记事以来起的最早的一次。学校组织十一升国旗活动,要我们七点左右在东方广场集合。本来和同学约好...

读《从实践到文本》有感高尔基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一直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当闲暇时拿起《从实践到文本》这本书,并细细阅读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我觉得书籍还是知识的摇篮,读书是一种享受,是...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