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计划总结

美术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03月07日 编辑 39baobao.com

[美术教学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阅读

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在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受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作品的内容极其丰富,有国画、年画、油画、摄影、雕塑、剪纸、建筑、陶艺等等,每一课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我们应如何在这些内容中渗透德育呢?

一、感受大自然的美从一幅幅反映大自然的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及力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勇于与自然作斗争的优良品质。如:《美丽的昆虫》各种各样的昆虫吸引了学生的好奇,让学生了解了自然界是那么的神奇,昆虫身上那五彩斑斓的颜色更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在《小蝌蚪》一课中,可爱的小蝌蚪不仅让同学们感受了蝌蚪的生活习性还学会逻辑推理。在《祖国在我心中》我插入吴冠中的国画作品《香雪》和杜键的油画作品《黄河激流》,《香雪》以气势磅礴的大山作为欣赏作品,让学生感受大山的“巍峨”,祖国山河的壮丽,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到处都有壮美的存在,感受大自然摄人心魄的威力。《黄河激流》让学生做出船公们的各种动作姿势,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通过观察劳动者勇于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场面,让学生知道与自然作斗争,是需要能力、需要力量的。如512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灾难的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所有的知识都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学生了解了自然美丽的一面,高年级除了美,还有大自然时而带给我们的灾难,我们如何去克服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逆水行舟的品质。

二、发掘生活中的美从反映儿童生活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在比较欣赏中,感受儿童天真、可爱、自然的形象,学习画家在平凡生活发现“美与趣”,体会“人与自然、生活”的谐趣。如《影子大王》让同学们在阳光下做出不同的姿势,感受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任何地方,增强对事物的好奇心,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洒水成画》更深刻的让学生用简单的工具去创造美,一幅幅美丽的洒水画在那一刻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生活还要培养学生细致、大胆的作风,《自画像》一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大胆生动的描绘。学校处在一个村里,这让我有机会带学生外出上《社区即景》、《红灯停绿灯行》,繁华的小村庄里还有每天早起种菜的农民,让学生感受让学生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趣味,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增强公民道德意识。陶冶审美情趣。我对高年级的同学加入了摄影课程,要学生用相机去记录身边点点滴滴,这比绘画更方便更快捷,数码相机的运用也更好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不仅如此,摄影组的成员们都是进行专题拍摄,有的学生拍社区的变化,有的拍市场的繁忙,也有的记录家庭成员快乐的时刻。总之生活中充满美的素材,只要能用心发掘,你就能拥有美,时时刻刻生活在美的环境中。

三、从民间艺术了解传统美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在中国文化中,民间的雕塑、布制工艺、刺绣等艺术成就尤其突出。《闹花灯》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作风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而在《家乡古建筑》一课,通过观看各地的特色建筑了解大概的建筑美,再结合本地区的古建筑如:容桂——文塔、大良——西山庙、宝林寺、清晖园、北滘——碧江金楼等,介绍了个中琳琅满目的雕塑艺术,包括石雕、砖雕、木雕、陶塑、灰塑等等,艺术内容形式多样包括民间传说、神话、戏曲故事等等。再如民间玩具大阿福、皮影、布老虎、布袋木偶等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精华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爱护民间艺术的品质。

四、科技环保创造美现代的社会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对一个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祖国在我心中》《科幻画》《能干的工程车》《信息联通》《飞机工厂》等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宇宙航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并增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培养想象力和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其中在《科幻画》一课里,结合我校正在进行的环保教育,以图片、录像、文字的形式,向学生挑明目前环境急剧恶化,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繁华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太高了。应该更加关注目前环境的破坏,不但要开发新的科技来处理现在的问题,还应该让所有人从现在,从自己,从小事做起,减少地球的负担,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而更应珍惜今日的时光,热爱生命,为建设祖国的未来而好好学习。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广阔世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识别能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在心...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李明臣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前楼小学 266700

一、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教育 美术欣赏课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今各种优秀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因此,通过欣赏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美术课本中每一册都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中国的刺绣、剪纸、风筝、脸谱、年画等民间艺术欣赏,有中国的书法绘画、园林建筑的欣赏,还有西方绘画、雕塑、建筑欣赏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能让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在欣赏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时,通过让学生欣赏和自己动手制作环保或反战招贴画,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和爱护和平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更加爱护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这些欣赏课中,很多作品后面也都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教师应该分析加工和利用。例如六年级课本上的一幅潘鹤的雕塑作品《艰苦岁月》,它取材于长征途中两个红军战士在行军休息时吹横笛的情景,通过一老一少两个战士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形象,歌颂了革命战士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通过欣赏,使同学们能联想到艰苦岁月时期那些南征北战、流血牺牲的烈士,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美术绘画课中的德育教育 绘画在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彩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的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包括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有些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有些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如在上《传递我们的心声》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很多字体的特点,让学生先总结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在教学《美丽的校园》、《多彩的学校生活》等课时,我带领学生深入其中,让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景,去表现家乡、校园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情感。

三、美术工艺设计课中的德育教育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上都不可缺少。教学中可利用课堂中的制作内容来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中国民间美术等,它们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内容广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面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可以使学生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虽然有些作品(如剪纸等)属土俗艺术,却与所谓的“高雅”艺术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是我国民族美术和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达到美育之目的。

四、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德育教育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的教学具有育人功能。比如为了配合我校德育处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宣传活动,帮助学校制作各种主题性的宣传栏等。这样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美术特长,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直接的道德教育,它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毫不逊色于思想品德课的渗透。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线索和资源,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要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的情趣受到陶冶,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

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内容提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本文通过“欣赏课”、“绘画课”、“工艺课”、“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美术教学内容阐述了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德育的。关键词:中学美术 欣赏课 绘画课 工艺课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德育 众所周知,教师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称。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因此,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学校中,实施德育的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以其自身的特点向我们证明在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那么如何利用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产生良好效果呢?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不太成熟的想法。 《美术课程标准》把对美术的学习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通俗的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绘画课” 、“工艺课” 、“欣赏课”和“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四项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

一、 在欣赏课中渗透德育。 国家教委决定在学校开设艺术欣赏课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开设艺术欣赏课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其全面发展。”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过欣赏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课本中每一册都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西方绘画雕塑欣赏,有中国的民间刺绣、剪纸、风筝、脸谱、年画等民间艺术欣赏,还有中国的书法绘画、园林建筑的欣赏等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中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在上《洋洋八千兵马俑》、《漫步书法世界》和《北京故宫》等欣赏课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在上《生命之源》、《沉重的纪念》、《我们爱和平》等课时,通过让学生欣赏和自己动手制作环保和反战招贴画,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和爱护和平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激发了学生更加爱护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这些欣赏课中的很多作品后面也都蕴藏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教师应该分析加工和利用。例如七年级课本上的一幅潘鹤的雕塑作品《艰苦岁月》,它取材于长征途中两个红军战士在行军休息时吹横笛的情景,它通过一老一少的两个战士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的形象,歌颂了革命战士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通过欣赏使同学们能联想到艰苦岁月时期的那些南征北战,流血牺牲的烈士,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在绘画课中渗透德育。 绘画在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彩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有些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有些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漫步书法世界》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很多书体的特点让学生先总结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在教《小桥、流水、人家》、《姑苏行》等课时让学生发觉家乡的美景,表现家乡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 在工艺课中渗透德育。 工艺...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在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受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作品的内容极其丰富,有国画、年画、油画、摄影、雕塑、剪纸、建筑、陶艺等等,每一课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我们应如何在这些内容中渗透德育呢?

一、感受大自然的美从一幅幅反映大自然的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及力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勇于与自然作斗争的优良品质。如:《美丽的昆虫》各种各样的昆虫吸引了学生的好奇,让学生了解了自然界是那么的神奇,昆虫身上那五彩斑斓的颜色更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在《小蝌蚪》一课中,可爱的小蝌蚪不仅让同学们感受了蝌蚪的生活习性还学会逻辑推理。在《祖国在我心中》我插入吴冠中的国画作品《香雪》和杜键的油画作品《黄河激流》,《香雪》以气势磅礴的大山作为欣赏作品,让学生感受大山的“巍峨”,祖国山河的壮丽,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到处都有壮美的存在,感受大自然摄人心魄的威力。《黄河激流》让学生做出船公们的各种动作姿势,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通过观察劳动者勇于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场面,让学生知道与自然作斗争,是需要能力、需要力量的。如512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抵抗灾难的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所有的知识都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学生了解了自然美丽的一面,高年级除了美,还有大自然时而带给我们的灾难,我们如何去克服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逆水行舟的品质。

二、发掘生活中的美从反映儿童生活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在比较欣赏中,感受儿童天真、可爱、自然的形象,学习画家在平凡生活发现“美与趣”,体会“人与自然、生活”的谐趣。如《影子大王》让同学们在阳光下做出不同的姿势,感受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任何地方,增强对事物的好奇心,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洒水成画》更深刻的让学生用简单的工具去创造美,一幅幅美丽的洒水画在那一刻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生活还要培养学生细致、大胆的作风,《自画像》一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大胆生动的描绘。学校处在一个村里,这让我有机会带学生外出上《社区即景》、《红灯停绿灯行》,繁华的小村庄里还有每天早起种菜的农民,让学生感受让学生学会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趣味,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增强公民道德意识。陶冶审美情趣。我对高年级的同学加入了摄影课程,要学生用相机去记录身边点点滴滴,这比绘画更方便更快捷,数码相机的运用也更好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不仅如此,摄影组的成员们都是进行专题拍摄,有的学生拍社区的变化,有的拍市场的繁忙,也有的记录家庭成员快乐的时刻。总之生活中充满美的素材,只要能用心发掘,你就能拥有美,时时刻刻生活在美的环境中。

三、从民间艺术了解传统美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在中国文化中,民间的雕塑、布制工艺、刺绣等艺术成就尤其突出。《闹花灯》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作风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而在《家乡古建筑》一课,通过观看各地的特色建筑了解大概的建筑美,再结合本地区的古建筑如:容桂——文塔、大良——西山庙、宝林寺、清晖园、北滘——碧江金楼等,介绍了个中琳琅满目的雕塑艺术,包括石雕、砖雕、木雕、陶塑、灰塑等等,艺术内容形式多样包括民间传说、神话、戏曲故事等等。再如民间玩具大阿福、皮影、布老虎、布袋木偶等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精华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爱护民间艺术的品质。

四、科技环保创造美现代的社会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发展对一个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祖国在我心中》《科幻画》《能干的工程车》《信息联通》《飞机工厂》等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宇宙航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并增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培养想象力和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其中在《科幻画》一课里,结合我校正在进行的环保教育,以图片、录像、文字的形式,向学生挑明目前环境急剧恶化,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繁华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太高了。应该更加关注目前环境的破坏,不但要开发新的科技来处理现在的问题,还应该让所有人从现在,从自己,从小事做起,减少地球的负担,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而更应珍惜今日的时光,热爱生命,为建设祖国的未来而好好学习。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广阔世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识别能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在心...

以下为关联文档:

美术教材渗透多元文化因子美术教材中渗透着多元文化内涵,国内美术文化有民间古典绘画艺术,节日的风俗,民族特点,以及很多古典神话故事;西方文化的渗透有宗教信仰、礼仪风俗;教材改革后还添加了比较时尚的广...

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园美术教育2008年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 目标: 1、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像。多种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幼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2...

如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幼儿园面对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创办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当今社会的迫切要求,今日的生活教育是幼儿适应明日生活的准备,今日的生活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

如何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曾经一位教育家感慨地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教的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育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深受伤;教的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

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论文或者经验总结教育与管理的重要。 没有范文。 以下供参考,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何努力工作,取得的成绩,最后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工作总结就是让上级...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 1.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除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一、以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在教《卖报歌》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旧社会民不聊...

如何在小班角色游戏中有效渗透数学教育内容1、找朋友玩法:每个幼儿一张卡片,卡片中一半是7以内数组成的其中一个形式,另一半是7以内数;音乐响起,幼儿自己找到朋友后,大声说出一个数的分解与组合。如:2和5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