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智力培养

让游戏充满课堂——“认识米”教学实录与评析

10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案例实录及反思:小椅子的游戏]案例实录:(一)开始部分:我让幼儿每人抱着小椅子听音乐排成六列队伍,做小动物模仿操。师:上次我们做的模仿操还记得吗?幼1:记的。幼2:老师,我在家里玩过在小椅子上跳舞呢!幼3:我没玩...+阅读

【摘要】详细记录了 认识米 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体现知识与技能并存,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实践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知识与技能;游戏化教学;教学活动;认识米;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认识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4-65页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

,共分为三个部分:线段的初步认识;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认识米》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米的认识。教材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作单位估计或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分析教材,可将学习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可通过游戏质疑,学生主动探究后,明确告知学生: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米尺,明确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说明米的符号表示方法。第二层次,探究1米有多长?教材安排先让学生用米尺去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并通过诸如 1米大约有5支铅笔长 1米到我的胸口 课桌大约长1米 等交流,进一步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再要求学生 张开两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 ,用肢体动作把头脑中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表达出来,再次强化对1米的认识。而后利用这种认知,再去验证下身边还有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第三层次,让学生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少个1厘米,进而发现1米=100厘米,这既明确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又进一步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试一试 通过活动: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米?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建立正确的1米的长度观念,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过程:

(一)游戏闯关,温习旧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整节课的游戏好不好?请看大屏幕。2.第一关:精准小能手!ppt:用两根手指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师:举起你们的手幼儿教育m.smtxjs.

,比划一下吧。(选一名同学上前,指导纠正,集体比划,全班过关)

3.第二关:大家来找茬!

ppt:说说哪一种量法对?

生:第一个是错误的,它没有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生:第二个是正确的。它是从 0 刻度开始的,尺子放平了。

生:第三个是错误的,它的尺子未放正。

总结:测量物体时,我们要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放正,使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4.第三关:小小测量员!(提供学具:卡片,积木)

ppt 通关小提示:小组合作,分别测量卡片和积木的长度。

生:卡片长8厘米,积木长5厘米。(送出娃娃礼物)

5. 挑战小BOSS。

师:同学们已经连过三关了,非常棒!接下来的第四关,就有些难度了,你们有信心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ppt:你能想办法

,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吗?

师:看,第四关的游戏道具就在老师手里。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那根绳。你能想办法,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吗?

【教学通过安排三个闯关游戏,帮助学生有层次地复习之前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回顾1厘米大约有多长,复习测量物体的正确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测量。这些知识与技能,都是本节课学习《认识米》的基础。通过游戏情境设计,学生连连闯关成功,情趣高涨,此时顺势出示:你能想办法,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吗?借助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心理。】

(二)设疑解惑,寻求新知。

师:你能想办法,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吗?为了方便,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用你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小组讨论后

,学生演示汇报。

生:我用手中直尺,一截一截量出绳子的长度大约是80厘米。

生:我也用直尺,外加粉笔,每量出一截我就做个标记,最终量出绳子大约长85厘米。

生:我需要同组的同学帮我一下,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直尺一起来测量。师:上述同学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生:太麻烦了,换来换去,有的换多了,有的地方少了。生:不准确。生:量起来太累了。师:怎么改进呢?生:可以用那个。(指了指老师课前准备的放在黑板边的米尺。)师:通过实践,同学们发现,当我们想要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如果再用我们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厘米来进行测量,就有些太短了,那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ppt呈现)米,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当我们测量比较短小的物体的长度时,比如卡片和积木的长度,通常选用厘米作单位;当我们想要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

,如黑板的长,教室的宽等等,则要选择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ppt介绍米尺)这就是米尺。它和我们自己所用的尺子一样,上面也有很多的刻度线和数字,它的长度就是一米。在国际单位上,为了统一,米通常用m来表示,1米还可以写成这样。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那那么长的1米里面究竟有多少个1厘米那?你能在米尺上找一找吗?结论:1米=100厘米。

【通过设疑,小组合作,先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实际测量。学生自然首先会想到手中的直尺,利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实际操作后,学生便会对测量结果存在争议,对操作过程感到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同学就会打破原有认知,探索新的方法,发现教师隐藏的工具 米尺 。此时,教师进一步介绍米、米尺、米和厘米的进率等相关知识,完成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新建构。】

三、生活感知幼儿教育m.smtxjs.

,形成表象。

师: 1米究竟有多长那?我们先来感受下。

教师用米尺,摆放不同位置,感受1米的长度:横着放,竖着放,斜着放。

师:现在,回到我们刚刚的第四关,有了这个法宝,你能来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吗?

学生实际测量:绳子长度是1米。

师:(小组合作)在我们的周围,除了这根绳子的长度大约是1米,你还能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吗?进入我们的终极挑战,第五关!

小组汇报、交流、演示。

生:演示发现3张椅子的长度合起来大约是1米。

生:演示5个铅笔盒的长度合起来大约是1米。生:教室橱窗宣传栏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黑板的宽大约是1米。生:从我的肩到脚的长度大约是1米。【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寻找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在合作

,估测,实际测量活动中,学生慢慢会发现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这些物体有的是多个部分整合在一起,有的是一个整体,还有的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从而丰富学生对1米的长度观念的认知,加深感知,初步地正确地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四、游戏接力,攻破难点。

(ppt视频)拷贝不走样:传递米尺 张开两臂,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曾苦于:如何能让学生在大范围内,真正有实效地张开两臂,正确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经过思索,教师决定采用游戏形式 拷贝不走样 ,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再一次感悟1米的长度观念。为了更好地完成游戏,学生都很积极地感悟1米的长度,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持两臂间1米的距离不变,以准确地传递 1米的长度 。通过要求学生 张开两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 幼儿教育m.smtxjs.

,用肢体动作把头脑中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表达出来,从而再次强化对1米的认识。】

五、全课回顾,巩固练习。

师: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米?

【 试一试 通过活动: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米?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

第一,好的游戏化教学活动应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及创新和实践的机会。本节课,从导入开始,教师就以闯关游戏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测量,并顺势设疑,让学生自主探索测量 这根绳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实践,不断或完善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重组。在学习 米 的相关概念后,教师更是安排大量实践活动

,让学生寻找身边物体,不断丰富对 米 知识的认知。而后通过肢体动作,将脑中已形成的关于 1米的长度观念 的表象表达出来,从而再次强化对1米的认识。最后再通过实际测量黑板的长度,帮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用米作单位测量长度的方法。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知识学习与实践创新的完整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并创造性地在实践活动中使用新知识,边学边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第二,好的游戏化教学活动应既关注知识的传授,又关注能力的培养。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米的相关知识,建构1米的长度观念,联系米和厘米之间进率关系,注重空间观念的发展,又要引导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幼儿教育m.smtxjs.

,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建构与社会建构相结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安排多种活动,让学生自发地展开讨论,参与实践,合作式地汇报、展示结果,为学生提供组内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这些 我手探我求 的认知参与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使学生将数学看做一门重视思考的学科,培养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好的游戏化教学活动应实现传统学具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课件的制作是这节课的又一亮点。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精美的图画,动态的课件,神秘的礼物,配以欢快的音乐,为二年级小朋友创设一个闯关游戏的情境,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高涨。而后的每个环节,教师始终沿着闯关游戏这一主线,前后设立了三个小关卡,挑战小BOSS,终极大挑战几个环节,让学生步步推进,每过一关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后的游戏视频 拷贝不走样

以下为关联文档: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管理》考点评析1、安全生产监察的各类:一般、专门监察。 2、一般监察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监察。方式:不定期、按安全生产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定、根据举报。基本内容:...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英英学古诗》教学评析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理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当家作主站起来。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也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注...

《统计》教学片段与评析主持人简介: 林至元 中学高级教师,厦门教育学院初教室副主任。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导师、省课程改革学科组专家。 苏惠珍 现任厦门实...

主题开发话《荷花》教学实录[前言]刚上完叶圣陶的佳作《荷花》,不禁被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姿态所深深吸引,余兴未尽,今天的“小记者”习作指导课上,我又围绕着“荷花”这一话题来一次主题开发&mda...

小班美术游戏《吹泡泡》课后评析小班美术游戏《吹泡泡》是汤老师结合主题所生成的一个活动。整个活动老师设计以游戏形式进行,因为小班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