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六大原则,家长都做到了吗

03月27日 编辑 39baobao.com

[儿童孤独症家庭教育细节案例]背景:近些年来,儿童孤独症患者呈增多的趋势。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儿童孤独症患者典型特征是性情孤独 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为迟钝;有的则表现为恐惧胆怯,整日沉默寡言;也有...+阅读

家庭教育中的六大原则有哪些?很多人都是第一当爸妈,不管做得好不好,我们都应该点赞,下面看看家庭教育中的六大原则,家长都做到了吗?

一、“爱而不溺,严而不厉”原则

教育孩子要“爱而不溺,严而不厉”,被溺爱的孩子很多都不成材,有的还出现了家长很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是一个个溺爱的行为长期积累起来的必然结果。

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需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往往也是无止境的。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过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发孩子过高的欲望,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一旦父母无力满足其需求时,势必引起孩子的不满,致使难以管教。当其欲望强烈而又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这是每位家长需要注意的。

第二,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家庭的情况下,就尽量给予满足。如孩子要求给买一些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的儿童书画及必要的生活、娱乐用品,一般应给予满足。若家长一时难以办到时,应向孩子说明理由。在教育孩子时,家长既要积极为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创造条件,也要教育孩子注意节约俭朴,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不良习惯。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并不是说要对孩子要特别严苛,过分严厉也是不对的。我们所说的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如果“严”得出了格,就会走向反面,为此家长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又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的。要求四岁的孩子跟在父母身后走力所能及的路是可能的,但要求孩子与父母走得一样快一样远就不合理了。

其次,父母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若要求过高,孩子即使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也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最后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到,不能说了不算数,或者干也行,不干也行,而是一定要让孩子做到,否则就起不到教育效果。

二、宽严相济的管理原则

教育孩子应当“宽严相济”。要记住:批评是踩刹车,赏识是踩油门。批评孩子是为了防止再次犯同样错误,而不是为了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更糟。我们的家长常常喜欢在批评时强迫孩子,说你下一次要给我考多少名,多少分,不然就怎么怎么样等等.家长应该知道:强迫最多能达到您的目标,不可能超越目标,有时还会走向目标的反面。一味地批评孩子只会让学习的效率更低下,而适当的表扬会使孩子充满学习的信心,因此批评要与赏识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家长认为批评是教育,赏识不是教育,这是认识误区。

三、赏识努力而不是聪明原则

要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孩子后天的应该予以肯定。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却永远需要努力。所以,家长若想激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不是赞扬他们聪明,而是鼓励他们刻苦学习。聪明而不努力也会一事无成,努力+正常的智力也能成功,在平常家长就应该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赏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努力态度,赏识孩子为改善学习方法而作的努力。我们中国的家长都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聪明呀,漂亮呀什么的,这是一个误区。

四、不要进行破坏式批评原则

批评孩子时不要进行破坏式的批评,有些家长常常不注意这些,批评孩子时言语过激,甚至打骂孩子。如:骂孩子“笨得像个猪”,“你看看人家谁谁谁”,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

在中国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一味地指责;对错误进行反复的、连续性的批评;态度粗暴、言语苛刻、讽刺嘲笑,伤害伤害孩子的自尊、对其改正错误起着阻碍和破坏性作用的批评。这样的破坏性批评对孩子成长极为有害,孩子的心理是简单和开放的,没有足够的经验来使他对于自己的判断有信心,家长的破坏式批评往往会彻底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灵是单纯而稚嫩的,当家长采用破坏性批评以讽刺挖苦嘲笑等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时,会严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性批评针对的是人,就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冲突和矛盾,会彻底破坏亲子之间的关系。

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所谓“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

二、给孩子设定目标时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制定短期目标要量力而行,要使孩子“伸手够不到,跳一跳摸得到”。孩子这次考了30名,下次的目标就是28名,再下次25名……这样逐渐达成目标就能持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倘若目标设置的过高,孩子认为达不到,则会挫败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的短期目标实现了,离长期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有些家长经常把长短期目标相混淆,结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六、身教与言教统一的原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视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统一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而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新生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模仿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正如有人比喻说:家庭是第一个染缸,学校是第二个染缸,社会是第三个染缸,第一个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着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础上着色的,所以家庭这一道着色对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家庭生活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个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受教育者收获最大化,而不是让家长最大限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家长应该了解一些孩子成长发育的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教育原则,这样,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就会游刃有余,在收获孩子成长与成才的同时,收获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

以下为关联文档:

当前网络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山东省莱州市驿道镇中心幼儿园 侯秀妹,摘要:人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而助力于孩子成才的基础 教育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代在前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

康复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班级家长情况分析:我班7对家长来自于不同的城镇、农村。他们中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初中毕业生,也有的是小学生同时也有文盲。他们从事的工作分别是工人、农民、干部、.家庭妇女...

家庭教育今天晚上,我们学校举行了首届家庭教育节的开幕式和家长会。主会场在报告厅,由六年级的家长们参加,其余班级的家长们在各自班级看直播,主要聆听了平湖市心理健康专家田懋清老师的...

初入校门的小学生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作者:都海玉,孩子由幼儿园踏入学校,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转变。这个转变不单单是一个 由小朋友转成小学生的名词转换,更重要的是一个对自己身心各方都有实质性的该变影响,...

读《给孩子最好的家庭家庭教育》有感读完了王修文博士的《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反复思考着,就像俞敏洪董事长总结的,阅读王博士的这本书,就像听一位知心朋友娓娓讲述心里话,语言平实但都发自内心,让人受益...

特别的家庭教育环境育出的特别的孩子开学不久,我就发现班里有一个很特别的男孩子 小超。 下课十分钟,我要找他订正作业,却一直找不到他的人影,就问其他同学,小超到哪里去了?同学们笑嬉嬉地说: 不用问,准是去红领巾果园...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周广仁 ]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基础教育,对今后人生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家长对孩子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注重对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家长却忽...

共同携手,做好家庭教育,当好称职父母——新父母学校尊敬的老师和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小三班马俊攸的妈妈,很荣幸能够在此发言,也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家长真诚地感谢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孩子的...

做好家庭教育的引领,为家长排忧解难家访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它是联系学校与家庭关系的纽带,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促进家园更好的合作。上门家访能让孩子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家长感...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