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父爱缺失,BB心理问题

09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专家剖析心理问题低龄化]频频出现的学生抑郁、自杀等问题,让很多人不解。他们到底怎么了?其实,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都源于儿时埋下的隐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和亲子教育专家马健说,心理问题正逐渐呈...+阅读

当婴儿呱呱落地时,第一个与他亲近的人便是母亲,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母亲也承担了大部分的喂养、看护、教育的责任,而父亲则显得有些无足轻重。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家庭模式,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研究表明,在很多父亲打拼于职场,母亲全力照顾孩子的新型家庭模式下,宝贝越来越处于父爱缺失的边缘。令人忧虑的是,由于父爱的缺失,宝贝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奇怪的小病人

2岁半的小宝,爸爸是某公司经理,因为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通常,爸爸早出晚归,父子基本见不到面。小宝只是偶尔才能在电话里和爸爸说上几句话。渐渐地,小宝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常常惴惴不安地问妈咪:“爸爸为什么不回家呀?是不是不喜欢我啦?爸爸不要我怎么办呢?”妈咪也发觉小宝近一年来经常烦躁不安、喜欢哭鼻子、爱发脾气、动不动就撕书本、摔玩具、并伴随有食欲不振、难以入睡、经常做噩梦,有时还从睡梦中惊醒等问题。更让妈咪担忧的是,小宝总指着头部和胸部说自己难受,有两次竟然昏倒在地。奇怪的是,看起来健康状况出现严重问题的小宝到医院做了非常全面的检查,居然没有发现任何健康问题。

来自心理学的病因解析

在孩子心目中,父亲是力量、智慧、刚毅、坚强的象征,有父亲在身边,孩子就会觉得安全,生活也会更加充满温馨和快乐。父亲的坚强和刚毅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也是孩子一生赖以获得安全感的依靠。相反,如果孩子无法从父亲那里获得安全感,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小宝的病因就在于缺少父爱,缺少安全感。

与妈咪迥然不同的养育风格带给宝贝全新的爱的体验

妈咪是宝贝获取食物和安全的最初来源,因此妈咪和宝贝之间的情感联结最牢固。年轻的爸爸往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专心地赚钱养家,从而忽略了“为人父”的作用,无意中减少了和宝贝相处的机会。但是,无论是从家庭的和谐还是宝贝的健康成长来说,让爸爸参与宝贝的成长,与宝贝融为一体都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粗线条的父爱,还是细腻的母爱,对于宝贝的健康成长都像空气与水一样必不可少。

在与宝贝的交往中,爸爸的风格常常不同于妈咪,妈咪可能更多地使用温馨的语言,轻柔的抚触和宝贝进行交流,爸爸则更喜欢在嬉戏中与宝贝交流。爸爸有力的臂膀是宝贝安全的港湾;爸爸用带有胡碴的脸轻轻地触碰宝贝,会让他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

帮助宝贝形成良好的个性,塑造良好的行为

与妈咪相比,由于男性自身的特点,爸爸具有更为坚毅、勇敢、独立、自信、果断的特征。爸爸参与孩子的成长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使孩子的个性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比如和孩子游戏时,大多爸爸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来影响宝贝,爸爸还喜欢鼓励孩子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孩子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这样的交流方式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

如果在年幼时没有得到爸爸的关爱,孩子长大后往往伴随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自信等问题。一个好的爸爸会把妈咪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让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秘诀

促进宝贝形成良好与健康的性别角色

在家庭中,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影响。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一个全心参与他们成长的爸爸都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向正常的性别角色发展。在和男孩子的交流中,爸爸的严格要求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承担责任,男孩也会更好地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而在爸爸和女孩子的交流中,也可以让她从小接触到良好的、明确的男性榜样,并分清男女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女孩子的女性气质。正是在爸爸妈妈的衬托和对比之下,孩子才会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涵义,帮助孩子学会扮演健康的性别角色。

悉心的父爱,增进家庭关系的桥梁

“新手爸爸”通过照顾宝贝,如细心地给孩子喂食、洗澡、哄孩子上床睡觉,给孩子讲故事,在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宝贝的成长倾心付出的同时,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成为更负责任的好爸爸,好丈夫――

爸爸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养育了自己

通过照顾宝贝,爸爸在与宝贝交流的过程中才会真正感受到宝贝和自己的亲密程度,感受到宝贝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关系。那种惊人的感情共鸣也会随之渗透在父子之间。当更多的男人成为爸爸,并尝试参与孩子的生活时,他们会真正体验到自己当爸爸的价值,并因此认识到爸爸这个词的真正涵义――连接家庭关系、抚养宝贝、情感参与、给宝贝更多的安全感、给妻子更多的支持与理解。换言之,爸爸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养育了他们自己。

爸爸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深地理解妻子

通过养育孩子,爸爸会更加体验到妻子的劳累,明白照料孩子其实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当年轻的妈咪给丈夫机会单独照料孩子时,丈夫就会明白每天晚上妻子那样筋疲力尽的原由,从而体谅妻子的不容易,对妻子多一份理解,并主动去承担适合自己的一些家务劳动,而妻子也会因此感受到丈夫的关心,并因此得到充分的休息。当然,夫妻感情也会在这样相互体贴的过程中更加融洽。

父母联手为宝贝共筑爱巢

成功的父母都知道,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夫妻间需要经过无数的考验。做父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又不断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如果夫妻双方能够有商有量,互相谅解,互相帮助,那么这个新生的三口之家的家庭关系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健康地成长起来,夫妻关系也会因此更加趋于成熟。

从家庭治疗的角度看,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以及夫妻之间的关系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比如,夫妻关系的疏远会导致母亲或父亲与孩子的关系过于亲密,母亲对孩子过于关注就会忽略对丈夫的关注,诸如此类,任何一种家庭关系没有处理好都会导致家庭关系的不平衡,产生各种不良后果。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部分,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往往有特别敏感的反应。即使是宝贝很小的时候,他也能敏锐地察觉到父母之间关系的细微变化,尽管他们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当前的许多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丈夫远离妻子或同妻子沟通不够时,妻子对丈夫的思念等各种情感都会“传递”到孩子身上,长此以往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心理影响。如果能让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就体会到来自父母双方的完整的爱,就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宝宝永远快乐的10个建议

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孩子渴望母爱,也一样渴望父爱。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家庭是父母精心共筑的爱巢。在这个爱巢里,宝贝从父母身上获得人生的第一个信任感――正是这种信任感让宝贝相信人与人之间存在温暖和爱的可能。

给父母的贴心提示

1.夫妻之间永远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对方。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完整的父母的爱,他们才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进而养成更自信的人格。

2.当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夫妻之间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彼此的观点,然后再共同商讨一致的教养方式,给宝贝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专家简介

方哓义 北京方景中泰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多年致力于家庭关系与儿童成长的学术研究与实践,为家庭治疗与咨询领域国际知名专家。长期与EasyFamily快乐家庭辅导中心合作进行“父母教育效能”,“任性儿童管理”,“亲子关系促进”,“感觉统合失调训练”等项目的咨询与治疗。

以下为关联文档:

儿童心理问题暴露教育危机刘宝森心理专家指出,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为重中之重,然而目前一些家庭的错误教育观念却成为了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中以“爱的名义”的家庭教育尤为典型。...

父爱在儿童心理的位置3、 对父亲缺失的其他相关研究 3.1 、父亲缺失与儿童的分离-个体化发展 分离-个体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进程包括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进程。分离,指婴儿从一个安...

化解儿童心理问题的好方法生活中,父母往往对自己孩子的发热、咳嗽、打喷嚏过于关注了。无可厚非,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生理疾病的确是头号敌人。而单纯关注孩子身体状况是不够的,一个真正健康的孩子,不但要...

怎样发现宝宝的心理问题我的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以前在家我们不觉得他有什么问题,但是进了幼儿园后和别的孩子一比,才发现他在许多方面都不行,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发现他是否有心理问题?怎样帮助他?(...

儿童不断眨眼因心理问题抽动症是指身体任何部位的一组或一群肌肉发生不自主的、重复、快速地收缩。多发生于儿童时期,以5-12岁的男童最为多见。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抽动症的主要表现为:眨眼、挑眉、皱...

心理问题要早发现早解决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是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要问老师: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坐得住,能否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是不是经常有小...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

愉快迎战孕早期常见心理问题怀孕了!它是每一位女性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怀胎十月,她们不仅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灵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震撼,随之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要知道,孕育一个小宝宝,只靠充足的营养还不够...

过早入园需慎防心理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众多父母的坚定信念。无论是早有计划还是跟随大流的,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身心成长就会越快越好。...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