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 一、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论断,教育活动始终以学生...+阅读
孔子教我教语文[汤友明-原创] [内容提要] 孔子语文教育的成功,得益于:①高瞻远瞩地将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治国、平天下”的人才,②采取各种方法循循善诱地教导学生。我们这些现代教师应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关 键 词] 孔子 语文教育 思想 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突出的有:冉有、季路;言语突出的有:宰我、子贡;文学界突出的有:子游、子夏。孔子被后人誉为“大成至圣先师”,而记载他言论的《论语》在后世评价很高:“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些成就的取得,我认为,得益于他良好的语文教育理念。我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高瞻远瞩定目标——“学而优则仕” 孔子认为学习的作用很大。《子路》:“一言可以兴邦。”说话与国家兴衰关系密切。《阳货》:“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心知人。 正因为学习的作用很大,孔子便删定六经作为教材,教导自己的弟子认真学习。孔子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史记·滑稽列传》)这里,孔子把学习六经的作用提到了治国的高度。 如:孔子认为《诗经》的作用有七点。《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学习《诗经》作用可谓大矣: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可以提高人们观察社会的能力,可以使人与人合群,可以抒发心中的愤懑;近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可以用诗中的道理侍奉君主;而且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这七个“可以”,就是《诗经》的七点作用;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于情绪美感的,关于社会生活的,关于语文知识的和关于文学修养的。所以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季氏》)不学习《诗经》,就不善于应对,就不能办好外交。 又如: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即:不学习《礼》,便在社会上无法站稳脚跟。 那么,孔子确立了怎样的培养目标呢?我将它们概括为三点:
1、倡导“文”“雅”,反对巧言。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又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颜渊》)文采和内容同等重要,好比虎豹和狗羊去掉了身上有花纹和色彩的毛后,这两类皮革就是一样的了。这说明孔子追求语言富有文采。《论语》是孔门弟子与孔子的对话记录,有些带有故事性,人物的神态描写也十分生动逼真,这正是孔子及其弟子讲求文采的证明。 孔子还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即礼赞时用的那些《诗》、《书》里说过的,都是雅言。如结婚时礼赞用的“之子于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孔子要求以周礼的仪礼作为行为规范,以《诗》、《书》的文辞作为标准文辞。 孔子反对巧言。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花言巧语,一副讨好的脸色,是很少有德性的。又说:“巧言乱德”。确实,直到今天,那些花言巧语、阿谀献媚之人,无一不是吞噬社会正义的毒瘤。
2、倡导“仁”“礼”,讲求诚信。 《宪问》:“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言与德关系至为密切。“德”从何来?靠“仁”和“礼”的倡导和实践。仁与礼的倡导,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 一部《论语》,涉及“仁”的有58章,提到“仁”字的有百余处,可见孔子对“仁”的重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仁”,合周礼的就叫“仁”。 仁,又是礼的核心。《颜渊》:“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于周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于周礼的言论不听,不合于周礼的话不说,不合于周礼的事不做。所谓合周礼,就是合乎奴隶制社会的种种礼仪。 《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并用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想入非非,犯上作乱了。博学于文,必须约之以礼,说明学文与习礼是紧密结合的。 有仁爱之心,有好的礼节,还须讲求诚信。《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开始我对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子路》:“言必行,行必果。”言语和行动,行动和结果是紧密相连的,有此言必然有此行,有此行必然有此果。言行一致,就是诚信。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才算是好学的人。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诗》《书》等文化知识来结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仁德。可见,诚信交友有助于自我修炼仁德之心。
3、养就“德”“才”,从政治国。 孔子说:“仕而优则学...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主张主要有哪些
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治国以礼”(《论语·先进》)、“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的政治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称颂.而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更是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教育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辉.下面笔者从首创私学和教学思想两个方面来谈谈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一首创私学,广收门徒孔子的一生,大部分从事教育活动.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家.孔子本来也想从政,但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曾经多次谋求出仕,但遭到权贵的排斥,因此最终未得重用,甚至不得不出走国外.虽然鲁国的掌权者也曾经想拉拢他,但他认为他们不走正道,不愿合作,于是退而在家讲学.他是最早创办私学,进行私人讲学的人.孔子办学,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在他30-35岁之间,第二个时期在37-50岁之间,第三个时期是在他的晚年,即68-73岁之时.他的私人讲学非常成功.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些弟子有许多是从远方慕名而来的.七十二位贤者,有的以学问闻名,有的成为当时诸侯国的卿相.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而设,所谓“学在官府”,不仅奴隶和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就是奴隶主下层也很少受到教育.而孔子兴办私学,广收学徒,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即一个人不管他出身如何,都有权接受教育.孔子收徒,学费很低,只要“自行束修以上”(《论语·述而》),就收为弟子.“束修”就是十条干肉.比较贫寒的平民,只有交得起十条以上的干肉做尊师礼,就可以接受教育.十条干肉,一般的家庭还是准备得起的.这样就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为普及教育开创了先河.由于孔子兴办私学,不分贵贱一律施教,使许多出身低微的平民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从而也就有了成贤的机会.由于孔子率先兴办私学,使得后来私人讲学的风气盛行.春秋战国时期“处士横议”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可以说与孔子开创私学有很大关系.孔子首创私学,“有教无类”,这是孔子对教育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二教学思想,为人称道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孔子在他一生的教学经历中,总结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既有关于“教”的,也有关于“学”的,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教学思想.其中有许多教学思想虽然时隔两千多年,至今仍有借鉴之处.对于学习方法,孔子主张要博学、多练、经常温习.《论语》开篇首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就是说要多学知识,而且要复习训练,否则,学过的知识就不能巩固.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里面其实也包含了复习巩固的意思.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旧的知识积累得多了,就能够产生新的见解.所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这些话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巩固知识.孔子还认为,不仅要博学多练,温故知新,而且还要经常思考,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他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他一方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曾说“吾尝终日而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里孔子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明长时间的空想是没有好处的,不如学一些知识,再去思考.另一方面,孔子又强调要勤于思考,他对那种不认真思考的学生表示没有办法.他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就是说,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考,要经常问个“为什么”.由此可知,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光思考不学习也是行不通的.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得.孔子这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至今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在学习态度方面,孔子主张一个人对待学习要老老实实,谦虚好学.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意思是,学习知识,弄懂了就是弄懂了,没弄懂就是没弄懂,千万不可不懂装懂.在学习上,要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的精神.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一定要虚心向人请教.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耻下问”,要做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论语·泰伯》)同学之间遇到不懂的可以相互请教,老师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学生请教,大学者、大专家遇到不懂的也可以向普通老百姓请教.孔子自己就是谦虚好学的典范.他虽然学识渊博,但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虚心向别人请教.《论语》记载,“子入大庙,每事问.”(《论语·八佾》)他曾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论语·子罕》像孔子这样博古通今的大教育家,尚且说自己“无知”,“空空如也”,其谦虚之态不言自明.孔子好学是人尽皆知的.他曾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在此,孔子说明,自己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而是通过好学才有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未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这是孔子对自...
志公教育的教材怎样
志公教育专家投入大量精力结合历年考试的热点问题、命题趋势为广大考生编写了以下教材:1.2013年志公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标准教材《申论》 2.2013年志公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标准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3.2013年志公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标准教材《申论真题实战演练与模拟预测》(真题+预测题二合一)4.2013年志公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标准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演练与模拟预测》(真题+预测题二合一)不仅专业,而且具有针对性,志公专家花大量时间对考试大纲、历年的出题规律以及命题特点等进行了极其深入的研究,专业系统的辅导一定能让广大考生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为关联文档: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 文章不仅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而且孔子作为中...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不论学生的等级阶层如何,都有资格接受教育。因为春秋时期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孔子的这个观点促进了私学的兴起,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后世的教育观点因此而起...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论述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受到的启发教学方法: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德以育人 启发诱导 诲人不倦 言行一致 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学行结合 温故知新 虚心好学 实事求是 以学为乐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启发:教育的目的是...
谁能帮我补充下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小结这个暑假,我为社区做了一天的义工,虽然辛苦,但是却体会到了帮助别人时收获到的从没有过的快乐。 刚开始我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后来听说社区里的吴奶奶一个人居住,于是我决定去吴...
谁能帮我找社会实践报告!计算机方面的2007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计算机专业 2月12日,我乘坐公交车出发于早上8:00准时来到交大慧谷天域时捷等公司。首先,我与天域时捷肖经理见了面,肖经理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
谁能帮我写一份入学教育啊?入学教育(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堂 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老师非常欢迎你们。 二.教师向同学们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 按时到校上课 2. 学...
孔子教育思想的名句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意思: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性情都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子曰:“有教无类”。 意思:不管什么人都可以...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老子的中心思想《老子》中心思想:无为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