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现在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04月13日 编辑 39baobao.com

[对网络教育的看法]Directions: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position on the topic: My View on Online Education.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阅读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

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

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

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

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中国式教育的情况及未来走向

一,用“我还不是为你好”来杀自由;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只有1个小孩!于是这个生命就得承载这个家庭的所有希望!孩子一出生许多父母的狂想开始了。他们希望,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或者压根儿就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狂想,能够由自己的子女来实现,如是以爱的名义,一场旷日持久的虐待开始了。刚学会发声就要背唐诗,背口诀,能跑能走的时候,就要被强送去各种培训班学习五花八门的各种本领。在中国式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下,生命一诞生,就成为了强者的工具,就像贪婪的民间耍猴者得到一只新猴崽!有的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放弃生活,倾家荡产,不惜代价,甚至灾绝人性的开始了中国式教育。孩子上学以后,学校以爱的名义,把孩子变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

成绩、名次、重点学校、北大、清华成为孩子生活中唯一的目标,为此必须付出一切。按照家长和学校的意志,成为考试的机器。而所有这一切,从来没有人考虑是否是孩子所需要的?“我们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们对孩子们唯一的期待。但考上大学以后呢?“你看我念了大学,有了学历,结果还是没当个象样的官,所以你念完大学,一定要当大官!”这是另外一部分高学历家长的说法。于是,从帮孩子选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父母,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这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家长吩咐,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长询问,终于沦为家长实现他们未泯理想的工具。

二,用物质刺激来诱导拜金主义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现在,中国的教育模式实际就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教育──筛选胜利者,淘汰失败者,学校之间激烈竞争,胜利的学校盲目扩充、大量招生,失败的学校生源流失、难以为继,人力资源与财富资源越来越集中在某些优胜的学校,胜利的学校与失败的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的差异将越来越大,这将出现什么结局呢?教育决定未来──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成员的途径,教育的水平决定学生将来的生存能力,个人的生存能力不仅关系社会的繁荣稳定,而且关系家庭的和睦幸福,家庭的和睦幸福则关系下一代的教育环境,如此循环,无穷无尽,要么是良性循环,,要么是恶性循环。可想而知,如果我们今天为社会提供贫富差异的教育服务,那么明天必将出现一个更加贫富悬殊的未来社会!三,家长代替孩子做主,扼杀了独立和个性;对于中国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就要选择自己的方向或专业,通常都会选择一个能使他们进入名牌大学,选择一个可能他们根本不是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家长会劝他们选一个更有“前途”的专业,或许这个专业他们并不喜欢,一个学生可能会选择会计学,因为他知道这个专业可以让他自己更有可能进入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但是他可能真正爱好的是化学,而且学得很好。令人感到难过的是,在他们想方设法进入好的学校后,他们不能改变专业,而且毕业后还在这个领域工作,也不会想着寻找机会尝试他们真正想做的事情,这大部分是来自父母的压力。所以通过与教育体制的博弈进入一个名牌大学,中国的学生们整体否定了自己,拒绝了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机会。例如,要进入一所顶尖的MBA学校,学校会用考试分数的高低来选择学生。但是高分的申请学生却不等于最好的管理人才。一个小学老师可能有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些标准化的考试,但一个投资银行家却因为昼夜不停的工作而没有时间准备考试。

那么,结果是小学老师在MBA课程的考试中击败了投资银行家。但是从这些学校找聘的公司最后会发现,这些毕业生根本不具备攀登商业管理阶梯的必备素质。四,“功利主义”教育,让孩子从小缺少公德心;2011年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原因则是母亲没有按时将钱寄送给他。重伤的母亲胃和肝被刀刺破裂,在重症监护室医治8天才转到普通病房。而汪某在日本读书5年,没有打工,生活费、学费完全靠家庭负担,每年约开销30至40万元人民币,汪家甚至举债养活儿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路上,父母们经历悲喜,而民众则开始反思,操持孩子人生的“直...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什么普遍的问题

家庭教育必须要回应时代的这些影响,用传统的一套,很难教育今天的孩子。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习惯于训斥,习惯于对孩子的灌输,在今天的孩子看来,这是最不可取的,也是最无效的。笔者认为,对于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四个问题必须认真思考。

一是目标,每个家庭都必须认真思考,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更确切地说,在世俗功利的成功目标和健康快乐的人生之间,到底选择什么?事实上,真正成功并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要给孩子打好基础,把他的人格和基本价值观培养好,孩子的成功就有了保障。如果只是一心追求表面的成绩,忽视了潜能的发展,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是关系定位,怎么看这个孩子,把孩子当成什么?以前家庭教育的思维是无论茄子、萝卜、土豆还是苹果,都按照苹果的模子去塑造,现在这种思维行不通了。家庭教育要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独特的、能动的、有潜能的。每个孩子都是发展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潜能,关键是如何发挥。

三是对孩子的态度,最重要的是区分接纳与赞赏的不同。对孩子的言行你可以不赞赏,但要理解和接纳他。如果你不理解不接纳,就失去了与孩子对话的基础。在这方面,很多家长,包括家庭教育理论都强调沟通,但沟通只是解决了家教方式的问题,沟通的前提、基础仍然是理解和接纳。

四是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定要改革家庭教育的方法。在中小学阶段,智力不是影响成绩的基本条件,影响成绩的是动力和习惯。家长应该知道,说教、训斥未必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对于孩子而言,学习的动力来自于求知欲望和成功欲望,家长要善于通过鼓励,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成功欲望。在习惯方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也就是专注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还有严谨的态度很重要。此外,对于孩子的表面成绩而言,培养孩子的智能结构、心智能力更为重要。

最后,笔者还想呼吁,家长应对家庭教育做一些研究。如今,关于家庭教育,不断有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思想涌出,很多家长如获至宝,但是往往未见得就能奏效。家庭教育很复杂,社会环境、家庭状况不同,同一种方法可能培养出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家长们应当用心做些研究。

中国如今的教育趋势是什么

1、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更加广泛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一共发生了四次产业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经影响了许多领域,整个社会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而在教育领域,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影响也日渐凸显,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学业务开始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2、教育培养目标转向能力培养为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和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着极大的不同,在未来许多职业将被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取代,许多新职业将产生。传统上的教育是主要以知识传授和理解为主的,但在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在未来靠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为主的工作将全面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整个教育体系的目标必须全面地加以调整,由知识记忆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更加注重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将加以调整。

3、混合式学习更加普遍混合式学习是指面对面式的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不单是两种方式的简单混合,而是混合多种教学设备、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习策略与评价方法、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多种课程和学习资源等。混合式学习汲取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比单纯的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更有效,在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方法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记录跟踪等有突出的优势

4、学生的培养将更加个性化个性化培养是指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特点而采取针对性教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工业时代学校统一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学生培养模式相对应的一种培养方式。

5、学习更以学生为中心在工业社会所形成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支配地位,整个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作为受教者的学生更多时候是被动接受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安排,而教师的教学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安排统一下进行的,学生学习缺乏缺乏主动性。但随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正在越来越以学生为中心。

6、学校的办学模式将发生改变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学校办学形式主要经历了农业社会组织形式相对松散的模式和工业社会标准化、系统化和统一化组织严密的模式,而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的办学模式开始进入了追求个性的时代...

以下为关联文档:

国外教育家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在格塞尔的孪生子爬梯实验中,孪生子之一的T从46周开始,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第52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而孪生子C到了第53周时,即使有人扶着也不愿尝试爬梯...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看法1、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

对于教育问题现在的家长是如何看待的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

教育学案例分析谈择校现象的看法:1请你对热衷择校的家长提出参家长热衷择校无可厚非。择校出发点是好的,因为学校层次不同、方向不同、优势不同,择校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发展;择校行为也是对的,因为增加教育投入,发展均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而在学...

我对双语教育的看法作文1000[摘 要]:最近几年,双语教学在高校普遍开展起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说来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本文从高校双语教学的基本认识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双语...

你对中国的应试教育有什么看法中国的应试教育对人的发展,对社会风气的影响都很不好。简单粗暴的考试扼杀了创造性和想象力,以功利主义为导向的指挥棒,扼杀了追求知识的纯粹性,导致整个中国缺少探求真理的氛围...

写写母亲对你教育的看法300字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书面中国教育问题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当然我也有两个小孩现在正接受教育。我有些个人的认为。中国的教育问题应该分为几个方面来讲。教育资源方面:本应所有的孩子都是...

对养成教育的看法对养成教育的看法,怎样做才能使养成教育评价起到作用:养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们都能够理解,大家应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那么在实践...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