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东至县大渡口镇挖沟小学 韩姣娜 记得我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时,态度非常认真。备课时把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上课...+阅读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
(一)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
(二)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开发并训练批判性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现实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我深深感到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人都看到过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但没有谁能像牛顿那样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往下掉?正是由于牛顿的这个问题才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博采众长,涵摄百家,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郭沫若推翻陈见,横空出世,为曹操和武则天翻案,首先得益于他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如果不学无术,却指望“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一下子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相反,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开发训练批判性...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江宁区江宁小学 杜云珠 【内容提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本文就问题意识培养所要遵循的原则及策略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努力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关键字】问题意识 敢问 善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作为思维的驱动力,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积极去学习知识,知识的获取对于他才有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也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问题意识非常科学而辩证的阐述。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在国外,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更是受到广泛的重视。许多家长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考了多少分,而是问了什么问题,现在许多国家推行“发现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模式和方法,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探究、发现活动,培养问题意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可是,综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却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了。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学生提问能力弱呢?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是在做“学答”。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孩子们习惯了听老师教授,老师们也习惯了让学生听自己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把一个个问题帮助孩子解决消化,孩子们也就没有了问题,也就不再想还有什么问题,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形成不愿思考,甚至不会思考,他们的探究意识,创造意识也就在“没有问题”之中逐渐倒退甚至于走向泯灭。教师总认为把学生教的都没有问题,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实际上恰恰是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孩子特有的财富。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尊重学生主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明确地阐述了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支配、控制、主宰学生,应尊重、鼓励、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2、立足阅读文本。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文本既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凭借。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轴心只能是文本,教师的导问和学生的发问都应立足于阅读文本,在文本的基础上质疑、生成、拓展。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策略。
1、营造质疑氛围,增强提问勇气,使学生敢提问题。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使学生形成一个观点:“提问”是教师的事,学生的事只是跟着都是的问题“答”,因此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首先要使其转变观念,“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可以问教师、问课本、还可以问专家、问教授、问权威,可以当面问,可以写信问,还可以打电话甚至上网问。其次,教师要营造质疑氛围。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不能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鼓励学生有不同于课本的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热情,对学生新奇怪异的想法我们要加以保护,决不能随便予以否定,遏制及嘲笑。形成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让学生以问倒老师、课本为一种光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宣讲故事,培养提问兴趣,使学生想问。在中外的名人中,有许多是因为对前人的学说提出挑战,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比如陈景润就对华罗庚的学说提出了质疑,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建立在对亚里士多德的天动说的质疑上等等。另外,有很多的发明创造就是从问“为什么”开始的,如牛顿的...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针对学生来说,问题意识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认真研究,从而针对某个方面提出问题的思想准备[1]。这种心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从而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室本文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1、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情况为了详细准确的了解高中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在山东省某市的一所高中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年纪均分发150张调查问卷,其中高中一年级收回145张,二年级收回144张,三年级收回147章。随后笔者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大约只有12%的高中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做到不懂就问,偶尔的同学占到了36%,而很少问甚至从来不问的同学则占到了42%,从这项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到了什么程度!
2、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针对于这个问题,上面的调查问卷中也设置了这一内容,学生很少提问的原因主要包括,不愿意问或者不会问,这一比例大约占到了50%,其次就是觉得没必要问,这些同学的比例占到了大约30%,还有的同学是因为不敢问,比例占到了15%,还有同学因为其他的原因。而问卷中涉及到的“你觉得向老师提问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怕老师批评的同学最多,大约有45%,还有的同学是因为怕同学的嘲笑,这些同学的比例大约有23%,而只有25%的同学表示无障碍。并且如果遇到自己的见解和老师或者同学有冲突,将近一半的同学选择接受他人的意见,还有10%左右的同学选择沉默。勇敢的说出自己的观点的同学只占了不到30%。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1、为学生的提问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根据调查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同学不题并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而是因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怕老师批评或者同学的嘲笑,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心理的这种恐惧和心理压力。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发挥出最佳的水平[3]。在这期间老师对待同学的态度是很关键的。比如有的学生问的问题可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可能是不合理的,但是身为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回答。不能学生已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迫不及待的打断学生,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此外,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小故事来让学生放松,据说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生“复数”这一节的时候,因为很多学生咋一接触虚数单位i,感到很难理解,这是这位教师就对同学们说:“我有一个儿子,他从小就把我当作心中最伟大的人,无论他取得什么样的收获,总爱说是在我的影响下取得的。有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问他‘你父亲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厉害吗?’他说是的,因为爱(i)和父爱(-i)的力量是伟大而神奇的!从那以后啊,我就爱上了这个爱(i)和父爱(-i)。”老师边说便用手指着黑板山的i和-i,同学们听了顿时就活跃起来。
2、为学生制造一些提问的环境数学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积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设置一些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有一种确实有问题要问的感觉。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确让学生感到又题的欲望,那么说明教师的“计谋”就成功了。比如在讲“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可以这样说:“大家都知道,如果平面内一动点P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等于1,那么点P的的轨迹就是抛物线。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比是一个不等于1的常数,那么P的轨迹是什么?”这时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后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有两种情况:大于一或者小于一,这时学生就会有疑问,这两种情况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个自己的结果是什么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一步步对学生循循善诱,让他们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般都是“师尊生卑”的情况,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总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样子,师生之间的距离过大,不但美感产生不了,还会衍生出很多莫名的生疏感,让一些“心智不坚定”的学生即使有问题,也碍于种种原因放在心里,不敢说出来,让问题越积越多,甚至耽误学习的进度。因此教师不妨在课下多和学生聊聊天,拉近师生距离,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彼此的距离感缩减或者消失,让学生可以向和朋友说话一样,轻松加愉快的向老师提问。结束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学生的“合作者”,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齐头并进的过程,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领路人的模式。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从“沉默寡言”的状态中走出来,遇到问题敢于发问,对于不理解的地方敢于质疑,做一个真正“活泼开朗、爱说话”的学生。
以下为关联文档:
谈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重要地位。正如爱因斯坦强调的:“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 然而在今天,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益萎缩,即便是有问...
学生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目前,思品课教学依然存在着以教师讲解、提问和分析为主,学生只听不想、只听不问的现象。这样禁锢了学 生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难以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本...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逆向思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一。 在做综合题或者几何题的时候,逆向思考,即从结论入手思考,往往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中,并能快速找到这个题的关键所...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功(教育)》 2011年18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李重阳 【摘要】:《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
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年级 何桂兰 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问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