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教学方案

谁有作轴对称图形的教案 !要最新版本的

03月28日 编辑 39baobao.com

[四下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图形的对称》反思]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数学的学科特点是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阅读

12.2 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够作轴对称图形;

(2)能够经过探索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

(3)能够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函数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能够作轴对称图形;

(2)能够经过探索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

(3)能够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用轴对称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1 观察图片(教材中的图12.2-1~12.2-4). 操作:自己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图案,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纸,看看你得到了什么?改变折痕的位置再试一次,你又得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观察图片,动手操作、观察所画图形,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 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组织活动,引导学生作以下归纳:

(1) 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2) 新图形上一个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3) 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活动2 问题 如图

(1),已知△ABC和直线l,你能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吗? 图

(1) 图

(2)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独立作图,最后交流想法.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只需要作出点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再连接就可以了.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作对称点的方法.如图

(2),作点A关于l的对称点的方法是:

(1)过A作l的垂线垂足为O; (2)连接AO并延长到A′,使A′O=AO,则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最后进行归纳.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3 巩固练习:课本41页练习.

二、观察操作,主动探索,研究坐标系内的轴对称 活动4 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已知点以及对称点,并把坐标填在表格中,你能发现坐标间有什么规律? 已知点 A(2,-3) B(-1,2) C(-6,-5) D(0.5,1) E(4,0) 关于x轴对称的点 关于y轴对称的点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动手画图,观察各个对称点与原来的点之间坐标的关系,经过讨论得出规律.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作标是(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作标是(-x,y). 教师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探索,观察猜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活动5 问题 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图形.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根据活动4中发现的规律,首先求出点A、B、C、D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然后再连接对称点即可. 教师活动设计: 本活动主要巩固加深学生对利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理解,所以要特别关注学生对对称点的坐标的求解过程.

三、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问题 如图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 教师和学生活动设计: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索:在街道上找一点C,使得AC+BC为最小.通过学生活动,使他们懂得:只有A、C、B在一直线上时,才能使AC+BC最小,这时作点A关于直线“街道”的对称点A′,然后连接A′B,交“街道”于点C,则点C就是所求的点. 学生自主探索其中的原因(原因:在直线l上取异于点C的点D,由于l垂直平分AA′,所以得到DA=DA′,所以DA+DB=DA′+D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到DA′+DB>A′B,而A′B=A′C+BC=AC+BC,于是有AD+DB>AC+BC.)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1.作轴对称图形; 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作业:习题12.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上:《复习观察物体、对称》教案 小学数学二上:《复习观察物体、对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2、进一步让学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像。

3、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

4、进一步培养学.....·《观察物体》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物体》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的,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第2课时:观察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观察3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能辨认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不同形状,并能画出看到的图形;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人教版:对称、轴对称图形 教案设计 人教版:对称、轴对称图形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观察物体 镜面对称 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观察物体 镜面对称 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以下为关联文档:

托班教案:找图形宝宝活动目标:1、培养小朋友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的识别能力。2、采用敲击小鼹鼠的游戏方式,能迅速在一组图形当中找到大小、颜色或形状等与其他图形不一样...

中班有趣的图形科学活动教案是什么版本1. 《有趣的图形》是人教版幼儿美术。 2. 活动目标 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

大班认识图形里面数字宝宝教案数字变化后、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顺序。 3? 五:1,双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13579 2468 2,幼儿数出: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幼儿逐一观察每个有数字宝宝组成的图形: 一:数字宝宝 教...

培优新帮手五年级图形的面积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

幼儿小班教案小图形要回家活动设计背景 因主题教育书中有相关的图形内容,为加深对图形理解和认识,故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 认识长方形。 2. 辨别正方形和长方形,感知两者异同。 3. 进一步了解数字1-...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怎么写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

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完全重合 完美对称——《轴对称图形》磨课有感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试教、说课、上课三个环节,使自己对于这节...

二年数学轴对称图形评课如何体现四基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