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一个月减掉20斤肉的减肥历程和心得]算一算我也算一个月多一点减掉20斤肉的吧,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减肥历程和心得。本人是被朋友嫌弃脸肿的又大又圆越来越丑,从1米84身高110斤到160斤周围朋友几乎都快要认不出...+阅读
秦晓华 ]其次,要做一个快乐的善于反思的研究者。反思为什么是快乐的?因为它是一时之痛,长久之乐。回顾自己的从教经历,失误很多,几乎是一部《忏悔录》的份量。我至今保留着一封学生的来信,并时常拿出来看看,因为它促使我第一次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深刻反省。这封信是一个叫李荔的女孩子写给我的,当时她任班长兼数学科代表。有一天,我正在批改作业,数学教师怒气冲冲地来找我说他作为教具的尺子被我班的学生折断了。我立即冲到班里狠批了学生一通,批评他们恶作剧不尊重教师,并单独对李荔进行了 诫勉 谈话,批评她这么大的事情居然知情不报,不能及时掌控班内 不良 动向。记得李荔当时什么也没说,但也没认错。第二天,便递给了我这封信。信中说: 这科代表,一天要在教室、办公室之间往返四趟,加上大本试卷两份,现在班级日志每天又都由班长记录,每天还要承担为报栏换报纸的工作等等
我实在不愿意每天如此按照别人规定的框架去做事,我本就对这份工作没有丝毫兴趣。这是分明的奴隶! 您所谓的觉悟是什么?是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到您那儿去汇报,我不屑! 真所谓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没想到一向温顺的李荔居然给我写了这样一封措辞严厉的信。我当时真有点发蒙,紧接着便后悔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太过简单。后来调查了解的结果是那把尺子是前排两位同学相互打闹时无意间给碰断的,并非有意恶作剧。后来,李荔被评上了江苏省优秀学生(万分之一的比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厦门大学,第二年给我打电话说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感谢李荔,她告诉了我一些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第一,你不应该给学生一种向恶的价值预设。
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中,良好的教育应该以人性向善为其价值预设,而不是相反。基于这样一种预设,良好的教育应该是信任、尊重和善待学生,而不是防范与责罚。第二,你不应该忽视学生的主体自觉性,学生有其性格特征、价值取向等,如果他们不愿接受的话,任何东西都是无法告诉、传达给他们的。第三,你不应该在不调查了解清楚事实的情况下枉下断言,这样,既会有损你的威望,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方式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观照方式。
我想,当教师的不可能没有失误,知识结构的先天或后天不足,思维视野的狭窄,忙于事务,疏于学习,性格中的固有缺陷等都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带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失误。
但只要善于反省, 不贰过 应该是不难达到的境界。李镇西也讲到过一个从 羞愧 中提升品质的例子。说的是一次上公开课的经历,为了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他事先安排了几个学生重点准备。该学生提问了,李老师有些失望,因为竖立的手臂没有他最希望看到的那只,事先安排提问的科代表,竟然没有举手!怎么办?急中生智,他对学生们说: 嗬!这么多同学举手!我叫谁呢? 装出很为难的样子,又装出终于下定决心的表情: 这样吧,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交上来好不好? 然后,他一一展开纸条念了起来,暗中拿起一张白纸,念到: 作者为何写蔡老师七件事?可不可以少写几件? 化险为夷,李镇西为自己的教学机智暗自得意!两年后,这批学生毕业时,李镇西叫他们写封信给自己,专门写 李老师的缺点和不足 。科代表在信中提到了那堂课: 那堂课,你准备了很久,也得到了很多的好评。可是李老师,我觉得你上得最好的课是平时的课。平时的课自然,公开课做作;平时的课真实,公开课虚假。我没按你的要求举手,其实并不是紧张,而是反感你弄虚作假。 李镇西羞愧得无地自容,促使他重新思考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并带动了他对整个语文教育的探索。善于反思,可以说是教育探索的起点,是真正教育智慧和灵感的催化剂。
那么,如何进行反思?我以为有四种基本途径,一是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做好教后记;二是抓住教育过程中的小事件、小细节,写一点教育随笔、教育故事;三是做一点行动研究,整理一些教学案例;四是勤于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
这些方式,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我不想赘述。在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就是应高度重视对日常教育生活史的反思与研究。目前,在史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日常生活史学。日常生活史学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于法国和意大利。在意大利,它也被称为 微观史学 。80年代初,日常生活史不仅在艺术界受到关注,而且走出高等学府的研究机构,进入社会视野。
它的出现对宏观史学、史学的 科学化 有所质疑和反拨,认为宏观史学见物不见人,抽掉了 人 这一内核,无法正确解释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也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认为史学的功能不仅限于文本解读,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事件,包括生活琐事都具有意义,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说明其意义,深化他们对过去,也包括对未来的理解。由这一史学立场带来了研究立法的革新,概而言之,有以下五点:一是研究对象微观化,二是研究日光向下,三是研究内容包罗万象,四是重建全面史,五是采取 他者 立场。这一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必然给我们的教育研究带来许多新意。它和目前教育研究领域中的质的研究、行动研究的方法有相通之处,但也有明显不同,视野更加开阔,观察更加细微。如果我们以日常教育生活为依据,反思教育的内在规律,反思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反思教育自身可能存在的困惑与问题时,我们一定会对教育有更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可以预言,这一新的方法论极有可能为教育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第三,要做一个敢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智者。教师应该是一个智者,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现在已不再是教学大纲的时代,在新课标和新教材之间留有相当大的空间,教师若没有足够的智慧,极有可能无所措手足,而一旦智慧充盈,他自然可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在这一广阔空间里自由驰骋。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一再听到教师喊课时紧,无法完成教学进度。这里的问题是明显的,课改的核心决不是教材的改革而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现在,教材改了而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改革并没有跟上,自然两相龃龉,用旧方法来教,用旧方式来学是永远无法适应课改要求的。再往深说,便是教师的智慧问题了。智慧不简单地等同于功底,等同于聪明,而是和善于抉择近义。在教与不教,教什么与不教什么,这样教还是那样教上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才是对教师智慧的真正考量。而要增加这种智慧,一是靠敢于思考,一是靠勇于实践。敢于思考,就是陈寅恪所说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淡化盲从意识,强化主体自觉,不惟书,不惟上。黄庭坚曾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以法眼观,无俗不真;以俗眼观,无真不俗。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法眼、慧眼。王栋生出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不跪着教书》,以此为名,无非是强调为人师者若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就需要 铸造 自身的强大人格。我们应该坚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座精神富矿,而独立思考的精神无疑是矿藏中最瑰丽的珍宝。二是靠勇于实践。原南师附中校长廖世承曾说过合格教师的标准是:略谙教学原理,确具实验精神,有恒心。确具实验精神指的就是要勇于实践。探索、实践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几十年躬行他们的教育理念,几年成了遥远的绝响。课程改革尤其需要这种精神,即使在实验失败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有勇气自豪地说:最起码我证明了此路不通!
一个青年教师的精神成长必定是一个痛苦而丰富的历程,就像那只毛毛虫一样,要经历多次的阵痛与蜕变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飞入自由天地。但无论怎样,我们至少应该像那只毛毛虫一样,当别人以关切甚至同情的口吻问道 你不会感到疼吗 的时候,说: 一点也不。
以下为关联文档:
儿童语言发展的漫长历程婴儿刚出生时只能发出哭声,然而在短短几年中,正常孩子便能学会发出许多复杂的语音,理解语言的含义,选择合适的词汇并以适当的顺序将其组成正确的新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真是自...
《贝幼小百灵歌唱比赛》三年历程和每个独生子女的父母一样,在教育小孩方面,每每遇到孩子顽劣不堪,甚为恼火及苦恼。而每每看到孩子有出乎意料的表现,又甚为欣慰。在此回顾孩子的2年半的幼儿园生活,女儿的学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