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容等压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以起病急骤、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血性脑脊液为临床特点,诱因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阅读
新生儿蛛网膜下出血回留下后遗症吗?还伴有缺氧症状》
一、诊断
(一)病史:母亲有异常分娩史、患儿有产伤或窒息史。
(二)症状:可以无临床症状或体征,或可急剧恶化,患儿可出现不安、脑性尖叫和颅内压增高症状。危重病儿常表现为: 1.急剧恶化型: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暂停,光反射消失,凝视,肌张力严重低下或周身强直性抽风,前囟紧张或隆起,可致突死。 2.断续进展型:症状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断续进展,表现为神态异常,四肢张力低下,但不昏迷,可存活或进一步恶化死亡。部分幸存者可有脑性瘫痪、癫痫或脑积水等后遗症。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可呈血样或黄色,新鲜脑脊液发现皱缩红细胞有诊断意义。其他类型出血脑脊液往往正常。 2.计算机断层摄影(CT)及B型超声检查:可精确诊断病变类型、部位及程度,并可对预后作出估价。 一般按Papile分级: I级为单纯室管膜下出血,可为单侧或双侧; Ⅱ级为室管膜下出血破入脑室,但无脑室扩大; Ⅲ级为两侧脑室均有出血伴脑室扩张; Ⅳ级为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血肿。 3.颅透照试验有助于硬膜下血肿、脑穿透畸形或脑积水的诊断。 4.连续观察头围变化有助于监测脑室作体积的变化。
二、鉴别诊断
(一)新生儿败血症:有脐部或其他部位感染史,伴黄疽、感染中毒症状。血培养或血常规等化验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脑膜炎:有神经系统症状及颅内压增高体征,但发病较晚,中毒症状明显,脑脊液中有白细胞增加,细菌培养和涂片可助诊断。
(三)呼吸系统病变如肺透明膜病、肺炎等多有呼吸增快等呼吸系统症状,而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较少,病史与胸部摄片可鉴别。
三、治疗
(一)加强护理:保持安静,减少干扰,保证液体及热卡供给。注意保暖及呼吸道通畅。
(二)对症治疗:有凝血障碍时,肌肉或静脉注射维生素K15-10mg,并输新鲜血或血浆每次10ml/kg。有惊厥时给予苯巴比妥或安定等镇静药。有脑水肿症状者可给地塞米松,首剂l-2mg静脉注射,以后按 0.2-0.4mg/kg给予;必要时慎用甘露醇。有硬脑膜下血肿时,可行硬膜下穿刺,一般放液量不宜超过15ml。反复腰穿放脑脊液可降低颅内压、维持脑的血流灌注,但对此法尚存在争议。
四、预防
(一)加强产前及产时监护,避免窒息。
(二)有凝血障碍患儿,及早应用维生素K。
(三)防止快速过量扩容。
(四)药物预防,如苯巴比妥、止血敏、消炎痛、维生素E、纳络酮及激素类药物等的防治作用,尚有待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