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备孕知识营养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

11月12日 编辑 39baobao.com

[怎样护理川崎病患儿]发热护理患儿多为持续性高热,应定期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测量时擦干腋下汗液。体温超过38.0℃时进行物理降温,嘱患儿多饮水,额头及大椎穴同时予敷贴降温,同时进行温水擦浴,并...+阅读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为小儿常见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发热伴皮疹、球结膜及口腔粘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以及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阿斯匹林常规治疗可降低冠脉损害的发生率,但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可进一步降低冠脉损害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我科1990~1997年收治川崎病57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儿给予IVIG治疗,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川崎病57例,男39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2.2∶1;年龄5个月至12岁,平均2.9岁,其中5岁以下49例,占86%。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根据治疗情况分为IVIG治疗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治疗组30例,均于发病10 d内给予IVIG,其中25例用1 d疗法,2 g/kg;4例用4 d疗法,400 mg/(kg*d);1例用2 d疗法,1 g/(kg*d);同时应用阿斯匹林、潘生丁口服。常规组27例,除未用IVIG外,其余治疗均同治疗组。

1.3 统计学处理:退热时间及热程的比较采用非配对资料t检验,参数以 (±s)表示,冠脉病变发生率采用χ2检验。

2 治疗效果

2.1 退热时间:从开始用药至体温正常的时间,治疗组为(1.52±0.86)d,常规组为(3.87±1.54) d,治疗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

2.2 热程:从开始发热至体温正常的时间,治疗组为(8.32±1.58) d,常规组为(11.76±5.19) d,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

2.3 冠脉损害情况: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右冠脉开口处内径,直径≥4 mm为冠脉扩张,局部扩张为冠脉瘤。治疗组无1例冠脉受累,常规组有4例冠脉受损,其中冠脉扩张与冠脉瘤各2例。

3 讨论

川崎病是小儿时期的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病变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冠状动脉,可引起冠脉扩张、冠脉瘤、血栓栓塞,导致心肌梗死而猝死。如果在起病后10 d内未接受治疗,20%~25%的患儿有冠脉受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发病10 d内给予IVIG,同时口服阿斯匹林治疗,冠脉受累可降至5%以下[2],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从本文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常规组虽可缓解临床症状,尚不能完全防止发生冠脉扩张和动脉瘤。而治疗组可迅速退热,并无1例冠脉受损,且认为剂量为1 d疗法,2 g/kg,10~12 h滴注。本组资料提示:早期给予IVIG治疗川崎病,可预防冠脉损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以下为关联文档:

丙种球蛋白多久打一次搞清楚这种情况很重要宝宝自出生之后,都是要定期去打疫苗的,疫苗是为了抵抗一些疾病的感染,也是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的,当然这些疫苗都是有不同的作用的,而丙种球蛋白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很多的家...

关于川崎病。我宝宝今年4岁,五月份开始患川崎病,现在已经治愈,可是还有一个颈部淋巴结肿大,该怎么办?有没有后遗症?以后要注意哪些问题?谢谢! 初春乍暖还寒,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日渐增多,其中不乏在使...

注射丙种球蛋白前后忌打其它防疫针为什么儿童注射丙种球蛋白前后忌打其它防疫针? 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能够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注射药。丙种球蛋白内含有多种抗体,可以对许多传染性疾病,如感冒、肝炎、麻疹等起到...

什么是小儿川崎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生于4岁以下,是一种发疹性热病,伴有眼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硬性红肿,疼痛,指端暴皮,口唇红充血干裂,口腔粘膜炎症,发烧38-40度之间,本症...

丙种球蛋白能作为“强壮药”经常用吗丙种球蛋白有防病的作用,已为许多人所知道。有些家长在孩子经常闹病时,就想用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办法来增强孩子体质,控制生病。丙种球蛋白真能起到这种作用吗?我们略加以分析,您就...

川崎病实验室诊断指标找到(记者卢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刘桂英副教授、谭岩教授日前找到了川崎病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他们测定川崎病(KD)患儿血清时发现在具有典型临床经过的KD患儿中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GP1...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回顾性分析1990~1997年57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常规组)27例。两组对比: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及热程明显短于常规组;冠状...

川崎病的概述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 诊断要件包括: (一)持续高烧(39-40°C)超过五天,这是诊断川崎病的必要条件。 (二)急性期在手脚末...

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征,也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结综合征,好发于2-4岁孩子,以男孩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