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新生儿知识婴幼儿

园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论在幼儿园开展亲绿课程的适宜

10月21日 编辑 39baobao.com

[课程建设进行时——听幼儿园课程建设讲座有感]在二期幼教管理干部培训班中,我有幸聆听了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李俐主任所作的《行进中的课程影像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载体》的讲座,她用形象动人的幻灯图片,为我们...+阅读

摘要:何为 园本课程 ?简单说,就是幼儿园自主开发的 以园为本 的课程。但是园本课程也是严肃的,课程开发必须 以园为本 。各幼儿园都应该在《纲要》指导下,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与需要,开发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道理非常简单,班级既是孩子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赖以表现的场所,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

关键字:园本课程;亲绿课程;教研;能力

一、亲绿课程的开展形式。

亲绿课程简单说就是亲近植物的课程。复杂了说可以是幼儿自己在家里、班里或者植物园里观察的植物也可以是班里孩子一起种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孩子们在参与种植的过程中一起成长。

在幼儿园里

,我们一般通过三种形式,一是班里的自然角,这里面的大部分植物是一些花花草草,有的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便于观察,二是开心农场里的班级自留地,孩子们可以和老师、家长一起种植,不断观察,直到收获。三是植物园里各种树木和花草也是孩子们观察的对象。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变化。春天的迎春花、连翘、桃花、杏花,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把植物园变得神奇莫测,孩子们一起去寻宝。

二、亲绿课程的开展过程。

(一)开心农场里的班级自留地是我们开展种植的主要阵地,通过孩子们亲自播种 观察 照料 收获等活动,使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的现象。大、中、小每个年龄班都有自己的种植区,小班的种植区一般是园所安排种植种类,大中班的种植种类是孩子们通过民主投票,最后经过班级三位老师的斟酌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出来的。

(二)播种过程是孩子们全程参与的,除荒、翻地、播种、铺膜完成后,孩子们就有了发现如为什么有的种子是红色的、为什么要给种子铺上膜;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们去查阅资料去问家长

,通过多种形式最终找到答案。

(三)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孩子们有不同的发现和想法和做法。从刚刚开始小苗发芽,到给小苗扣洞露头。再到后来给地里除草,在除草过程中有的孩子发现了有的草容易拔掉有的草不容易拔掉,老师就根据孩子们的发现给大家讲解了植物多种多样的根。拔草的工具孩子们也是经过多种尝试,从刚开始的玩具挖土机和铲子到最后的徒手拔草。在拔草的时候发现相邻菜地里有动物的便便,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要给菜地里施肥,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我们班里老师会定时带孩子们去浇水,孩子们有的提着水桶、有的拿着舀子还有区角里的碗和小盆齐上阵。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责任感。

(四)孩子们享受丰收的果实。在大家的细心照顾下我们的植物们都成熟了

,看豆角和黄瓜从架子上垂了下来,茄子像一个个吹大的紫气球。孩子们把果实摘下运到班里,自己洗干净、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起了香香的黄瓜鸡蛋饼、豆角炒肉等。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尝试到了愉快的播种,细心的照料和收获的喜悦。在种植园地里幼儿获得一些种植经验,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热爱,进而体会劳动的辛苦,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与此产生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的积极情感。

三、教师教研的及时跟进是亲绿课程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每周要确保一次小组教研,在教研过程中大家可以说说自己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谈一谈活动的开展情况。每一次教研都有不同的收获,我们教师之间可以以老带小,有的年轻教师种植经验不丰富,但是有的年长教师经验却非常丰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同一所幼儿园之内,每个班级都必须执行同样的教学计划?选择同样的教育内容?甚至使用同样的组织形式和方法?这显然有背园本课程开发的初衷。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开放和民主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本班孩子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在同一的价值追求和目标下,进行多样化探求。

在教研中老师们知道了黄瓜和石榴花开的花有的是 慌花

,花生开的花有针 在主题课程结束后,每位教师要做好汇报和展示。汇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总目标、活动内容、生成活动、记录的活动过程、开展过程、活动反思等。通常,我们把反思教学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而反思的对象则是自己的教育实践。①显而易见,这里的 教育实践 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课程执行过程,教师需要反思的是教学与课程实现有机整合后的教育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我们下一步继续开展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得到了不同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幼儿园开展亲绿课程的意义。

(一)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

现在的独生子女基本是五谷不分,就连日常吃的蔬菜也认识不多。通过在种植园里的种植活动,孩子们每当走进种植园,个个欢快雀跃,小手指指点点,七嘴八舌,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很快就把种植园地的植物认得清清楚楚------荷花、小麦、水稻、谷子、韭菜、莴笋、蒜苗、苦瓜、青菜等。

(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说: 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 就是指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动手做事的能力。杨震宁教授也曾指出 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

,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但是在种植活动中,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种植刚开始时,幼儿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随着种子一点点的发芽,幼儿的好奇心就表露出来了,每天早上来园后,大班的孩子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去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然后就兴冲冲地帮植物浇水、 拔草,并把通过自己观察到的新发现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一切都做得有模有样,认认真真,一点都不用老师提醒。当我有时想去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会很自信地说:老师,我自己来! 一个阶段下来,孩子们都乐于参与种植活动,体验植物发芽过程的快乐,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大家种植的的蔬菜,小朋友特别关心它们的生长变化情况。小朋友每当走进种植园时,有的用铲子松土,有的动手拔杂草。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过程中,当发现有的蔬菜被晒得干枯时,我抓住机会,让幼儿查找原因,引导幼儿观察土壤的干湿程度,让幼儿知道人每天要喝水,植物也不例外,使幼儿知道蔬菜干枯原因是缺水了,要及时给蔬菜浇水。在孩子们种的黄瓜时

,有的孩子发现黄瓜有的长得直直的有的长的弯弯的。我引导孩子可以再黄瓜上系上东西试一试。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孩子的连续观察能力。

(四)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细心的照料,种植园里的植物在孩子们的照料下,种子宝宝一天天地在长大。夏季季来临之际班里种植的草莓成熟了,但是很多草莓却不能吃,大家发现里面有小洞洞,通过大家的调查发现是蜗牛惹的祸,这可把我们的孩子急坏了,蜗牛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孩子们弯着腰在草莓地里寻找着,没过多久牛牛冒出来说: 我在爷爷家时看见蜗牛都是在叶上的,大家到叶子上去看看吧! 果然牛牛在叶子上捉到了一只,拿起蜗牛大声地叫: 我捉到了一只 。这时孩子们都兴奋起来,大家一起弯下腰

,小心地在叶子边寻找,结果一只两只,一下子在草莓地里捉到了好几只,孩子们都开心地举起了手中的蜗牛。后来几次孩子们到草莓地,大家看见果实上缺了一块,都说是蜗牛吃掉的,接着就弯下腰寻找着。草莓宝宝孩子们的精心护理下,结出了甜甜的果实。平时在家的小皇帝,在幼儿园里都象一个个大人,平时在家都是需要呵护的,在幼儿园里都成了小主人,自己去关心别人,关心菜宝宝 ,菜宝宝成了我们的 小孩子 ,孩子们天天都主动去看望它。

在与孩子们一起精心的照料下,菜宝宝长得更绿了。我们的孩子从被关心者转变为关心他人,孩子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通过一次次地照料、关心,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他们对关心他人的情感也得到了体验。在孩子们亲手照料,亲手浇水中,使我想起了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原则 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 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做中使孩子们主动地去关心,照顾他人,让他们学会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心。

(五)幼儿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

,也学会了分享。

孩子们在小农场里采摘黄瓜,大家高兴地数着,大声地说: 我摘了俩条黄瓜。 我摘了三条黄瓜。 孩子们的心情无比的快乐,陶醉在收获的喜悦中,久久不能平静。随后让孩子们把做好的黄瓜鸡蛋饼分享给别班的小朋友和别班的老师一起品尝,孩子们在品尝中再一次地感受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学会了分享。

(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种植过程中,经常需要孩子们去浇水,一次我事先布置每个幼儿带一个小桶,在早饭后一起去浇水,活动时,有的孩子发现自己忘记带了,很着急。这时,我问大家:现在有些小朋友忘记带小桶了,怎么办?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和他一起浇。有的幼儿说:我可以和他轮流浇。我采纳了大家的建议,孩子们按自己的方式与同伴进行合作

,使活动顺利进行,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发展。

(七)培养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种植活动中,老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带着种子,小锄头,水桶 来到种植园地,播种、施肥、浇水、亲亲大自然,感受植物的生长,利用中午散步、户外活动等机会引导孩子充分观察开心农场植物和幼儿园里的植物,通过观察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植物在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净化了空气、给生活带来的益处,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使孩子们有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幼儿园开设的亲绿园本课程,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能使园本课程真正适合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充分体现园本课程的个性和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园本课程的具体形态,生动地体现在每个班级的课程和教学之中。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有一句名言: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编制。 其核心命题就是 教师即研究者 。②这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园本课程开发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过程。坦率地说,一般的幼儿园教师太习惯于等待,太习惯于执行,总在期待别人 手把手 地教给她们每一步该 怎么办 ,科研意识和课程意识都非常淡薄。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园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科研意识和课程意识是当务之急。换言之,园本课程开发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注释: ①冯晓霞、毛允燕:《反思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学前教育》2002年第3期。②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9页。

以下为关联文档:

畅想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学习《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我园使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也已有几个年头了,可还是对它有着些许的迷茫。在本月的教研活动 学习《建构式课程》的 序 等中,我对建构课程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深刻的明白了建...

《幼儿数学-逻辑智能发展课程》幼儿能力目标《幼儿数学-逻辑智能发展课程》幼儿能力目标 2006-12-11 23:06:31 点击数:520 评论共:0条 收藏此页 推荐阅读 小班 第一学期 集合(分类) 量 几何形体 空间方位 能力目标 1、能...

畅想教育共寻理想——关于幼儿园特色打造和园本课程第一次参加新教育博客沙龙活动,而且又是继林小的杨程万里主题发言后的第一个博友交流,(因为去了两个 乐乐 占了优势,游于斯点中了先发言。)深感荣幸,现将发言稿上传。 很高兴有这...

为什么有的幼儿会感到不幸福——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王蕾,读了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感觉收获颇丰。什么是幼儿教育呢?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

大班新生成了“老街寻趣”的课程新埭镇历来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人文底蕴深厚,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曾是著名的 浙北粮仓 和 鱼米之乡 。 新埭老街,是一条狭长的、古朴幽静的、东西走向的老街。陈旧的明清风...

永远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聆听《幼儿园课程管理培训的最后一天,有幸聆听了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所作的《幼儿园课程管理中的三个转变》精彩讲座。由于时间关系,虞教授老师只讲了两个转变:从课程的 蓝本 到 绿本 ;从 好看 到质量...

为幼儿创造幸福快乐的童年《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裴娟,作为新老师,比起实践行动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理念。有了理念作为引导,行动上才会有方向。而虞永平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让各种类...

幼儿园主题墙—课程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有机融合寿光市寒桥社区幼儿园 董爱葵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前几年,老师们还没意识到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还没能将班级环境创设与课程之间建立...

“预设”与“生成”的相互渗透——读《学前教育课程本学期,我们幼儿园教师学习了《学前教育课程指南》。通过认真细致的阅读、同事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使我明白了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幼儿教育更是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转折期。我...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