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布置、检查与批改作业是教师必须做的一项工作。作业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有效指导学生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为布置什么作业而发愁,为学生交上不尽如人意的作业而发火,更为自己辛苦批改的作业不被学生重视而憋屈。 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做作业,让学生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多少作业才合适,是值得我们商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业总量过大将导致学生要么无法按时完成而抄袭作业,要么随意敷衍了事;过少或不布置作业又达不到学生至少是大部分学生的复习效果。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努力做到作业布置求“质”而不求“量”,做到精做精讲。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有了一点点的收获。下面就此问题浅略的谈谈我之所见。
一、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作业意义。 由于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意义还不够明确,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他们多半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不少学生把作业看成是为老师做的、给老师看的“包袱”,于是他们就会马虎从事,只管做完、做快,不管做对。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作业,并提出作业的一些要求: 一是书写要整洁;我是语文老师,因此我在初一伊始,就给他们提出左边划竖线写明题号;拼音和生字上下对应;每题之间空一行等要求。并在判作业时打两个分,一个是正确率,一个是书写,如果都很好就是双优,有错误但是书写整洁就是良加优,以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二是做完要认真检查认真看老师的批改,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改正。所有的作业包括字词、摘抄和语句赏析等都只写一遍,但是字词错了要改三遍,第二天交的作业没改的话我会记在本子上点名批评。连续5次双优的学生我不但要及时表扬,还会额外给予奖励,如周末可以免一个作业。这样学生极大地保证了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书写。
二、教给学生做作业的方法。 除了作业本外,学生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练习册,里面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 检查完对题的时候,要求学生用红笔将错题改在旁边,选择题要写清根据,阅读题要记录做类型题的框架。虽然说要鼓励学生创新意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做题最起码的术语和方法必须要掌握,尤其是初三学生,要对不同文体的不同术语和答法了如指掌。如表达方式包括哪些,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有可能有几种,说明方法和论证方法有哪些,赏析一个句子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赏析等等。 尤其强调做题前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找准题干和关键词。
三、教师要注意留作业的方式和内容。 一是教师留作业要有效,不“偏”不“怪”不重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代表性,这样既能使学生消化巩固课堂知识,又能培养其综合能力。要注重质量就得注重分量。分量太多,质量自然就上不去,大家就会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去完成。如果作业都是比较精辟的,比较典型的,量不多,那么学生自然就会专心完成而不会抄袭或者其他的。我的通常做法是留的作业能够保证中速学生20到30分钟以内完成,作业不堆积,可以今天是摘抄和字词,明天是小练笔,后天是阅读理解及背诵等等,杜绝一天做完当天所学该课的所有作业。 二是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减少机械的抄写作业,增加培养兴趣,体现能力的作业;既要有少量的生字解词背诵课文的抄写或默写,又要有日记或搜集美文并摘抄品评的赏析;既要有当堂或当天完成的短期作业,又要有几天甚至几周思考完成的长期作业(如写小报杂志-----前者以个人为单位,后者以6人小组为单位、写课本剧并安排学生背台词,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作业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才能提高作业质量,使作业的布置从应付了事转向主动积极完成,从老师主动布置作业到学生主动问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既消化巩固知识,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三是及时留作业,不拖沓,上午有课的就上午布置,晚自习有课的就给学生至少留半个小时写作业或干脆不布置,尽量让学生利用中午时间和晚自习写完全部或大部分作业,达到减负目的。 四是人人当合格的“家长”。由于不少同学家长工作繁忙,一布置需要默写签字的作业就出现要么不签字要么自己签的现象,我鼓励同学们分小组争当合格的“家长”,监督组员当面背诵或默写,第二天谁没背会就让对应的组员承担再次监督的责任。
四、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作业的结果。 对学生的作业尽可能当堂批改、全批全改、当天批改,鼓励为主,打“√”为主,做错的地方只画个圈,打个问号,尽量不用“*”表示。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用“O”号圈画出具体的错误,如错别字等;用“?”号代替“*”号则可以代表书写潦草不清或是空白的作业等。作业评判分优、良、和阅三个等级,中间还可以细分。没有“差”,因为我认为只要作业交了就比没有交好得多,就不是差生。全对的是“优”,错了一个的是“优下”,错两个及以上的是“良”,错了一半左右或少写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