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百科健康成长

想孩子身心健康及高情商,作为爸妈应该怎么做

08月27日 编辑 39baobao.com

[1岁前为宝宝做这32件事,宝宝聪明、健康、情商高!]孩子一出生,很多新手父母都会手忙脚乱、一头雾水。是啊,喂奶、哄睡就够操心的了,父母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顾此失彼,难免会忽略其他一些养育中很重要的事情。下面是一张0-1岁时,父母...+阅读

想孩子身心健康及高情商,作为爸妈应该怎么做?小编一直觉得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比任何成绩和成功都更重要,这是给宝宝生命成长最优质的礼物,是宝宝将来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最丰厚的人生滋养。

同样情商高即心理素质也很重要。当一个人出现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燥、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等等,就说明他的情商不高,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情商虽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更重要是后天发展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一位身心健康及高情商的宝宝呢?

1、让宝宝相信自己,帮助宝宝树立自信心。

很多家长只关注宝宝读书聪不聪明啊,考试有没有拿奖啊。却很少有家长关注宝宝的心理是否处于健康,更不用说去赏识宝宝。因此,久而久之,许多宝宝在潜意识里变得自卑,容易自我否定,心理脆弱。试想,一个没有没有自信心,不能发现自身优点的宝宝,怎么能担负起将来生活的重担,经得起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如果宝宝知道被受关注,被受欣赏,而且在他的身边有这么一个可亲可沟通的人在欣赏着他、关怀着他、支持着他。宝宝会相信,有人相信他时,他也会相信自己的。而日积月累的这种赏识,将会给宝宝带来源源不断的自信心。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宝宝,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父母亲对宝宝的评价,对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平时只是批评而极少给予表扬,父母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宝宝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而在这想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这些优点不该是宝宝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宝宝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比如,很有爱心,对小动物很好;很有礼貌,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等这些人格特质,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如果要称赞宝宝的学习表现,学习很认真、负责,会自我督促念书就会是更好的理由。多鼓励和肯定宝宝,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2、为宝宝的良好习惯养成创造氛围。

“习惯决定宝宝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终生受益,坏习惯往往使人终生受害。教育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事实表明,习惯可以改变了人的一生。“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事实正是如此,宝宝的许多习惯主要是在家里养成,父母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宝宝的各种良好习惯。要想让宝宝喜欢读书和学习,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要让宝宝从小具备成功者的素质,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帮宝宝培养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您付出自己的耐心并配合切实可行的方法,那么您就是在为宝宝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大道。

3、培养宝宝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宝宝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要多安排些机会,欢迎宝宝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宝宝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宝宝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关注的焦点不会是宝宝与他人的比较结果,父母亲该观察的是,宝宝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为了防止自己又落入与他人较的惯性思维中,家长们不妨准备个小的笔记本,提醒自己观察的重点,并做记录。

4、培养宝宝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宝宝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宝宝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要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有一个宝宝,有次老师当众批评他的历史成绩。大多数宝宝都会因此而觉得有失颜面而耿耿于怀。然而他做了心态上的调整,笑着跟妈妈说:幸好老师批评的是我最烂的一门科目,如果我最好的一门科目还被他批评,那我不就更惨了。有这样的正面思维能力,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因为他知道怎么在任何环境中看到事情的优点面,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不当干扰,而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为了帮助宝宝学会看到事情的优点面,父母亲应常常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宝宝的思考,比如^.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同学,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而在碰到挫折时,例如宝宝上台演出不理想,爸妈不该说: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现得一塌糊涂,而该用这次可能让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来,宝宝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还是略有进步,或者是学到了重要的经验,下次上台该做更充分的准备。正向思维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时多花点心思,父母亲就能帮助宝宝培养出乐观的正向思考习惯。

5、父母对宝宝的回应程度,决定了宝宝情商的高低。

行为心理学家观察发现,一个学龄前的宝宝,每20秒就需要一次家长的关注。社会科学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可以通过表情体态读懂父母的情感提示。如果父母可以敏锐地回应宝宝的提示,宝宝就会更早地学会情绪调节。父母与初生婴儿的互动,能够影响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影响关系着宝宝一生的情绪健康。

“迷走神经”是一组发端于大脑的神经。它通过调节人的副交感神经,从而调节像呼吸、心率、消化系统这些不受人意识控制的身体情况,给身体踩刹车,使身体不至于运转太快而失控。迷走神经的张力越大,它调节情绪的能力也就越大。在宝宝还处于婴儿时期,他们体会的情绪经验,对迷走神经张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父母对宝宝的回应程度,直接决定了宝宝情商的高低。这就对父母同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要对宝宝的情绪保持敏锐的感知,留心宝宝的情绪波动。这也是培养高情商宝宝的基础。

6、当宝宝有负面情绪时,我们做父母的要正面关注并及时化解。

【案例】一个宝宝放学回来告诉你:今天在学校有同学打我!他父亲很有技巧地回答:还好吗?有同学打你,所以你很委屈?这个回答不但帮助宝宝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还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宝宝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其次,宝宝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深刻的情绪体会,有助提升宝宝换位思考的能力。所以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在协助宝宝辨识情绪之后,接下来,爸爸妈妈就可以再问:你要不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个很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当父母学会发问及倾听,宝宝就会愿意开口说话,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会让彼此的沟通畅行无阻。

在美国有些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冥想的练习,让宝宝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而最近的实验发现,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宝宝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父母可以鼓励宝宝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宝宝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案例】一位妈妈回忆说,当四岁的女儿在挨骂后冲她反击,说“我不喜欢你说话的口气”时,她心里有多么惊喜,她对女儿的果敢感到骄傲。

高情商的父母,会跟宝宝用同一视角看问题,以宝宝能接受的方式交流,平等地交流,让他们知道,父母是可以信任的盟友,会一直跟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由于父母们理解情绪,重视情绪的力量和价值,并相信自己能正确地表达情绪,他们也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宝宝做出了榜样。父母的情绪表露是对宝宝如何表达情绪最有效的诠释。

7、帮助宝宝认识情绪,并给宝宝的情绪贴标签。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情绪的产生是先天的,但是情绪的表达是后天学习到的。合适地表达情绪,对宝宝今后面对社会都是受用终身的。在宝宝表达情绪时,帮他们为情绪贴标签是个好办法。

(1)、对于一个缺乏人生经验的幼儿来说,他们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区分什么是嫉妒、委屈、失落、孤独。情绪的表达是需要大人来教的,要帮助宝宝认识情绪。父母就要帮宝宝分析:你脸红、挥拳头,这就是生气了。鼓励宝宝用语言描述自己生气的感受。就像教他们认字一样。给情绪贴标签,也就是明确地告诉宝宝,你正在体会到的情绪叫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2)、在宝宝表达完之后,家长可以用自己小时候的同样经历,告诉宝宝,你的情绪产生很正常。这就是认同宝宝的情绪。

(3)、等宝宝情绪平稳了,就可以引导他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了。家长要给宝宝立几个基本原则,比如: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损害财物。

(4).、等宝宝情绪好了,就能够理性地对待困难了。所以,家长不要怕宝宝有情绪,每次有情绪的时候,也正是他面临成长的时候。

研究表明,给情绪贴标签能够帮助宝宝更快地从不愉快中平复下来。人类在表达情绪的时候需要调用左脑,左脑掌控的是语言和逻辑思维,所以当逻辑思维起作用时,宝宝就会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恢复平静。

【案例】一个看到弟弟收到生日礼物而自己没有收到礼物的4岁小男孩,很可能会大声地抗议“这不公平”。

这个时候,如果爸爸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回应给宝宝,比如“你也希望能像弟弟那样收到礼物,这可能让你感到有些嫉妒”,宝宝就会感到爸爸理解自己的感受,进而觉得爸爸说的是对的,这是弟弟的生日,自己却嫉妒弟弟,应该表现得大方一点。这样,宝宝会更能听得进爸爸关于公平的逻辑推理,还知道了该用什么词表达这种强烈的嫉妒情绪。

简单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比质问宝宝好得多。

8、父母跟宝宝一起共同面对挫折教育。

恰当的挫折教育,并不是要父母有意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宝宝一同面对挫折。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各个部分发育并不是同时进行。大脑中负责情绪的部分叫杏仁体,它的发育早,所以人很小就会使性子、发脾气;负责理性的那部分叫前额叶,发育相当迟缓,要到20岁出头才能成熟,所以人到了20岁左右才能熟练地运用理性。

宝宝的大脑发育规律,决定了他们的世界存在更多自然“挫折”场景,所以不需要家长再人为制造更多挫折来锻炼宝宝。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和宝宝一同面对挫折。

(1)、先要破除宝宝不必要的完美主义,缓解挫折之后的压力感。对于敏感的宝宝,家长可以对宝宝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出错是很正常的事。

(2)、在缓解宝宝受挫之后的压力感、帮助宝宝梳理情绪之后,父母可以给宝宝一些建议,鼓励他尝试着解决问题。

(3)、宝宝大哭大叫的时候,要站在宝宝的角度,做他的情感后盾。在宝宝的情绪平和之后,再给他一些建议,引导他解决问题。

9、父母要在生活培养宝宝自控力。

自控力是远比延迟满足更广的概念。真正的“自控力”,是要让宝宝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做应该做的事。

父母要从全局出发,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宝宝自控力,而不是纠结于“满不满足宝宝的要求”这个问题。如果宝宝要求合理,就没必要事事推迟,也没必要总是故意不满足宝宝要求,一味盲目地让他等。长期对宝宝的情感不做及时和适当的回应,反而还会伤害亲子关系。

(1). 可以把专注能力和自控力一起训练。通过情景性的游戏,来锻炼宝宝的自我控制意识。你会发现在游戏的情境里,宝宝们能克制得久一些。

(2). 1岁半到3岁的宝宝,慢慢就具备了自控力,在很多情况下已经能做到短暂等待。这里的短暂等待和延迟满足不一样,它是给宝宝一个确定的指向,并且时间相对短。

(3). 当宝宝遇到挑战性问题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这是因为当他们自言自语时,专注力会更持久,所以不要去打断宝宝。

(4). 要满足宝宝合情合理要求,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已经是被满足的,今后在大原则上不被满足的时候,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接受。不然大事小事都不被满足,宝宝会和爸爸妈妈产生疏离感,就容易在今后的更多合作上出现问题。

(5). 父母可以在满足宝宝的过程中,让宝宝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做主,在选择中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既达到了锻炼宝宝克制自我意识的目的,也培养了他做决策的能力。

10、让宝宝学会倾听与独立思考。

要破除“宝宝太听话就没有独立思考能力”这个成见,要意识到倾听和独立思考并不矛盾,还可以相互结合,而且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宝宝成为一个有社会规范意识的独立个体。

要告诉宝宝,倾听是一种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别人把话讲完,有策略地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成果,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意见。其实这变相提高了宝宝独立思考能力。

作为家长,要引导宝宝倾听。父母要做好表率,有懂得倾听的父母才有懂得倾听的宝宝。父母的倾听,会言传身教影响宝宝。久而久之,宝宝就会不自觉地以父母为榜样,学会倾听身边人了。

父母还可以指派给宝宝一些简单任务,让宝宝练着倾听,然后再执行,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这些指令变得有趣。

11、创造力与试错成长:鼓励宝宝用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自由表达。

宝宝犯错的时候,也是在错误中学习的过程。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打破常规、最容易产生创造力的时候。如果家长们等不及,用不容置疑的方式去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是剥夺了探索尝试的过程,也破坏了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家长要始终注意:成人眼里看到的世界和宝宝眼中的世界,并不是一样的。

0到2岁的阶段,是宝宝感官发育的重要阶段。宝宝喜欢到处摸到处爬,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其实,这是他们在用这些亲密接触的方法探索世界。所以,不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只盯着识字卡片看,这样做会伤害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明确了“试错同样是成长”这个基本原则之后,要鼓励宝宝用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自由表达。

【案例】作者的儿子喜欢看科普书,有一次看到不同的光波有不同波长,光波穿透不同材质的能力也不同,宝宝想出一个游戏,让妈妈假扮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宝宝拿着一张纸,请妈妈像那些射线一样,穿透一张纸。妈妈非常配合,马上做出了光穿过纸的动作。

枯燥的物理学知识,宝宝居然能用如此有创意的方式表演出来,作者感到很惊喜。自编自导的游戏,能帮助宝宝学习知识,这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12、给宝宝的行为划定界限。

案例:宝宝不想去幼儿园。

a、妈妈玛丽看来儿子的想法很可笑,宝宝离开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有什么可难过的。她的方法是用饼干哄宝宝,转移注意力,给他讲讲幼儿园的生活很有趣。

b、看到宝宝伤心,戴安娜会上去抱抱宝宝,跟他说想留在家里是太正常不过的事。她既不打骂宝宝也不哄骗宝宝,她会提议,跟宝宝玩10分钟的游戏,然后宝宝要答应她乖乖去托儿所。结果是,同样的事情第二天极有可能再次发生。

其实戴安娜就是典型的“放任型”的家长,他们包容宝宝的所有情绪,和宝宝一起感同身受,但是却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帮助宝宝划定行为界限。时间长了,宝宝其实没有学会怎么调节情绪,很有可能陷入情感的无底洞中,难以解脱。这样做还有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会增加宝宝对特权的要求,使亲子关系变得矛盾重重。

c、宝宝:我不想去幼儿园!

露西:你不想去?为什么呢?

宝宝:因为我想和你待在家里。

露西:是这样啊,我明白你的感受。有好几次,我也想和你待在家里,一起玩,而不是赶着出门。但你知道吗?我对办公室的同事们承诺过,会在9点钟到,我不想违背自己的承诺。

宝宝:这不公平。我就是不想去!

露西(抚摸宝宝的头):我很抱歉,宝贝儿,但我们不能待在家里。我猜你一定感到很失望,是不是?

宝宝:是的。

露西:还有点伤心?

宝宝:嗯。

露西:我也感到有点伤心。(这时候露西一边抚摸宝宝的头,让宝宝哭了一会儿)我知道我们该怎么办了。想想明天,我们不需要去上班,不需要去幼儿园,我们就能一整天待在一起。明天你想干什么呢?

宝宝:吃冰激淋,看动画片。

露西:不错,那一定会很棒。还有别的吗?

宝宝:我们能去公园看长颈鹿吗?

露西:我觉得可以。

宝宝:凯尔能和我们一起吗?宝宝

露西:可能吧。我们得问问他妈妈。但是现在,我们出发吧,好吗?

宝宝:好的。

露西的这种回应方式,是在研究中被证明最成功的亲子关系模式,她懂得为宝宝的行为划界限。对幼儿来说,解决问题往往是从区分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开始的。如果宝宝的行为方式伤害自己、伤害他人,那父母要对这种行为立刻叫停,让宝宝重新选择更合适的行为表达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宝宝明白,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行为。如果父母告诉宝宝,他有权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但表达情绪的方式却是多样的,这样宝宝的自尊心就会完好无损。

当我们培养出一位身心健康及高情商的宝宝,那就真的是给宝宝人生中最重要的礼物了。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