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生活的历史性巨变要求3000字左右

01月09日 编辑 39baobao.com

[书面表达某英文报举办以家庭巨变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根据下表]The Changes in My Hometown In the past, my hometown was very small. People lived a poor life. The houses were old and small. Pollution was very serious, there w...+阅读

改革开放30年生活变化太大了。以我们每天家里都离不开的烧火做饭为例,我小时候正值改革开发刚开始时,记得以前家里煮饭我放学后经常帮忙,烧的是稻草,熏得头晕眼花;而现在市区很多家庭早都用上了液化煤气。和孩子说起老屋的土灶还得解释半天。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不过从中却可以深切地体会到我们国家这30年来的飞跃。 我的家在原汕头市郊的陈厝合村,属原市郊下蓬镇的“五七”公社。

所以我算是地道的本地农民,家里的变迁真实地见证了汕头特区的发展历程。30年间我家共搬过4次:从上世纪70年代挤住着10多户人家的农村大杂院,到改革开放后经济条件好转自己建起的独户民居,到1995年特区大发展时期家里建起8层“洋房”,再到2002年我搬进位于星湖公园旁的200平方米大屋。每一次搬家都意味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前不久到汕大旁边的龙泉山玩,吃了那里用柴火烧的斋饭,那种特殊的“鼎味”和柴火饭香不禁令我回忆起几十年前的往事。30年前的事情,很多我都历历在目。那时长平路一带还是海堤,放学后我们经常去海边捡拾木麻黄树的枯枝、海草、田间的花生藤和红薯藤,拿回家晒干后当燃料,有时也会用干稻草,但因为稻草少,烧起来火又旺,常常要留到过年过节才舍得用。

所以每天放学后捡柴就成了孩子们的任务。家里土灶有两个灶眼,可为省柴火只烧一个,我放学回家后经常坐在土灶旁帮煮饭的妈妈添柴,鼓起腮帮用竹筒吹火,遇上柴湿,经常弄得到处浓烟,双眼被熏得通红流泪,很难受。还怕烧火弄得厨房到处被熏黑而被大人骂。当时村里家家户户的房子大多都是用海泥做成砖形后晒干砌就的土屋,上面盖上竹蓬,下雨就潮湿,平时很闷热,生活环境十分简陋。

记得1976年我读小学时,学校组织到市里的新华电影院看《阿诗玛》,大家高兴得睡不好。清晨5点多,妈妈就起来,升火用隔夜的剩饭炒了点不见油腥的芥兰干饭,我带着它和同学们一起走很远的路去看电影。现在孩子们生活条件好了,吃东西经常挑食,偶尔吃一次斋饭就觉得新鲜,哪知那时候我们的日子根本没有选择。2002年我搬到了现在住的星湖公园旁新居,这里有近200平方米,外面还有个阳光灿烂的露台。

厨房里配备有管道煤气,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怕煮饭被火熏着,也不用担心用液化石油气瓶中途断气。其实比起以前的日子,现在厨房里除了煤气炉外,可以煮饭做菜的“灶”多啦:电饭煲、炖锅、电磁炉、微波炉……不少老人看到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都感慨说,这些以前真是连做梦都想不到啊

以下为关联文档:

在新中国64年巨变献礼活动中“聚焦六十年巨变”新闻采访活动是湘潭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体活动之一,湘潭县成立了以县广播电视局、县报社、县网站全体采编人员为主体,并邀请省市有关媒体参与的“聚...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