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经验·活动·指导

10月22日 编辑 39baobao.com

[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作为我们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阅读

经验 活动 指导 粘贴活动中审美教育的体会 秦 俐 美育是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创造美的教育,是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美育,其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粘贴活动是其中之一。粘贴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美感,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幼儿的审美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初步建构了大班幼儿粘贴活动的园本课程

,并有了如下体会: 一 .重视幼儿经验的感知、丰富和积累 幼儿获得审美体验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作为基础。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端,是美育过程的开端,也是表达的前提条件。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教师发动家长、幼儿一起努力,共同建构: 1.教师的努力 整个研究过程,是幼儿积累经验,体验生活的过程。 (1)教学活动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首先,我们针对幼儿绘画水平较低的现状,为幼儿提供了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写意国画、毕加索的抽象油画、中国年画,以及部分雕塑、陶瓷、手工制品的照片,让幼儿直接去感知名家名作的构图、色彩、线条、造型等内容,初步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幼儿最初的反应是新奇,这里摸摸,那里碰碰,小声地说: 哇,好漂亮! 这是画的什么? 甚至发出了 他们怎么画得这么像 的感慨。教师借此机会让幼儿了解了一些绘画的基本常识,并向幼儿传递了这样的观念:并不是像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只要用心去创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小艺术家。 其次,我们提供教师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在欣赏名作的基础上,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教师的粘贴作品《梨》、《螃蟹》等

,引导幼儿观察、评价。同时,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我园教师布置的各类主题墙饰中的粘贴作品,让他们了解美源于生活,美就在我们身边。 幼儿都觉得好看、漂亮,然后开始议论教师作品的材料,纷纷向老师询问:这是什么做的?怎么做的?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达到了教师激发幼儿创作欲望的目的。 第三,提供同伴的作品,相互学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针对幼儿画面简单,色彩单一的状况,我们又为幼儿提高了一些画面丰满,色彩丰富,想象奇特的作品,张贴在教室。这些作品有本班幼儿的,也有同龄班级的,还有小学一年级哥哥姐姐的。 幼儿在作品面前大声谈论着,非常兴奋。有的不停地追问:这是谁画的?一脸羡慕。有的做着怪象

,一脸的不屑。有作品的幼儿兴奋地大叫: 这是我的!这是我的! 哈哈!我就知道我画得肯定漂亮! 有的则跑到老师面前问: 老师,我要画画,可以去拿一张纸吗? 当教师引导他们说出这些作品的优点时,幼儿渐渐安静下来,认真地观察着,并不时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着,创作的热情溢于言表。 为了让幼儿感受美,教师认真地准备作品、讲解作品。这一过程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幼儿因为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经验,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忽视的东西,对自己的言行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对幼儿的了解随着观察的深入而不断加深,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因实践中鲜活的实例而豁然开朗。 (2)日常生活是美育的丰富源泉。 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富有童真童趣的环境,对幼儿进行无声的教育。名家名作、教师作品、幼儿作品以及作品中不一样的内容、形式,给幼儿带来丰富的视觉刺激;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也在教师有心的引导下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他们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3)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也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极好教材。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 为了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我们带领幼儿走出园门,融入生活,融入自然。登高望远、户外写生、超市购物、外出宣传、故事大王比赛 教师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用不一样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更深刻的体会到:美是无处不在的,美来源于生活,美就在我们身边。 2.家长的配合 家长的配合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栏向家长讲明课题对幼儿发展的意义,通报课题的进展情况及幼儿在课题中的表现,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尽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在感受美这一阶段,我们提出了家长和幼儿一起欣赏名作的倡议,家长们都积极响应。有的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名作,有的向我们借名作回家与幼儿共同欣赏,有的耐心细致地为幼儿讲解欣赏的要素 家长的参与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

,他们乐于参与活动,乐于在成人的帮助下不断丰富自己,感知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提高。 家长还根据我们的要求,带领幼儿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去,看黎明的朝霞、黄昏的落日、夜空的星斗,欣赏地上的小虫、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花间的蝴蝶,领略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再次组织粘贴活动时,我们发现幼儿的经验明显增加,对大自然、对社会生活有了和从前不一样的理解,画面丰富了,色彩鲜艳了,内容多样了,表现力大大增强。 3.幼儿的分享 同伴的影响对幼儿是很重要的。教师意识到这一点,给幼儿分享交流的机会:在教室里张贴各类作品,允许幼儿自由谈论;创作之前,允许幼儿讨论;作品完成之后,允许幼儿自评、互评;晨间活动时,给幼儿留10分钟的交流时间 这样的开放环境使幼儿形成了相互交流的好习惯。一时间

,幼儿谈话的兴致高涨,所谈的内容大都集中在粘贴活动上。孩子们乐此不彼地谈论着,相互分享着自己的经验。 教师、家长的努力以及幼儿间经验的相互分享,给了幼儿更广阔的世界。幼儿对作品欣赏有了一个粗浅的概念,开始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评价一幅作品,同时也激发幼儿产生了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强烈愿望。幼儿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幼儿园,各种经验不断地积累,并且学会了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 二.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活动是载体。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活动实施,幼儿的能力通过活动展现,研究的效果也通过活动体现。我们遵循课程是活动的理论,为幼儿组织活动,提供材料,给幼儿在操作中感知的机会,在活动中实现幼儿的发展。 我们组织了多次的单元活动:瓜子粘贴、五彩的线条、板栗毛虫、奔腾的马、我爱大自然、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竹枝、黑白红黄绿世界 单元活动使幼儿对较常见材料的使用有了初步的经验

,也掌握了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尝试运用这些材料表现自己。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幼儿同时提供各类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创作,自由交流。 我们提供了瓜子、皱纹纸、旧挂历纸、竹枝、石头、树叶、各色豆子、剪刀、胶水、乳胶、水彩笔、大小不一的图画纸、蛋糕盘等材料,没有范画,没有硬性规定,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只是提醒幼儿先想想,想好了再动手。 幼儿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几分钟,然后自己去选择需要的材料,回到座位上进行创作。每个幼儿都能根据需要选择材料,并投入地创作。经过前一时期的铺垫,幼儿的技能技巧有了很大提高,创作做起来轻车熟路,专注的样子真像艺术家! 多种材料的提供拓展了幼儿的思路,不少幼儿的作品在材料使用上不再单一,内容也因此丰富起来:有的以竹枝为主要材料

,用皱纹纸做出了各色美丽的花,红、黄豆子则成为花蕊,还用青青的树叶点缀在枯干竹枝的周围,让人忍不住赞叹:好一个红黄蓝绿的世界!有的以石头为主材,耐心细致地用乳胶在蛋糕盘上粘出了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并用水彩笔添画了小草,俨然一个动物园!有的选择了小小的豆子,一颗颗地往纸上排列,不一会儿就成了蝴蝶、小鸟,展翅欲飞,栩栩如生。有的对瓜子喜爱异常,挑选了各色瓜子,以树叶为辅助,搭建了美丽的葡萄架,生动诱人。 每个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大胆构思,大胆创作,产生了一幅幅漂亮的作品。教师把所有的幼儿作品集中在一起,引导幼儿自评、互评,对每幅作品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孩子们高兴地说: 我是小小艺术家! 不同的活动给予幼儿不一样的感受,也带给幼儿不一样的发展。幼儿以活动为感知手段,在活动中去操作、去发现、去运用、去体验

,收获了单纯的说教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 幼儿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也能在活动中去运用、感受,但如果缺少了教师的指导也是收效不大的。教师是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在活动中的观念、态度、方式、方法等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我们非常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运用并归纳整理了以下几条原则: 1.兴趣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幼儿就会乐在其中。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情感中接受美的熏陶。 2.经验性原则 杜威指出: 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 从生活中学习 , 从经验中学习 。这样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幼儿获得审美体验,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作为基础

,经验是幼儿创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尽可能地利用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利用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家园合作,让幼儿接近大自然的机会,感受自然美,接近社会,感受生活美 这一系列活动使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加深体会,作品的内容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充分,表现的机会更充足。 3.欣赏的原则 学龄前儿童因为年龄特点的关系,在活动中所创作的作品不可能完美,甚至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我们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不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是以欣赏的目光寻找幼儿作品中的特色和亮点,认可幼儿在作品中表现的稚拙与童趣,肯定幼儿的参与和创作,保护他们创作的热情。同时,带动家长和幼儿,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4.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新课程强调注重教学的过程性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要结果,尤其是对美术活动来说,结果也是追求的目标之一。关注结果,必然少不了技能技巧的学习。艾斯纳说过: 美术能力不完全是自然成长的结果。 完全没有技能技巧的美术教育不是成功的美术教育。如果缺乏必要的技能技巧,幼儿就会在创作时不知所措,无法更好地体验创作的乐趣,更不可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这对培养和形成幼儿良好的审美情趣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既关注幼儿的过程体验,也没有忽视给幼儿提供必要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帮助他们创作更好的作品。 5.运用性原则 凯洛夫说过: 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的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 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教室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美的感受,我们将幼儿的作品作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主流

以下为关联文档:

看?不看?——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电视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但有的时候我们家长出于各种原由,不知不觉中让电视成了孩子的伙伴、朋友。近日我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如...

学讲计划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行为,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我有幸拜读了张德超主编的《学进去 讲出来》,该书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怎样落实学讲,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行为等方面都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上提倡:自...

0~3岁儿童早期阅读与指导《零岁起步:0~3岁儿童早期阅读与指导》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教授和她的团队编写的一本关于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的书。从9月11日起阅读,到9月23日读完,实际...

三园结对研讨、专家引领指导、构筑理想课堂行知结对园结对研讨活动 主持稿 开场白:2009年的冬天早早的到来,零星的雪花也早早的光顾了我们南方小镇,但是,冬日的寒意并没有减弱我们行知、广陈、新仓结对园所有老师们的学习...

以《雨》为题进行指导周五上午第一节课在四楼阶段教室听同组老师试教时,突然,天气来了个大变脸。出操时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天黑沉沉的,接着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着实让人感到害怕,我想孩子们在教室...

把握“整”与“本”策略有效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王翠萍,12月16日,冬雨淅淅沥沥,给干冷的空气平添了几分诗意。单楼初中一行,聆听专家讲座,引起了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 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语文课程性质决...

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确定起跑线》课例分一、课前慎思:说实话,之前关于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我没怎么重视,自从参加了《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课例研究》课题组,认真学习了2011版课标中的相关内容,对综合与实...

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活动背景:区域活动作为幼儿自主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得到老师们的重视。根据日常调研情况了解,每班的区域存在较多问题,如区域材料过少、摆放混乱、区域材料缺乏趣味性、操...

基于原有经验、拓展、提升新经验——对大班阅读活动《这两天,我们大家汇聚在一起,参加平湖市幼儿园早期阅读第四次研讨活动,共有7位教师向我们展示了活动,我想,她们正如《最佳守卫》这个活动中的 猎狗 一样,一路通过了教研组、园级、...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