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与同行者共商榷

10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夜晚的实验》值得商榷的一个句子]《夜晚的实验》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最终研究出蝙蝠在夜间是靠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的。 文中有这么一...+阅读

与同行者共商榷

开县临东小学:魏大学

时代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教学理念也在随之不断更新。身为人师就要“活到老、学到老”。下面的学问恳与同行者共同探讨以求共同提高和进步。

题一:“3X÷5=4……4”是方程吗?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第113页上地12题,其题目是------“一个的3倍再除以5,商4余4,求这个数。下面哪个方程是正确的?这个数是多少?”选项有四:

3X÷5=4……4 3X÷5-4=4 (3X-4)÷5=4 3X=4×5+4

到底选哪几个呢?很多老师对3X÷5=4……4 这个式子发生了争议。

它究竟是不是方程呢?有的老师说它不是方程,其理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从意义上来看这个式子里既含有未知数X,又有等式的标记(=);再之,这儿题目中不是问的“下面哪个方程是正确的”吗?其实编者早已肯定3X÷5=4……4是方程了。认为它不是方程的老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式子里虽然含有未知数,但是等号在这儿并不表示左右两边相等,右边的“4……4”却是余数的一种书写形式。所以说3X÷5=4……4 应该不属于方程。(曾记得我在重庆听大型公开课后,就请教了一位教育专家,答案是“去看看教材编者的意图吧”。难道教育专家也不知“所以然”?)老师们,你们的见解呢?

题二:“两端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最长”吗?

由县教研室命题组织全县小学考试,其中第11册数学试卷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两端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最长(参考答案是对的)。但是在评卷时就引起了老师们的争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教导主任也难以把脉了,于是拨通了县教研室的电话,回话是“这句话是教材第88页第5题的一句原话!”意思是说参考答案便是标准答案了!

“不行!!这句话虽然和教材上说的一字不漏,但是,大家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吧:教材上这句话前面不是还附有一副图吗?”有位教师赶紧翻开教材找到了这副图:

是呀,这句话应该是以这副图为前提条件的。如果没有这副图的话,单凭这句话还可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图来推翻它,比如:

看来,“两端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最长”这话的确不够严密,经不起仔细推敲和论证。老师们,这句话应该怎样修改才具有说服力呢?要么图文结合;要么添加一个限制条件“在同一圆内”;或者教材干脆明文规定在小学阶段不考虑这个因素罢了。<<<12>>>

以下为关联文档:

对《怀素写字》中一个句子的商榷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课文《怀素写字》,是该版本教材有意识地编排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写字的一篇阅读课文,对激发学生掌握习字方法,苦练语文基本功有着积极意...

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谈阅读教学包括“大阅读教学”的文章已经不少,因此如果仅仅从标题看,木棉这篇文章似乎无甚新意,但细细读完全文,我觉得木棉最令我赞叹之处,是在理论到实践(操作)的转换上进行了极有...

对小数性质表述的商榷小学数学课本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作了如下表述: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

与王尚文先生商榷窦桂梅我认为,语文教材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我认为,这种方式的特点有:第一,着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进行(有序组合)同质或异质建构;第二,立足于学生生活领域,...

关于《山行》“远上”两字注释的商榷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脍炙人口,被收入各种版本的唐诗、古诗选集,也是小学语文的传统篇目。最近...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