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时效性

10月17日 编辑 39baobao.com

“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就的活动需要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而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 之一,许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语言引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 实,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答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与其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还与其心理状态有关。在 要提高师生的认知水平外,还要注意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情境。所以,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日常生活的现 象,或以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为出发点,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导出教学目标,使学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使教学内容的学习成为学生的 一种需要。学生们必然地会仔细地观察思考,沿着教师所引导的路线一步一步地摸索下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 问题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角色效应,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即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相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担当、理解、体验、表现角色,使学生通 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评价参与教学全过程;增加演示、操作、汇报等来创设情境以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如利用直观教具及影、像等综合呈现 来创设情境,并根据已有认知结构,设计上位或下位的问题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处于最佳情绪状态。

通过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情 境、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问引思,以变发思,以情激思,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形成求知欲望,自觉运用多种 感官同时感受,主动调动智力因素,使思维活动进行和谐交流。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教师提问的性质与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效果。高质量而且难易适 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的强烈的认知冲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动机,驱使学生积极探索。众所周知,任何心理发展过程中主体积极性的基础。在 人的实践性活动中,主体的积极性存在于主体内部,通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而表现出来,并在主体活动中得到反映,而心理能量则起到 了维持主体积极性的作用,为了使得实践活动能有效地进行下去,主体的心理内部必须保持不平衡状态,使心理能量得到充分发挥,以维持主体的活动过程中的积极 性。设法激发并且维持学生心理内部的不平衡,是激发的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在教学当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状态,通过提问、问题的引出和思索、实验等多种方 式和策略,使学生对自己先前的错误的观念或者不全面的考虑感到不满意,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 学生口算一组准备题:<<<12>>>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