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有多种特性,如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他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阅读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为“万物之灵”。“灵”,就是因为人能够进行思维。恩格斯曾把“思维着的心灵”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的确,人类的一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孩子演算加减乘除,到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示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从小学生制作简单的飞机模型,到科学家设计出人造地球卫星,都离不开思维。所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是培养有创造性的建设人才的重要一环,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什么是思维?小学儿童的思维有些什么特征?怎样培养儿童的思维呢?什么是思维?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说“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种“想”和“考虑”,就是思维。在心理学中,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通过思维,人们可以认识感觉器官所不能直接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例如,我们看到池塘里的鱼儿不断跳跃,就可以推知快要刮风下雨了。这便是思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思维不像感知觉那样直接反映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物,而是借助于看到或听到的事物为媒介,间接地反映客观现实。那么,为什么能间接反映客观事物呢?这是因为人们在实践中,对同类事物曾经多次接触,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思考,抽象概括出了事物的内部联系,于是便能利用这种概括去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例如,人们多次发现池塘里鱼儿跳跃,很快就刮风落雨,进而找到鱼儿跳的原因是气压降低,水中缺氧,而气压降低正是下雨的征兆。于是,概括出“池塘鱼儿跳,不久风雨到”这一必然规律。以后再看到鱼儿跳,就可以利用这种概括化了的经验,去间接推知风雨将到了。
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思维虽然可以分析认识不在眼前的事物,可以超出感知觉的范围推知外地或将来要发生的变化,但是,它的内容和源泉仍然是客观世界,它只能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进行。思维无论怎样抽象,它的根本来源仍然是实践活动中对事物多次感知而获得的感性材料。离开了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思维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观自生的东西了。
思维是借助言语来进行的。我们能够思考和分析不在眼前的事物,能够预见某些事物的发展进程,主要是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结果。概念是用词表示的,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也就是用言语进行思维。所以说言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言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出声音或写在纸上的,称为外部言语,一种是在心里默默进行的,称为内部言语,思维是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
人的思维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在一生中的每个阶段,思维都有其特征,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
二、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下面,我们就.儿童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以及理解力发展的情况,来谈谈小学低、中、高年级儿童有些什么特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数数和计算时,要借助手指头或小木棒等实物,对概念的理解经常受概念所包含的直观特性所支配,不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如问他们“什么是解放军?”他们常常根据直接的经验不加思索地回答:“哥哥是解放军”,“舅舅是解放军”等,至于解放军的本质特征,他们还没有掌握。低年级儿童常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判断,如“笔是用来写字的”,“果果是可以吃的”等。在进行推理时,仍具有学前儿童的特点,常以事物的直观的、偶然的联系为依据。如在电影上见过戴墨镜、穿西装的人是特务,以后见到这样的人,便认为是特务。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力比学前儿童有所提高,他们已能理解一些稍稍抽象的语词、数学公式等,但他们的理解主要还是借助于直接经验的直接理解,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例如对于寓言,常常只能理解内容的具体形象方面,而不能理解思想意义方面。在读《狼和小羊》时,只理解狼如何欺负小羊,但对这个寓言说明什么问题却不甚了解。
中年级儿童的思维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可以借助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印象)和概念进行思维。如计算时不再搬指头,数小棒,看着数字就可以加减。他们逐渐从概念所包含的直观形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初步能揭示概念的一般特征,但往往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对什么是解放军这个问题,中年级儿童常常说穿绿军装,戴红领章和红五角星帽子的人是解放军。这时,儿童能比较独立地有根据地论证一些复杂的判断,如说“某某同学没有来上学,可能是病了,因为我看到他妈妈很着急”等等。
三、四年级的儿童,开始能以抽象前提为基础进行推理,但只有借助于直观形式或熟悉的事例把前提加以具体化的时候,推理才能顺利实现。例如,如果用“英雄是为共产主义而忘我牺牲的人”这个抽象的大前提推理,那么,只有当他把这个前提和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人联系起来时,才能想到小前提并得出结论。中年级儿童的理解力在教学的影响下迅速发展,由直接理解为主过渡到以事前的思考为根据的间接理解为主,他们逐渐能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能理解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能透过课文的描绘的形象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言的意义。
高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已相当发达,甚至可以说已占优势,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和从事比较复杂的计算,基本上能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对什么是解放军这个问题,许多高年级学生能撇开哥哥、舅舅、穿绿军装、戴红领章等非本质特征,指出解放军是有严密的组织纪律,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中国人民子弟兵。判断推理能力都比中年级儿童强。对所下判断,不仅能直接论证,而且也能间接论证,能确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能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理解力进一步发展,如对寓言,可以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和劝喻或讽刺的对象。
总之,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都在不断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这种发展,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下实现的。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下面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三、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根据思维的本质和小学儿童思维的特点,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就要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发展他们的言语,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方法,鼓励儿童提问。
第一,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儿童由于见闻有限,感性知识不丰富,所以,教师要通过言语直观、模象直观和实物直观,增加儿童的感性知识。尤其要让儿童参加实践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不但耳闻目睹,而且亲自动手,这就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例如要给儿童形成“果实”的概念,不但要让儿童观察水果(如苹果、梨子之类)而且要让儿童观察干果(如花椒、豆角之类),还要让学生观察蔬菜类的果实(如茄子、辣椒、豆角之类);不但观察可吃的,而且要观察不可吃的(如油桐子之类),这才能把干、鲜、可食、不可食这些非本质属性排开。单是看一看还不够,还要引导儿童动手把不同类型的几种果子切开,观察其内部。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各种果实都包含有果皮、果肉和种子。于是,教师就可以在这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出果实的定义来。
第二,发展儿童的言语。言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儿童由于词汇不丰富,表达能力受到限制,内部言语不如外部言语发达,使思维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要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必须发展儿童的言语。
引导儿童多读课外读物,参加讲演会、辩论会,举办黑板报,壁报等,都可以发展儿童的言语。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发展儿童的言语。有一位特级教师曾用下列方法发展儿童的言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通过形象的语言和实物图画等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义,尽可能不搞以词解词。(2)开展联绵构词训练,扩大学生用词的眼界。他写出一组字,让学生联绵组成十几个词。(3)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他常用“XX真勇敢”,“同学们……”这样的句子让学生补充,使学生不说半截话,养成说完整句子的习惯。(4)训练学生描写观察过的事物,要求既说得出,也写得出。(5)要求学生根据一篇文章缩写,用简明的词句表达复杂的思想。(6)养成默读的习惯,在默读后写段落大意、主题思想等。这些方法,对发展学生的言语,尤其是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都是很有用处的。
第三,教给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本质上说,正确的思维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但我们不能对小学儿童讲这些抽象的道理,只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教他们怎样思维。如在一年级教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先引导学生比较1—9九个自然数,找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单位数,不同之处是所包含的个数不同,这当中就有比较、概括等逻辑方法。又如具体运算时,先看图运算,把3只小鸭和1只小鸭加起来,……等等,然后撇开具体事物,要求把“3十1二?”算出来,这就是抽象。至于应用题的计算等,当然都可以训练儿童的思维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在教学中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
第四,鼓励儿童提问。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要探索事物的关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儿童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逻辑思维的开端。教师和父母对待儿童的提问,一是要鼓励,二是要认真回答。鼓励儿童提问,就是鼓励儿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思维能力只有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鼓励儿童提问,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有的人对儿童提问不感兴趣,尤其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问题感到厌烦,甚至责备儿童,这等于打击儿童思考的积极性,是十分错误的。回答儿童的问题,一方面要帮助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丰富儿童的知识,一方面也是鼓励他们思考,教会他们思考。回答问题要讲究方法,回答的过程就要不断启发和促进儿童思考。例如他们问“长江长还是黄河长?我们不要直接告诉他长江长,而应问他长江长多少公里?黄河长多少公里?让他自己找到答案。凡是需要回答而又能够回答的问题,应耐心回答。不便回答的问题可用扪·比方的办法回答。一时说不清或儿童不易理解的问题,就回答儿童能够理解的部份。自己不甚清楚的问题,弄清楚再回答。回答问题时,不要老是一个人说,可以配合捉问、讨论、观察、实际操作等。总之,鼓励儿童提问,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好办法。
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重视,有意识地进行,而方法又符合儿童思维的特征,是一定可以收到效果的。
以下为关联文档: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例如用手拿东西,4~5个月的婴儿是用整个手张开去抓,以后逐渐会用拇指和食指去捏取小的物品。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
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 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
在趣味游戏中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一节趣味性较浓的数学活动,孩子们在闯关游戏中,通过数形转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推算力、判断力。中班孩子已经学到数字10,对于数与物相对应的关系较明确。但看图形推...
中班儿童身心发展特点1、身体发展的特点。中班幼儿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4岁时身高约为出生时得两倍,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五倍。4岁幼儿在运动的速度、灵活性和稳定性方...
关于思维策略《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读书心最近看了美国的罗伯特 斯滕伯格和路易斯 斯皮尔著的《思维教学 培养聪明的学习者》,有很大收获。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如果学生在思维中学习,并且也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运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对于信息技术课,一般我们老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
后喻时代儿童成长时期的新特点,后喻时代的儿童德性成武进区星河小学 耿佳玮,【摘要】以 文化反哺 为特征的后喻文化时代已经来临。成长在后喻文化时代的儿童在语言及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上必然会呈现出一些...
01岁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新生儿至一个月 他能通过你的面部表情、语调和肢体语言来判断你的感受。 你的宝宝开始明白你对他的反应会因他的行为而异。当他哭的时候,你把他抱起来,深情地凝视他的眼睛,当他...
孩子们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是不同的太仓市城厢镇幼教中心弇山幼儿园曹梦娇,周末的闲暇不经想起,那本被我遗落在桌角的纳兰性德词。匆匆翻了几页,还是那句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给我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