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亲人离世

09月18日 编辑 39baobao.com

[作文交流:感受亲人的关爱]【教师手记】昨天下午的语文课上,我组织学生举行了本学期的第三次作文交流,安排了余天玉、胡慧婷、于跃、陆娉婷、俞婕和林晟艳6位同学交流他们的作文,我对这些文章当堂一一点...+阅读

在失去亲人的哀伤日子里,我们都希望帮助孩子尽早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研究和经验表明,亲人亡故对孩子的影响取决于家长或与其亲近的成年人是如何应对哀伤的。如果爸爸妈妈能从哀伤中走出来,并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那么孩子就能驾驭并承担自己的生活。因此帮助孩子走出阴影的重要前提是,帮助你自己。

当家长发现自己无法耐心地陪伴哀伤的孩子时,不要自责。不是你不够格,是你沉浸在悲痛中太深了。你需要找个值得信赖的、善于倾听的人诉说心中的困扰,宣泄痛苦和忧伤,大哭几场。当你找回自己的力量时,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摆脱哀痛。

家长需要做的是:

(1)让孩子得到真实的信息

当噩耗传来时,家长在震惊、悲伤中,本能地希望孩子免受痛苦的煎熬。有些家长对孩子隐瞒死讯,怕孩子脆弱的心灵经受不了打击。其实否认痛苦并不能驱走灾难,真相也不可能永远被掩盖。孩子的敏感能使他们很快从家长言行的微妙变化中得知实情。那样的话,孩子不仅将承受亲人去世的痛苦,还会感到被所信赖的人欺骗的愤怒。失去对家长的信任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对孩子走出哀伤更为不利。不要对孩子说死去的亲人出远门了,这样孩子会一直期盼他回来,一再失望后会觉得被遗弃了而感到愤怒和伤心。也不要说死去的人是睡着了,有的孩子会因此害怕睡觉。如果你不相信天堂,就不要告诉孩子死去的亲人在天堂里过着快乐的生活。孩子能感觉出你想的以及你表达出的哀伤情感和你描述的天堂的美好不一致,会感到更困惑。

由孩子最亲近的人告诉孩子死讯比较合适。因为孩子与这个人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和信任能够增强孩子对坏消息的承受能力。如果孩子失去双亲,那么让孩子熟悉并信任的长辈来告知不幸的消息,并陪伴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和年龄给孩子适当的身体的抚慰,如搂住孩子,抚摩孩子的头或脸,让孩子感到受到保护,并不孤单。

根据孩子的年龄、成熟程度和他与死者的关系,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告知死讯。为避免唐突,可以作个铺垫,让孩子有个心理缓冲。比如,“你知道,昨天一条高速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辆车翻了,好多人受伤了。你爸爸不巧也在那辆车上,他的伤太重了,抢救不过来,去世了。”对于幼小的孩子,则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事实,5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能理解死亡,他们会以为人是可以起死回生的。为了让孩子理解亲人的死亡意味着什么,可以告诉孩子今后生活可能会有哪些变化。“以后奶奶不能再送你上幼儿园了,也不能在家给你做好吃的了。”5~8岁的孩子则不能准确理解死亡发生的原因,他们可能把死亡的发生地与死亡直接联系起来。如孩子可能认为医院造成了亲人的死亡,并从此拒绝进医院。

给孩子留有反应的时间,孩子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不要逼迫孩子。证实孩子确实明白某位亲人去世的事实,澄清孩子的误解。鼓励孩子说话,耐心回答孩子的一切问题。

告诉孩子亲人去世后可能发生的生活变化,同时向孩子表明尽管失去了一位亲人,其他的人都爱他,会保护他,陪伴他,他是安全的,不是孤单单的一个人。

让孩子明白,疾病和事故是无法预料的,死亡也是不可避免的,是普遍存在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内心的紧张、负疚感。

(2)让孩子自然表达哀伤

孩子得知噩耗后一般会经历三个情绪阶段:a.拒绝接受现实,幻想死去的亲人回来。b.逐渐接受死讯,感到痛苦和绝望。c.接受现实,希望生活继续。不论怎样,家长要允许孩子自然的流露内心情感。年幼的孩子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感受,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哀伤和痛苦。家长不必在孩子面前抑制自己的悲痛,当孩子看到成年人失声痛哭,他们会受到感染,也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以大哭的方式发泄出来,同时明白表达哀伤是非常自然的,是可以被接受的。不要对孩子说:“勇敢点,别哭。”“做个男子汉。”

让孩子参加葬礼,以显示孩子在去世的亲人心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亲近的长辈陪伴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灵堂的陈设、哀乐以及悼念仪式所具有的含义,让孩子理解这种氛围是人们表达哀伤和怀念亲人的方式,避免孩子对这些场景的恐惧。

过后,孩子有可能通过游戏重演葬礼,他们把玩具娃娃放在盒子里或盖上布,说:“你死了,就呆在这里吧。”不要责备孩子对死者不敬,或担心孩子受到了刺激。孩子在用他们方式整合对死亡和葬礼的理解,他们也可能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哀伤。

达尔文8岁时母亲去世了。他的父亲和几个姐姐不许他谈到妈妈。当他表现出任何哀伤情绪时,家人都皱着眉头。达尔文在晚年时曾说,他根本不记得,母亲去世时的情景。实际上,许多人认为,达尔文终生疾病缠身的根源是精神压抑。他释放痛苦的惟一方式就是不可理喻的自我折磨。

(3)帮孩子走进新的生活

亲人去世后,家长要比平时更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关心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一点小事做不好就容易急躁、自责,或经常贬低自己,“我真笨”“我什么也做不好”,或郁郁寡欢、昏昏欲睡,那么孩子有可能处于情绪压抑状态,他有没有表达出来或不知如何表达的情感。家长需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设身处地去体会孩子的感受,采用反映式倾听帮助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孩子越早从哀伤的情绪中走出来,越能够坚强地走进新的生活。

不要回避谈论死去的亲人,也不要把死者的痕迹从家中抹掉,以期忘却这段伤心事。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死去的亲人仍有积极的影响力。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纪念亲人,不必担心痛苦和哀伤会挥之不去。

亲人的去世后,经过最初几天的忙乱,家长应尽早恢复原来的作息时间,也让孩子回到学校参加正常的学习生活。让孩子回到熟悉的生活规律中,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压力,孩子的老师、朋友的关心和安慰对孩子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孩子可能不知如何应对别人关切的询问,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以他感到舒服的方式解释亲人去世的事情,以及如何拒绝回答一些他不想多说的问题。

在哀伤期,孩子可能会对家长特别依赖,总希望有人陪在他的身边,甚至通过装病要求陪伴。家长不要责备孩子“黏糊”,但也要有原则,告诉孩子大人都需要上班,下班后一定和孩子在一起,专门陪他。这样家长积极勇敢的生活姿态给孩子以榜样,让孩子知道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同时孩子又感到自己的需要得到了重视,这种自我价值感会增强孩子内心的力量。

让孩子理解一个事实:死去的亲人是无法再回到他的生活中了。生活中有很多不可预测、不可避免、我们无能为力的事。当孩子能够接受这种无能为力,并能看到虽然生活发生了变化但仍在继续时,他就开始具备了摆脱哀伤、坚强面对生活的内心力量。

一个失去了生命中的重要亲人的孩子,可能需要1~2年时间才能从哀伤中恢复过来。大多数孩子能够健康地度过哀痛,并被磨练成更坚强、更富有同情心的人。但如果孩子经过很长时间还“卡”在哀伤里,最好求助于专业帮助。

以下为关联文档:

让孩子懂得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人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可是有的人却只陪我们走过很短暂的时光,而有的人却....所以缘分是个很难说的东西。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们会相处多久,请好好珍惜相处的时光,...

亲人去世,怎样帮孩子调整悲伤我们会想念死去的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些对我们而言及其亲密的人,要是他们中的一个去世,我们会觉得失去了很多。这种情况下,最好告诉孩子,他们的亲人生病的事实。亲人离...

如何淡化失去亲人带给孩子的悲伤真实案例 他想去另一个世界陪伴奶奶 童童从小就是由奶奶带大的,他和奶奶之间的感情甚至比父母还要深。奶奶生病住院的时候,童童正进入期末复习的紧张阶段。因为害怕老人有什么...

亲人去世如何向孩子解释亲人的去世,会给家庭中的成员带来哀伤,尤其是对孩子。孩子的心智尚未健全,人格尚未定型,对亲人去世的理解与成人不同,如果解释不当,就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

要给予孩子向亲人示爱的机会孩子晶莹透亮的心就像一面回音壁,他们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和感悟着这个世界,用稚嫩的双手伴以纯洁的心灵和自己的感悟来描绘着生活。然而多数家长却在埋怨现在的孩子没有爱心,对什...

于永正评《再见了,亲人老师们,评课,特别是当场评课是很难的一件事。《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我宁愿上课也不愿评课。但是,既然给我这样一个任务,我就要努力将它做好。在今天评课的过...

赏窦桂梅老师教学“亲人”一词的感性张力赏窦桂梅老师教学“亲人”一词的感性张力 托朋友买了一本《听窦桂梅老师上课》,居然随赠光碟一张,是五年级课文《再见了,亲人》一课。今天,我得空细细地品赏,果然不凡! 窦老师着眼...

14再见了,亲人14再见了,亲人(A、B案) 学习目标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