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怎样理解和使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04月24日 编辑 39baobao.com

[关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 《数学课程标准》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对数学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的描述,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阅读

一、为什么要解读课标?《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

有人对教学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教学目标是半径,无论圆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课程标准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圆心找不准,我们的教学就谈不上有效和高效。因此,解读课程标准就是找准圆心,然后通过研读教材来理解课标,同时用对课标的理解来把握教材。 二.我们如何解读课标下面,我们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条课程标准为例,对这条标准进行解读示范。

首先,对这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认知内容”是什么。从这条标准可看出:“运用示意图”属于行为条件, “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属于认知的内容。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释、说明、运用、……”,我们可以确定,本条标准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

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行为动词 认知水平知识 说出、了解、识别、辨认、回忆、举例、列举、描述、再认等 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归纳、分类、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推断、收集、整理等 理解水平运用、应用、使用、编辑、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应用水平技能 模拟、再现、重复、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模仿水平完成、计算、查阅、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独立操作水平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 迁移水平(了解:要求对所列地理基础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

理解:对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事物及现象有正确的理会,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如解释或说明)问题。应用:将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运用于新情境中,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解释岩石是怎样形成,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要通过“读图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阅读示意图能否提取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而归纳和解释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第四,重构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依据重点组合以及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运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在一定的行为条件下,指出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对该条标准可细化为:能够说出岩石的分类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从“行为条件”、“行为动词”的要求,可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1)知识铺垫——岩石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阅读并分析教材中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图中所示箭头,说明各类岩石之间、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分析其涉及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3)把复杂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简化为简单的框图,让学生标注岩浆和各类岩石,并绘画其相互间的箭头,解释岩石循环的基本过程。举例: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分解标准,确认“行为动词”、“行为条件” “认知内容”。

(2)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理解水平)

(3)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

(4)细化课标如下:

1、用图形语言(示意图、层级图)和文本语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通过太阳系模式图和八颗行星基本数据分析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了解区域的含义” 细化如下:学生能够说出区域的概念,描述区域的特征,能够列举常见的重要区域,例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中国东北地区以及美国东北部等,并能够从所给出的有关区域图中辨认出上述区域。“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细化如下:学生能够通过对比探究松嫩平原和长三角两大区域,填写出区域对比的分析框架,并运用区域对比的框架来比较分析其他典型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具体差异...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有关创设“问题”情境的问题探究式学习也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地理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能否发现、提出对学生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探究价值高的问题对探究学习至关重要。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硬件基础、师生水平等,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事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教师引导下发现、提出问题。在教学中的常见有以下几种设疑与导思方法:1.无疑处设疑导思所谓“无疑处”是指教材中直接描述地理事物的内容,学生感到似乎无疑,但并非真正无疑。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认识地理事物,既了解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又了解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

在无疑中设疑导思,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握课标精神,吃透教材内容;二是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无疑处设疑导思,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抓“文眼”设疑导思“文眼”即教材章节重点、难点的关键处。在此处,教师要精巧地设疑,并注重抓住教材关键,去突破教材难点,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在学习误区设疑导思所谓“误区”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误区巧妙设疑,辅以引导,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走出学习误区。4.联系实际设疑导思搜集整理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事例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并以此作为背景材料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目等的主题,设疑导思;也可结合国内外大事如中国四大工程、中东问题等设疑;还可联系当地生产、生活实例设疑。...

解释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本人去年暑假参加了省新课程骨干培训,而这次网络培训,又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感触颇多,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这次学习,收获很大,下面谈谈切身体会。

一、对于地理课程标准应本着以下基本理念: 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以上两条理念是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课程最核心的理念。而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上。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谐统一的高中地理课程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7门选修模块的开设以及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三条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包括三个阶段: 第

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第

二、实践体验阶段; 第

三、表达和交流阶段。 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两种: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地理社会调查、地理科学实验和地理文献研究等。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

以下为关联文档: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写作能力的要求去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扭摆的青春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写作能力的要求| | 1.书面表达训练涵盖的内容:| 写日记或信件 写说明文 写报告 写贺卡 写电子邮件 写叙事...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理念: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1.使所有学生和学校都成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如何理解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意义1.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才能从宏观上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避免用原来的教材要求来理解新教材的局部内容,这样教学才不走弯路。 2.整体把握高中数学...

怎样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你好,关于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回答如下——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

如何理解和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首先,课程理念上更加细化新颖《数学课程标准》提出10个明确的基本理念,即提供发展平台,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差异:倡导积极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

怎样理解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解读和领会基本理念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首要任务。 提高生物科学...

如何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2一、走进新课程,必须以情育生 情感态度指的是兴趣和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学习还需要有较强...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有效地理教学一、教学目标精确恰当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精确恰当,全面贯穿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控制、评价等功能,有效的教学始于认清要达成的目标...

关于高中新课程标准培训的作业教育关于高中新课程标准培训的作业教育,如何学好高中新课程:1、第一,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第二,把过程当目标特别强带双基进入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思...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