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04月10日 编辑 39baobao.com

[对集体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最近一段时间,看了很多的教学活动,公开课、研讨课、试上课、随堂课等等,各种类型各种层面的都有。每次听课后基本上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评讲,和执教者反复研磨、推敲、修改,使教学活...+阅读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

1、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

2、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

3、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

教师要从建构主义出发,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细了,做透了,使学生真正高度地投入。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学校陈琼 一个常见的问题,相信许多科学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经历了探究、实验、汇报之后个别学生还是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比如,我在教《摆》一课时,学生经过实验已经探究了摆的秘密:摆的快慢与摆线长度有关。可在巩固应用时,我让学生判断:两个小朋友一个胖一个瘦,坐同样的秋千,秋千同时摆起来,谁会荡得快一些?结果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非常肯定地说,瘦的小朋友荡得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在科学课上缺乏思维,甚至是没有进行思维造成的。那么如何启发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呢?我的做法是:

一、在自主发问中开启学生的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教师不敢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问,而是采取提问,通过预先埋设一个个想当然的问题,让学生往套里钻。有这样的做法无非源于两种心态:一是担心学生口无遮拦的发问,会搅乱自己美好的教学设计,二是害怕自己无力解答学生的问题,导致尴尬局面的出现。可我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首先课堂教学不是演戏、作秀,它应以真实的面貌呈现,学生打乱了教学设计又何妨,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及时捕捉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亦属正常现象,向其他学生求救,或者课后查阅资料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对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理本身就是尊重事实的态度体现。因此教师要敢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同样一个问题,由学生提出来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我在上《认识固体》一课时,就有意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两个玻璃缸中分别装上水和糖果,比赛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缸中的物体抓起来。比赛在热烈而又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也油然而生。例如:为什么糖果能抓起来,水却不能?什么是固体?固体有什么特点?固体和液体还有哪些区别?等等。事实上教师创设这一情境,也是意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探究固体,现在这个问题由学生主动提出来了,说明这是学生思考后质疑问难的结果,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当学生已经对问题产生兴趣时,就会主动执着地探索下去。“发明千千万,起点是疑问”,主动恰当的提问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得到发展。 当然也有些时候,细细分析学生自发提出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有些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及有限的条件下,是无法进行探究的。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推一把,表现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在师生分析、讨论中梳理所提出的问题,哪些适合本节课研究?先研究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最有研究价值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都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推向理性。

二、在猜想假设中引导学生的思维 学生通过自主发问已经初步进行了思维加工,接下来,学生会对想要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猜想和假设,这种猜想和假设是需要验证的,我们称它为“科学假说”。它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的桥梁。它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这一状态时,教师就要加强引导。例如我在教学《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学生的猜想就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岩石不会改变模样,因为它很硬。另一种则认为岩石可能会改变模样。当两种猜想相持不下时,我就有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找出矛盾的所在—————如果岩石不会改变模样,为什么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又堆满了碎石呢?(课件出示)。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合理的“取舍”,达到把握学生正确思维的目的。

三、在实验设计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动手之前先动脑,围绕着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科学实验前,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历实验设计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以《摆》这一课为例,在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就有意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这个实验中,如何控制不变量,调节变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在设计时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设计方案也可谓精彩分呈:研究摆长的小组设计了在铁架台上拴一根长线,由铁夹子控制摆线的长度;设计了事先准备几根长短不同、颜色各异的线绳,到时再根据需要选择摆线的方案。研究摆锤的小组则想到选用重量不同磁铁;想到了在胶卷桶里放玻璃球,在钩码外围包上橡皮泥,通过增减玻璃球和橡皮泥的个数来调节摆锤的重量等等。这时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的设计方案也就充满科学性了。由此可见,对实验的设计过程其实就是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过程中的再创造。教师应抓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在一个个学生感兴趣却又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上,活跃在一些效果明显、方法多样的实验设计上。

四、在科学探究中促进学生的思维 活动是科学课的主体,探究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益。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学生在探究的同时,思维也是积极的。其实不然,“活动有余,思维不足”已经成为当今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在探究时只是想着如何完成任...

科学活动:什么不见了教学反思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内容选择很重要。科学活动更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考虑到本学期,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年龄小、动手能力弱,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很直观、操作性又强的内容——溶解。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我觉得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活动一开始,我直接请幼儿观察教师实验。实验一:出示一杯温水,之后再出示白糖,我把白糖放进水杯里,让幼儿观察白糖的变化。因为是温水,溶解不是很明显,我又用调羹搅拌了一下,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白糖不见了。这时我就引出了活动的关键词——“溶解”。实验二:我又换了一杯水,把一些小石子放入水杯,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有无变化。

这个实验幼儿发现,无论怎么搅拌,小石子还是在水杯里,看得见。这时我简单的做个总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会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接着我请幼儿想一想:平时看见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也能溶化?这个环节可能我提示不够,幼儿都不能回答。在幼儿实验前,我先简单的说明了实验材料(盐、果珍、奶粉、红豆、沙子)和实验的注意点。可是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材料的准备上我有所欠缺,考虑的不够周到。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每位幼儿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实验,我建议选择果珍、奶粉和盐放入温水中的幼儿,可以品尝一下水的味道。但个别选择沙子的幼儿,也想品尝它的味道。所以对于沙子这个材料,就缺乏安全性。另外我只提供每位幼儿一个杯子,只能做一次实验,减少了幼儿的操作次数,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应该多提供幼儿一些杯子,幼儿可以尝试选择其他的材料进行实验,帮这样幼儿更好地发现哪些东西能溶化。最后在总结实验结果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幼儿总结,教师记录。在这一环节中,感觉时间比较仓促。我没有给幼儿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更多的是我在总结。其实科学活动重点是幼儿操作,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更多的是要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我觉得此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幼儿也比较感兴趣。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还是要多思考、细准备,努力改进自己的步骤,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完美。

以下为关联文档:

大班教学的几点思考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关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罗斯,雷鸣,彭亮,曾清如 摘要:针对当代环境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课程设置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环境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本文联系实际精选了该课程的重...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导读:评价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希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同行提出更多更好的理念和想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快就要进入实验阶...

关于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目前,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难于设立跨学科的综合类或科技类活动课。本文结合自己的教研活动,就面对全体学生的班级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要明确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 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

对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对“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邮编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实验小学 丘红英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过去“封闭性”教学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让...

对“超文本”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课本课本,一棵课之本”,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本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教材是重要的。但是,作为教学活动整体来说。教本的存在是为人的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互动教学的效果,开创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阅读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前言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现实为背景,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元素引进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