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宝宝网宝宝教育学龄段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03月28日 编辑 39baobao.com

[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体验]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十几年的课堂教学,几轮的课改经历,促使我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一次一次的自我否定剖析之后,我的课堂教学技艺有了很大长足的进步。那就是在...+阅读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数学好玩”。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教师应尽量把适当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游戏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教活,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例如,教学一年级“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动物园里小动物排队买票的情景来区分几和第几。

这样就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变枯燥的图解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内化。同时,学生现场表演的灵活性,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灵活性与可变性。这样的表演生动、真实,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情趣与算理交融中,学生积累了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二、让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儿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会指导儿童的双手更灵巧地活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灵手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

例如,教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用三角板摆一摆等,去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初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设计画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让学生联系生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围绕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我们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数学活动经验,应该依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生活经验。

(一)依据学生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这个联系必须是自然贴切、合乎学生的情趣。

由此可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为了设计与生活相关的资源,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生活情趣、生活体验、生活经验、生活实际。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打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运用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

因为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则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丰富有经验背景,如果脱离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难度很大,也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应以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为载体,环环紧扣,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指导作用体现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真正想知道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始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把握好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还应做到“到位不越位”,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体现社会发展的新文化,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开展积极的数学活动,促进数学知识建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1、首先是激发与保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所有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比如,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时,在每小组的学生中安排一个神秘的学习小伙伴(用布蒙上的米老鼠玩具),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进入学习。

2、再次是尊重和扶持。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师生共同建立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同等参与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后,教师创设了下面的生活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长带了30元活动费到超市里采购商品,准备举办庆祝会。超市里每千克香蕉3元,糖果每千克5元,彩纸3元一张,瓜子每千克2元,气球每个0.1元,彩带每条0.5元。问题一:如果班长买2千克香蕉、5张彩纸、1千克瓜子、20个气球、8条彩带,班长带的钱够吗?还剩几元钱?问题二:在不超过30元的条件下,你认为怎样买比较好?问题三:如果班长希望购买的物品数量尽可能多,你能提出什么合理的建议?对于问题一,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二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可让小组合作、讨论、自由选择,得到合理的购物方案;问题三,可作恰当的点拨说明“购买的物品数量尽可能多”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其含义,进行自由创作。

二、在玩中学习,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情境地创设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体现学习过程的活动化,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而游戏恰好为这种数学活动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课堂增添了活力。在低年级计算教学的练习课中,游戏的运用更为广泛,诸如青蛙过河、巧编手势、智力闯关、学唱儿歌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我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课上,便大胆抛开教材所准备的一些练习,放手让同桌相互出题,以手势表示出每道题得数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参与练习。学生个个表现踊跃,表现出十分的兴趣,创造出很多不同的手势,促进了个性化的学习。又如在一节练习课上则用学唱儿歌做练习的游戏方式,也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游戏中让同桌合作,两人扮演小蜜蜂,边出示数字卡片,(如45和9)边唱儿歌:“两只小蜜蜂呀,飞到数学宫呀,飞呀,算呀,和是(54)呀,差是(36)呀。”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儿歌进行再创造,如“两只小花猫呀,跑到数学宫呀,跑呀,算呀……”。这样,把趣味游戏引入课堂,避免了练习课中旧饭重炒的乏味性,学生感到十分新鲜。而且这样的练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了一份自主性,多了一份兴趣性,更多了一份创造性,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同时又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增强,更使学生感到计算课的乐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体验探究过程的有趣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是: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1.在教学目标上,设置合理,让学生有信心完成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一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如何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性

一、 尊重生命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分层探索既然把学生看作一个生命个体,那么,生命之间必然存在众多差异。无视这些差异,即无视生命的存在。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缺憾,便是学生差异意识的失落,以至于教师盲目加重每一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鉴于这样的认识,数学课堂教学就首先应该承认并尊重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新课标中的精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肯定生命内在潜力,鼓励学生放手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一个单纯接受的容器。一方面,由于反复的进行机械接受与模仿训练,学生的负担日益加重;另一方面,由于是纯粹的接受,学生的主动性被严重压抑,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久而久之,还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学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学生的知识就是教师给予的,学生自身没有任何潜力可言。

这无疑是否定了学生作为生命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论认为,每位学生都有潜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这种潜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力求突现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三、展望学生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个体技能。以前的教学着眼点,除了知识的积累,就是技能的掌握。

但仅仅这一些,就能满足时代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一味偏面的追求,只会过分的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对其未来的发展却收效甚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当前极为推崇的教育理念。

以下为关联文档:

谈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与思考暑假中阅读了沈科校长撰写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对书中提到的实践运用课的作用和价值非常认同,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尤其突出,而这一类数学活动课的课型取决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小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不在一朝一夕,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就综合与实践领域而言,又有其特殊性:这一领域需要兼顾综合性与实践性。不光是数学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有数学...

以“数学活动课”为载体谈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数学活动课是以训练学生实际活动能力为主的课程,重视数学思维训练,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以数学活动课...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与思考春暖花开时,我们又聚在了一起。回想起来,以前是参加五年内的评优课比赛,现在是参加五年以上的说课比赛。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正像杨老师说的,大家进步得太快了,在你不留...

探索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体会和见解。 一、 重组教材、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强。征对于小学...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角的度量教学案例分析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程总体目标中进一步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

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摆脱“老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探索更为有效,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如何摆脱课堂上大量的知识灌输,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如何摆脱死记硬背大量...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后正进入“再出发”阶段。个人认为,“再出发”的重要标志当属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出台。而修订稿与课标相比,很重要的一项变化就是强调在注重数学...

如何在数学教学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一、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数学好玩”。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教师应尽量把适当的内容设计成学生的游戏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教活,使课堂变...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